中国人过年的饮食习惯。
北方地区喜欢在春节吃饺子,这意味着团聚,好运和迎接新年。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的人们在包饺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人们把钱包在饺子里,谁吃了它,来年就会发财。把蜂蜜包在饺子里,谁吃了谁就代表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孩子们在玩鞭炮的时候,也是家庭主妇在厨房最忙的时候。过年的菜前几天就做好了,年夜饭总是在年三十做。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会在30号晚上包好。这个时候,大家的案板都在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的案板声,大街小巷的鞭炮声,小店的算盘和会计声,到处是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回荡不止,交织成除夕夜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里家家户户最热闹、最享受的时候。大年三十,一桌子丰盛的年菜,一家人团聚,围坐在桌前,吃一顿团圆饭,心里的充实感真是说不出的。人们不仅享受着餐桌上的美食,还享受着欢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凉菜、热炒、小吃。一般两样东西缺一不可,一个是火锅,一个是鱼。火锅沸腾,热气腾腾,温热闷热,预示着蒸蒸日上;“鱼”与“鱼”谐音,象征“多福多庆”,也有“年年有余”的意思。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你好运;龙虾、炸鱼等油炸食品,祝家兴旺,如“用火烹油”。最后我要一份甜点,祝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的。这一天,即使不能喝酒,我也会喝一点。
年夜饭的花样很多,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侧重。北方人习惯在春节期间吃饺子,这意味着“年轻时交朋友”。又因白面饺子形似银锭,桌上一盆盆象征着“新年发财,元宝滚滚来”的寓意。有的包了饺子,还包了几个开水消毒过的硬币,说谁先吃谁多赚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代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看到穷人的耳朵在寒冷的冬天被冻烂了,就制作了一种“祛寒焦耳汤”,为穷人治疗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草药驱寒温,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角儿”,放在锅里煮,分发给穷人。吃了之后,人们感到浑身发热,耳朵也热了。此后,人们纷纷效仿,流传至今。过年吃馄饨是基于它的本义。传说世界在被创造之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创造了四面长脸的宇宙,也叫长寿面。过年吃面是祝你长命百岁。
在北方,一些家庭要提供一锅米饭,这是年前煮的,为中国新年提供的。叫做“年饭”,意思是每年都有剩饭,一年到头都吃不完,今年还吃前一年的粮食。这碗年夜饭通常是用大米和小米混合煮的。北京俗话说,因为黄白相间,所以叫“两米饭”。这就叫“金米带金银,满地金银”。在很多地方,守岁时准备的糕点、瓜果都是为了赢取一个幸运符:吃枣(春天来得早)、柿子(万事如意)、杏仁(喜人)、长寿果(长生不老)、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夜,一家人吃得不亦乐乎,有说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