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些中国四大名医的名言警句!

十一、经络针灸

1.善用针者,以阴引阳,以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左治右。(《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2.这次会议的领导者是所有的杨。(宋·《三因——病证方药与头痛证》)

3.留腹三里,寻腰背中,寻第一项之缺,收收收获。(明旭峰《针灸大全四宗穴歌》)

4.治痿,独取阳明。(《苏文魏论》)

十四、法治

1.不治病,就治不好病。不治疗,就会乱。(《苏文·四齐曲子·灵》)

2.邪风疾如风雨,所以治得好的人对待皮毛、皮肤、筋脉、六腑、五脏。(《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3.若形不足,则以气温之;精气不足,就让它有味道。(《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4.最高,所以越多。(《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5.下一个,引而竭。(《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6.吃饱了就会拉肚子。(《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7.有邪灵,渍以为汗。(《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8.如果在皮肤里,就会出汗。(《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9.傲慢的人会被压制接受。(《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10.其实就是散了,拉稀了。(《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11.多余的会被抽干,不足的会被补足。(《苏文疟疾理论》)

12.冷的人热,热的人冷。(《苏文志珍大论》)

13.暖者明,明者暖。(《苏文志珍大论》)

14.散者得之,抑者散之。(《苏文志珍大论》)

15.干燥的人滋润它,焦虑的人减缓它。(《苏文志珍大论》)

16.坚强的人坚强,脆弱的人坚强。(《苏文志珍大论》)

17.失败的人弥补,坚强的人弥补。(《苏文志珍大论》)

18.让气血流动,使之协调,并导致和平。(《苏文志珍大论》)

25.微观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甚至从之。(《苏文志珍大论》)

26.事务所切割它,客人移走它,劳动者温暖它。(《苏文志珍大论》)

27.结者散,留者攻,干者滞。(《苏文志珍大论》)

28.赶的人慢点,散的人收。(《苏文志珍大论》)

29.受苦的人是温暖的,逃避的人是善良的。惊者平。(《苏文志珍大论》)

30.热用于冷,冷用于热,用于塞。(《苏文志珍大论》)

31.看脉象,知道错在哪里,对症治疗。(韩张籍《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

32.治疗必须找到它的根源。(《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33.其实就是泻,虚就是补。(《苏文三步九后论》)

34.泻满者补虚,热者得病,寒者留,困者灸,未满者得。(灵枢经)

35.益火之源消影;强化水之主,制造阳光。(《苏文志珍大论》)

36.急则治对象,缓则治对象。(张明杰斌经典与标本)

37.木抑郁,火抑郁,土抑郁,金抑郁,水抑郁。(《苏文刘郑源纪大论》)

38.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李明中字《医案必读:肾为先天之源,脾为后天之源》)

39.治愈像羽毛一样的烧伤并不容易。(唐《温病论》)

40.焦如权治下,不重也不重。(唐《温病论》)

41.用焦虑治疗中年疾病,并不太平。(唐《温病论》)

42.血瘀不去,新血不生。(清唐宗海《血证论:吐血》)

43.出版离热不远,进攻离冷不远。(《苏文刘郑源纪大论》)

44.如果身体是烧焦的木炭,汗水就会散去。(《苏文,怒上天》)

45.形不足,则温怒;精气不足,就让它有味道。(《苏文·阴阳应象大论》)

46.热则不道德,咸则治寒,甜则伴寒,酸则收苦。(《苏文志珍大论》)

十五、药品处方

1.甘甜漫入阳,酸苦溢入阴,咸溢入阴,淡味渗入阳。(《苏文志珍大论》)

2.滋补汤要煮,泻药不要太生。(明·傅《审尧信·宜论用药》)

3.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苏文宣明五齐篇》)

4.半夏有三禁,渴家也是血族。(明苗希雍《初醒斋戒医广笔,春暖夏热大法》)

5.附子不辣不姜。(清黄公绣《本草求真干姜》)

6.石膏如果不是大剂是无效的。(张清惜春《医热情涉西录,伤寒带潜热证》)

7.盲目喝丹参和四物汤一样。(李明《本草纲目·丹参》)

十六、临床疾病

1.所有的内脏都会让人咳嗽,不仅仅是肺。(《苏文·科伦》)

2.治咳嗽,先治痰;治痰者,下气为上。(金张苏园《活法·咳证》)

3.哮喘的病因是肺实肾虚。(桂氏哮喘临床指南医案)

4.哮鸣以声命名,哮鸣以气说。(明·于君《药哮真人真事》)

5.无痰不头晕。(朱元振衡《丹溪笔法透选》)

6.无虚不能炫,以治虚为主。(张明杰斌《景岳全书·头晕》)

7.水肿者,腰部以下肿胀,宜小便;腰部以上肿胀是出汗时的治疗方法。(韩章济《金匮要略·水气病证治》)

8.痰多者宜温服。(韩张籍《金匮要略·痰咳同治证》)

9.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李明仲子《医宗必读痰饮》)

10.脾为痰之源,肺为痰之储器。(李明仲子《医宗必读痰饮》)

11.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清·蒋涵予《刷花医镜·盗汗自汗》)

12.胃不和则不安。(《苏文逆调论》)

13.苦导致静,苦导致郁,苦导致郁。

1,疖子先出血,内毒为寒泻。

2.头晕者无痰不成事,口渴者无火不生。

胖人头晕气少痰多,瘦人头晕血少火多。

4、通则不痛,痛则无理。

5、痢疾无济于事。

6、杨桐不是热情,而是撒尿。

7.滋阴不在血液,而在津液和汗液。

8、皮疹是太阴风热。

9.是阳明火毒。

10.邪气温煦,先攻肺,后逆传心包。

11,顶之上,唯风可及。

12,热病靠脉伤寒证。

13,它在皮肤里,出汗。

14,初病在经络,久病在络脉。

15,不知道怎么办就错了。

16,金水同生,子盗母怒。

17.邪合,其气必虚。

18,多动有害,承则制。

19,突聋是真,久聋是虚。

20.要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不嫌早,肠瘾不嫌晚。

22、燃烧如羽,不易。

23、停水停船,加大水开船。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为外寒,阴虚为内寒。

25、人体表里如一,气血不虚。

26、发汗呕吐三法。

27、寒而阴,治宜甘而热。

28、热阴在内,治咸寒宜。

29、肿脸为风,肿脚为水。

30.引龙入海,引火回源。

31,黄苔腻热于肝胆,黄苔燥热于脾胃。

32.月满不补,月亏不泻。

33.肝胆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34.清肝必降火,清心必化痰。

35.疾病不辨,无药可治,不辨,无药可治。

36.除恶务尽,不犯错误。

37.抗敌者存,去恶者靠义。

38、见肝之病,知肝散脾,先固脾。

39、法律不是仲景,而是内经。

40、栽培用黄芪,干用白术,益气健脾。

41,外感寒气,温必散,内生寒气,温必补。

42.阴是内阳的守护者,阳是外阴的使者。

43.舍其穴而不取其经。

44、口渴喜欢喝凉的,腹中有热,口渴喜欢喝热的,腹中有冷的。

45.作恶的人会从损失中看到。

46、湿热毒火,先看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达肾。

49.大毒医十至六,投毒医十至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汗的防御中,可以清气直至达气,入营时仍可通热,直至达血,必须凉血散之。

52、内热烦,外热燥。

53.冷就是冷没有水,热就是不热没有火。

54.留一点津液,就有一点生命。

55、火动风生热筋抽筋,扇炽,迷神,外经成痉。

56、其实虚妄的话,空的是郑声。

5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58.火会发光,木会发光,金会发光,土会发光,水会发光。

59.营脉之内,守脉之外。

60、石膏梁之变,满大鼎。

61.形不足则以气温,精不足则以味使。

6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63.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64.强水之主造阳,益火之源消影。

65、胃不吐,胆在吐。

66、升降进出,什么都没有。

67、冷饮感冒伤肺。

68、木扣金铭,泻于土。

69.耳聋传肺。

70.胃凉,脾温。

71.肚中肿在心下,肿是有形的,肿是无形的。

72、一切气病用气药无效,少用男性血液循环而愈。

73、水精四布,五并行。

74.其实中气病在阳明,中气不足病在太阴。

75.少阳属肾,肾与肺相通。

76、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77.人体上没有痰,世界上也没有倒灌的水。所以痰不治,气治。

78.痰多的人应该用温药治疗。

79.脾为痰之源,肺为痰之储器。

80、足太阴痰厥头痛不能用半夏治,眼黑头头晕虚风不能用非天麻除。

81,内虚好病。

82.风中受伤者先遭殃,湿中受伤者先遭殃。

83、苦、香、淡、湿。

84、脉空贼恶。

85.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

86、阴平阳泌气滞。

87.手心热在丹田,手心凉在丹田。

88.发热恶寒者,生于阳。

89.无热恶寒者在阴。

90.恶寒不寒是热病。

91,恶热不热为虚。

92.久病不寒,急病不热。

93、久痛不冷,骤痛不热。

94.麻为气虚,木为血虚。

95.牙疼时间长,腿疼时间短。

96.冬天不要用栀子,夏天不要用麻黄。

97.久病痰多。

98.从阳到热,从阴到寒。

99、恶寒有分,证据有分。

10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01,急是暂时,慢是永久。

102,虚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03,针灸拔罐,一半以上的病都治好了。

104,中药无效,不能加工。

105,四季脾旺不受邪。

106,肝阳亢盛,水不含木。

107,喝水为气,不喝水为血。

108,热在上焦,气伤口渴。

109,热在下焦,血伤不渴。

110,血为病,上焦血瘀小便难,下焦血瘀小便利己。

111,全贫血,轻昼重夜,全气病,重昼轻夜。

112,全火症,急躁潮热,全水症,疑病心悸。

113,晕厥不阳,呕吐不阴。

114、百病白天增多,夜晚安静,说明阳病有余,气病未病。

115,凡夜病,戏多,昼静,谓阴病有余,血病未病。

116,白天发热,晚上安静,说明阳中有阳。

117、夜凉,昼静,说明阴血旺于阴。

118,白天安静,晚上发热烦躁,说明阳陷阴中。名称:热如血房。

119,夜很静,天很冷,太阳里阴气四溢。

120,白天发热烦躁,晚上发热烦躁,说明重阳无阴,急需泄其阴,补其阳。

121,昼寒夜燥,饮食不进,故称:阴阳交错必亡。

122,侵犯胃中部就是晕厥。

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