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苏东坡吃错了药,错过了人生?
关于苏东坡的医案,史料记载详细,清代医家常说是“因感暑湿而误暖自用”,大概是真的。但据考,我认为东坡先生在医学上的名气和自负,才是他在吃错药、病危后,坚持自我诊断、自以为是,白白断送了一生的原因。
首先,苏东坡当时得的不是不治之症。那是靖年(公元1101),天气异常炎热。苏轼从海南贬谪归来,与热烈欢迎他的大画家米芾乘船游太湖。由于他的兴奋,他享受凉爽的空气,喝冰水。他半夜突然拉肚子,第二天身体虚弱,筋疲力尽。这种情况要严格禁食肥腻,吃清热解暑的药为宜。但苏轼一直喜欢吃温补之药,甚至选择黄芪等药熬粥。更有甚者,三天后米菲设宴。苏轼赴宴后,病情突然加重,胸腔、膈肌肿胀,然后全身发热,牙缝出血。此时他依然没有请医生,而是自己吃了人参、茯苓、黄等温补,20多天后才去世。后来医生认为他明显是因为热饮冷饮,大吃大喝而患了痢疾。按照林语堂西医的说法,可能是阿米巴痢疾。当然,这种病在古代是相当严重的。当年刘备的死法是“我当初是病了,但是拉肚子了!”。但那是三国时期,到了宋朝,中国的医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应该说有药可以治这个病。那么为什么当时苏东坡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呢?
起初当然是因为苏东坡自以为精通医术,习惯自治病。这对于普通的头疼脑热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在病危的时候没有请高明的专业医生为他治疗,这首先归功于苏东坡对自己在医学上的名声的自负。
我们知道,古代很多学者喜欢玩中医,不仅仅是因为中医的阴阳五行辨证理论对他们的知识很有帮助,还因为中药的采集加工相当有趣。比如白居易、柳宗元以及后来的陆游、曹雪芹都喜欢瞎玩这个游戏,苏东坡尤其有名。苏东坡一生致力于医学救世,与医学家交朋友。他不仅学医,还广泛求医。除了学术专著《苏方》外,还有许多关于医学的短文。他精于多种药方,经常给人开药方。尤其是元五年正月,杭州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当地的医生不知所措。苏东坡亲自开了一个药方叫“生三子”,百姓喝药预防疫病。“活着的人不计其数。”因此,人们欢呼“苏救民于危难”,一时名扬天下。苏轼一下子成了一个文学和医学兼备的跨界专家和学者大师。就在他从海南回来后甚至生病期间,来找他要方子的粉丝还是络绎不绝(当然也有以此求字的)。这么大的名声,苏东坡当然是固执的,不好意思邀请别人。他自己不肯请别的医生,别人当然也不敢请他,别的医生也不敢给他治病。
另一方面,苏东坡对自己的医术过于盲目自信。当他自己服用药粉时,不仅没有减轻病情,反而加重了病情。他仍然固执地研究中医理论,认为自己的药方绝对正确。他拒绝其他医生和处方,甚至拒绝服用好友钱世雄提供的特效药。他居然说:“不愈合就是天堂!”不是我。"于是他躺着等死,只有几个和尚护着他,把他送到西方。苏东坡这样做,固然体现了他淡定的人生态度,是生死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但前提是盲目自信,这就成了悲剧。
我们说中医理论上有系统的概念和辩证思维,方子汤确实有效,但诊断完全靠听,听,问,间接,难以把握。真正做到辨病对症下药,需要有长期的临床经验才能得心应手。苏东坡自己也说过“学书是废纸,学医是废人”,意思是要看很多病人才能学医。东坡先生一生可谓聪明而迷茫,而迷茫之际,他的人生是处于危急关头。他当时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虽然他学的是医学理论,知道很多方子,给人开的方子,但是名声在外。但是,他毕竟是诗文方面的官员,而不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他怎么可能真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博学的医生呢?就算你多才多艺,在文学、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可以独树一帜,也不一定能越界、越界。更何况,再聪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包治百病,看错了病或者用错了药,怎么可能不出错呢?
苏东坡弥留之际,迷信自己对反悟的无知,这实在是不对的。他怎么能如此确定他开的药是世界上最对症、最正确、最明智的药呢?如果苏东坡当时不是那么自负和出名,如果他不是那么盲目和自信,如果他在病危后能更清醒地面对现实,认识到自己真的错了,并采用良药,他大概就不会白死了。
但生死不能重来,苏东坡以生命为代价留给后人的教训值得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