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越出名越自然。

文字:于悦

他是作家、音乐家、思想家、养生家和哲学家。

他为人处事有独特的个性,不畏权贵,不屈不挠。

他年仅40岁,悲惨地死于政敌之手。他是整个魏晋文学思想界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军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文化影响力巨大而深远。

他就是一代英才——嵇康。

嵇康,字夜叔,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其著作中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如养生论、养生解难论、私释论、声无哀乐论等,突破了当时的传统观点,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纪十卷》中包含了养生理论,《养生论》成为我国养生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著。他的养生思想受到了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和养生大师陶弘景的高度赞扬,对后世影响深远。

魅力非凡的古代美男子。

《晋书·嵇康传》记载他“有天才,远离人群。”长七尺八寸,美观典雅,但土木笨拙,不自饰。人们认为龙是优雅而自然的。”“康尝采药巡山泽,志得意满,忽焉忘。有时柴火遇苏,盐称神。“翻译成白话文,他风度非凡,身材高大。按照卫尺子的契约,他是1.81-1.91米,长相清秀,声音悦耳,气质不凡,文采极佳。山里的樵夫遇到了他,以为遇到了神仙。

不同的史料中有很多文字记载了他英俊的外表和不凡的气质。这个古代帅哥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一定是拥有大量粉丝的一代鲜肉。

当然,如果仅仅是外表光鲜亮丽,嵇康的名声也不会永远传遍世界。与他帅气的外表相匹配的,是他更加出众的文采。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的作品,如《秋休七首》、《四言十一首》、《五言进士诗》、《与山居元绝交书》、《一个老师的忠告》、《福琴》、《管才》等,都非常幸运地完整流传下来,使后人能够充分而清晰地欣赏他的才华和诗歌。

历来有诗情画意的人很多,但嵇康最被人称道的是他不屈的人格,他坚决不屈服于与自己政见相抵触的司马昭政治集团,以至于司马迁的手下在40岁时惨死。以嵇康的才华,如果再活个四五十年,那不知道中国文坛还会增添多少文学巨著;中国养生学史也未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空前盛况。

嵇康的死是永远的遗憾。前辈都去世了,没留下什么值得回忆的。

身心养生的理念。

魏晋时期,养生之学兴盛,社会上两种对立的思想并存:一种认为道教可以成仙长生;第二是“生死全由天定,一半不由人定。”针对这些极端的理论,嵇康从客观的角度指出,凡人不可能成仙,任其自生自灭更不可取。如果适当地培养他们,就可以达到“安琪”和“彭祖”的理论。他的养生思想在各个流派中脱颖而出,受到后世大师的推崇。

提倡“身心修养”:强健的体魄意味着健康,快乐的心灵意味着健康,身体在“外”,心灵在“内”,健康的人必须身心健康。凝练精神难健康。《养生论》说:“知形而靠神而立者为君子,神必在形中而存,且知生理易失,而知会害命。”形式的健康依赖于上帝,上帝依赖于形式而存在。可见形式与精神是高度统一的,神在形式中起着指挥作用。他认为,身心是因为相互影响而存在的,所以忽视身体保养会对心脏造成伤害。嵇康的“养生”在于寻求超越肉体,回归“气”的自然品质。

主张“一点一滴积累”:他认为天地万物皆生,“害因微,而治之,故有无功之治。”身体和精神的保存要从点点滴滴开始,不是从小善开始,不是从小恶开始。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愈,而精神上的伤害却很难通过进补、饮食、健身来弥补。日常生活中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从细节做起,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患。

主张“去欲”:“养生有五难:名利难得;生气难,不除之难;保持安静有三个困难:滋味无穷,是四难;分心是五难。这五个人必须存在。虽然心很难老,但嘴里塞满了话,嚼着华英,呼吸着阳光,你会情不自禁地回到它身边。“他总结的‘五难’中,名利、放荡、品味是对欲望的追求;情绪和愤怒是对欲望的心理反应。他把阻碍养生的因素粗略地归结为“欲”,把欲从生理需要上划分为“性活动”,从理性追求上划分为“智用”。

对于普通人来说,摆脱欲望是绝对不可能的。人有食欲,有情欲,有性欲,有名利欲,人有各种贪欲。这一点嵇康非常清楚。他并没有要求人们去除掉一切欲望,而是主张“智慧止于平和,性应和谐”:“性活动”是天性,不应被压抑,而应以“禁欲”来对待,“巧用”重在名利,是追求自然真理以外的物质和荣誉,应以“除欲”来消除。他没有要求人们成为圣人而不是饮食男女,他强调“善良和生活的感觉”应该服从“生活和生活的原则”。这种思想既尊重了生活规律,又强调了自我控制,符合人性。他的这种观点,既反对“按自己的欲望生活”的情欲观念,又否定了情欲被唤起后完全被道德伦理压制的儒家“以礼感”的观点。它是对老庄理论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嵇康的“欲去”不是灭绝人性的“戒与禁欲”,而是理性的“欲控”。嵇康的清空无为思想既继承了老庄的“清玄”精神,又超越了庄子纯粹的“无为”命题。

提倡“和而养”:在寥寥数语的《养生论》中,多次提到“和”:智慧止于宁静,自然充满和谐、纯洁、平静,少有私欲...这么多“和谐”的目的是什么?嵇康对“和”的定义显然是多元的,但却紧紧围绕着“天人合一”这条主线。他对“和谐”的论述,从儒道医经世致用的传统中汲取了内在精神,赋予了“和谐”以玄学的“自然”内涵,并将其提升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层面,具有现实意义。

他强调“内外合一,天人合一”,力图在养生的基础上达到“无为而自得,妙而玄妙”的境界。养生的意义不在于超越自然的局限,而在于试图超越人工的修炼,让生命突破身体有限的局限,达到永生。这是嵇康养生观最重要的理念。

独特的音乐养生技术

嵇康是音乐大师,熟悉旋律,特别爱弹钢琴。著有乐理著作《福琴》、《论声无哀乐》。他主张音乐的本质与养生的本质是相通的,其核心是“和”,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他认为情绪本质上不是音乐的感受,而是人的感受。他的作品《松风》至今被广泛播放。《长卿》、《短卿》、《长边》、《短边》四首,与蔡邕的《蔡氏五农》合称为“季氏四农”、“九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组钢琴曲。杨迪皇帝曾把演奏《九农》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嵇康的音乐才华。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以灵芝蒸之,以醴泉润之,以朝阳抱之,以五弦抱之”,“五弦抱之”是他的“音乐养生法”,这在以前的养生著作中是没有的。“穗”是安慰的意思,“五弦”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在音乐的氛围中,人们忧喜参半。

美妙身体和神秘心灵的终极目标

自古以来,养生手段复杂,形式多样,流派纷呈,学说纷纭,对百姓来说是好事。嵇康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朋友说:“我和康一起生活了20年,从没见过他的喜悦。”他自己的理论也差不多完成了。但他犯了“忘营外”的大忌,最终被诬陷杀害,令人惋惜。

纵观嵇康的养生论,他最终追求的是“旷达无虑而默不思”,“自在逍遥,婉约玄妙;所以嵇康的终极关怀不仅仅是养生或音乐,更是“对是非的茫然”。

嵇康的“清谜”,成就了他一生追求的幸福境界和生命永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