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和深海都有望成为海洋耕地吗?
我们先来展望一下浅海“耕地”的未来。
在水深不到200米的大陆架浅水区,这是阳光可以穿透的地方,为海洋底栖生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生长条件。来自江河湖泊的营养物质在这里聚集,有利于各种藻类在这里安家落户,通过人工增殖使其成为水中的“庄稼”。稍加科学管理,产量可以大幅提高,成为离岸“农场”。这种农场可以像在陆地上的农场一样实行机械化播种和收割。在这个充满清澈海水的农场里,我们可以通过水面上的遥控器和水下电视看到鱼儿在海藻丛林中自由自在地游荡。水下联合收割机就像一个长尾巴的坦克,像吞麦子一样吞着海藻,然后通过一根长长的“脐带”——一条特殊的管道,输送到水面的双体船加工船上。同时,船上的加工厂会对收集的海藻进行综合加工,直至制成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人类食物和牲畜饲料,以及其他工业原料和农业有机肥,然后再重新出口,满足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实现这样一个离岸农场的想法并不遥远。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许多海洋国家都在向这种海洋农场发展。人工海带养殖场在中国起步较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海藻和海藻产量最高的国家,也是海藻研究和综合利用成果显著的国家。从1987开始,中国出口的海藻胶质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离岸农场就在附近。我们会对远洋深海养殖场有更好的设计。这种大规模的海上“耕地”可以达到数百甚至数千万平方公里,而且可以由多个单元的小农场组成,每个单元只有几平方公里。在这个大农场的中间是一个由权力定位的“中央生产平台”。平台上有太阳能发电厂、海藻综合加工厂和“农民”居住区。在平台周围,延伸出许多放射状的巨型杆架,上面挂着许多尼龙绳。吊索下端设置在水深15米处,作为种植藻王巨藻的“种植床”。海水浪涌泵由波浪发电供给,用于将含有营养物质的深层水浪涌到上层海水中,供巨藻生长。
这样的深海养殖场不仅可以满足藻类生长所需的光合作用,还可以免受干旱和霜冻的威胁,不需要每年播种。因为各种藻类可以像韭菜一样割长再割。特别是巨藻,一年可以收割三四次,然后用专门的收割机收割,再送到中央平台进行地面综合处理。
此外,在这个特殊的“养殖场”中,由于海水灌溉的茂盛生长,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繁殖,为多种鱼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好地方,从而吸引了大量的鱼类在“养殖场”中定居,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新的生物链,不仅可以形成新的渔场,还会使海鱼成为养殖场中非常可观的“副业”,真是一举两得。
如今,一些沿海国家正在对大型深海养殖场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研究。多年来,日本努力实施“海洋牧场”(主要用于科学养殖海洋鱼类)计划,海洋“农场”的发展是日本农业工程发展的左膀右臂,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开辟海洋“耕地”前景广阔。专家认为,由于风暴、巨浪等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破坏因素,过去50年海洋中的“可耕”面积约为陆地的5 ~ 10倍。它们主要分布在世界海洋的三个无风暴区:一是赤道在北纬25°到40°之间。这三个地区将是我们实施海洋农业项目的理想场所,也是我们从海洋获取食物和能源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