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你对庄子的看法?

庄子。

在先秦诸子杂文中,《庄子》的文学成就最高。《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写的。外篇杂篇皆出自庄子后学。

庄子名叫周,战国时期宋朝的一个蒙古人,曾经做过漆园官。生活清贫,却鄙薄富贵权位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1,庄子的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和平相处,无为而治。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他认为“道”是“天生的”,有形无形,自然永恒,神秘不可知。所以他崇尚自然,主张天道无为,反对人在自然中的作用。人只能被动适应,听天由命。

(2)“逍遥游”的精神自由。“天地与人共存,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庄子从同质万物、同生同死的观念出发,幻想出一个绝对自由的、没有任何条件的精神世界,以达到“不为己有,神仙无用,圣人无名”的境界。他幻想人类的精神一旦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就会融入宇宙,翱翔在“无物之地”,跨越时空的限制,进入无古今、无生死、无超然物外的“坐忘”境界。然而现实终究无法超脱,飘渺的世界只能是逃离现实后短暂的自恋。

(3)辩证思维向相对主义和诡辩主义发展。他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对错的标准。他曾说:如果我和你争论,你不能和我争论,你能证明我是“是”,你是“不是”吗?还是证明你是“是”,我是“不是”?谁来决定?赞同我的人,赞同你的人,或者不赞同你我的人,都无法判断谁对谁错。所以没有对错的标准。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生与死、小与大、长与死、穷与富、美与丑没有区别。这其实是抹杀事物差异的诡辩。

(4)对现实黑暗和仁义礼乐的猛烈抨击。庄子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真的忘记了政治,实际上他关心的是世界。庄子还是一肚子气话。如“当党今日,只免于刑”(《人间》),“盗钩者必诛,窃国者必诛;诸侯之门,惟仁义存在”,“圣人不死,贼不绝”(“圣人不死,贼不绝”)嗯嗯”)等等,恰恰是出于对现实无比的厌恶。只是庄子选择了一种被动的逃避方式,主张“弃智”,勾画了一幅“至德之世”的社会蓝图。

二、庄子的艺术成就:

《庄子》散文“意出尘,奇写”(《艺?文字的轮廓)很浪漫。

1,在题材的选择上,刻意拉大与现实的距离,以寓言和神话为主。

《庄子》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言为漫言,以言为重理,以寓言为广范”(天下)。《寓言十九》这本书,其中寓言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据统计,《庄子》载有200多则寓言,涉及童话、历史传说、自然界的植物、鸟兽等。大部分是虚构的。他的寓言注重细节描写与夸张,想象与虚构,荒诞离奇,变化多端,具有“寓真于圣诞,寓真于玄学”(艺术大纲?文字的特点”)。例如,为了报答中央皇帝的混乱款待,南海的皇帝和北海的皇帝突然为他们的日子凿了一个洞,并在第七天(英皇)在混乱中死去。想象是多么奇怪和大胆。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地说明了“出息”的危害。其他的如《巧手解牛》《望洋兴叹》《东学西来》《井底之蛙》《混淆两问》《庄周梦蝶》等至今仍广为传诵,可见其影响力。

(注①寓言,即虚宿于他人之言。人们习惯以“我”作为是非标准。为了避免主观片面,为了把道理讲清楚,为了取信于人,就要“外论”(寓言)。

2重述;一个是它是冲,即重复和增益;一种思维是重言,即依靠长辈、尊者、名人的话,让自己的道理被别人接受,把自己托付给长辈、尊者,才能被人相信。

(3)言论,即出于无意的、自然的语言,这种言论层出不穷,松散地传播真理,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2.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夸张构成了奇特的意象世界。这些复杂的艺术形象充满了浪漫,这就是庄子的艺术魅力。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与其通过想象和虚构的意象世界来象征暗示,不如直接通过概念和逻辑推理来表达。他的散文与其他学派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推理不是基于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出一种复杂的论证风格。经常用寓言来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和象征来代替逻辑推进的阐述,让读者从奇异、荒诞、生动的寓言中去欣赏和理解哲学。书的形象是想象出来的,往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和物我之别,色彩斑斓,光怪陆离,不可思议。像北方的鱼,化为彭,怒飞。其翼若垂天上云,水打三千里,飞升万里(《逍遥行》)。任公子钓鱼,以五十牛为饵,蹲伏会稽山,投东海一杆。第二年,他钓到了一条大鱼,白浪如山,海天震动千里。浙东、苍梧以北的人都吃过这种鱼(外来物)。其他的,比如其无比庞大的鲲鹏,岱崮山上的本尊(《流浪》),无七感的混沌(《英皇》)等。,有着奇怪而不可思议的图像。

3.在对物体的细节描写上,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实现了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庄子并没有完全逃避现实。虽然他提倡忘我和忘我,但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批判精神,渗透着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蜗牛角里,图什家和曼家争地,埋尸百万,十天之后造反五天(《泽洋》)。正是战国时期“争地为战,杀人有利可图;争城,杀城”(《孟子?离娄》)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秦使曹尚在东方百战百胜,得意忘形,刻画了小人为谋财不择手段追求财富的嘴脸。“舔痔破痈”是对这个反派(“烈峪口”)最辛辣的讽刺;在楚关于余的狂歌中,表现了生于乱世(《人间》)的绝望悲凉。《幸福的旅程》最后一段,作者以极大的情感描述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充满诗情画意。

4.文章汪洋恣意,跌宕起伏,文笔多变,语言奇特丰富,节奏生动泼辣,语气和谐,具有诗性语言的特点。大量充斥着“荒诞之言,荒诞之言,无端崖言”(天下)的寓言,让庄子的作文层出不穷,变幻莫测。比如《逍遥游》前半段,大量使用寓言、重言式、夸张手法,从鲲鹏展翅到列子乘风而行。这些都不是作品的主旨,只是用自己的“逍遥”来衬托人的“逍遥”,而主题句“除了自己没有别人,神仙无用,圣人无名”《庄子》结构线索中的含糊和隐秘,并不是说文章的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将各个故事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独特的连载结构。庄子的句式复杂多变,喜欢用偏激的词语和奇奇怪怪的词语,对追求新奇感兴趣。比如在《万物理论》中,他把大风的声音写成流水般的声音来描写。身与物细致入微,形与神毕晓。

二,《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最具文学特色的是它的浪漫主义表达。作为思想家的庄子,在讨论严肃的学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并没有像大多数学者那样,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地坐着,用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推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而是用强烈的感情和艺术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使得《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用寓言作文,直接用形象推理。

庄子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表达的:“以谬之言,谬之言,无端崖之言,至时则武断,若则不然,非见仁见智。所谓寓言,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放在别人的事和其他事物中去表达的语言。所谓重言式,就是引用别人的话来增强可信度,尊重自己的语言。所谓演讲,就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从内心流露出来的即兴语言。其实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荒诞之言,荒诞之言,无根据之崖言”,即庄子创造或借用的形象化语言。

《庄子》的内容是“寓言十九,重述十七,说日出与天和。”换言之,寓言是这本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庄子》中的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幻想故事、历史故事和通常由事物隐含的故事。用寓言说理在先秦诸子中并不少见,但其他学者多以寓言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庄子用寓言使之成为直接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这就创造了一种新的说理方法——形象推理。如《快乐旅行》《人间世》《德冲府》《秋水》等。

庄子之所以用形象来说理,是因为他认为“道不可说”(游历北方),也就是说,逻辑语言的表现力是有限的,有些微妙的道理是无法用逻辑语言解释清楚的。同时,因为他“以天下为乌云,不能与庄对话”,所以干脆把寓言故事作为事物本身直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比如,为了说明社会不应该被人为治理的道理,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的皇帝是蜀国,北海的皇帝是虚无,中央的皇帝是混沌。舒和石在混沌之地相遇,混沌对他们很好。蜀、胡忽报乱德,曰:‘人皆有七识,以听观食。这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试着去凿它。太阳割了一个洞,但是混乱消失了。"(《英皇》)这里只是一个没有判断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统治者的治理是对人性的破坏。《人间世》中的《辛斋》和《大师颜左》中的语言形象都体现了他者的思想和方法。等等,不一而足。《庄子》这本书充满了寓言,虚构了各种各样的人、事、词、物。他随意编故事,形成文章;忠信之手带动虚构的人和事,如天地之云、河流、山川、草木山石、鬼神,甚至影与梦,作为表达他思想的符号。以意象为主来表达思想是庄子的独创。

二、想象力奇特,形象新颖。

庄子的寓言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意象构成了一个新奇的意象世界。就像前辈们说的“意出尘埃,笔出奇绝。”他们中的一些人渴望在世界上展开他们的翅膀,他们是壮丽的,辉煌的。比如北冥中的鱼,身在千里之外,化作一只鸟,名叫彭,怒目而飞,双翼垂如天上云。彭转战南明,起飞时激起的水柱高达三千里,盘旋上升,直至万里高空。(《逍遥游》)任公子钓鱼,蹲在会稽山上,用长钩五十头牛作饵,抛入东海。“大鱼吃了,巨钩没下来,冲天而起,令人兴奋。若白波为山,海水震荡,鬼神吓千里。”(《外物》)有的里面装的是芥菜籽,洞穴神秘幽僻,显出微小的精妙。比如专家之刃,血肉质感极佳(健康主),摸蛮之国,在蜗牛的触角上激战。(《泽洋》)有的造型怪异,令人震撼;有些行为古怪,令人震惊。前者如山树(《山树》)而散(《世界史》),后者如庄子失妻而桑(《幸福》);你看着就愿意当老鼠肝(《大圣》)之类的。

庄子塑造的形象不仅形象新颖,行为独特,而且世间万物皆有情,值得信赖。比如迷茫可以问影,骷髅可以谈道,蝴蝶和庄子互变,木鸡以德取胜等等。他用自己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他的万物平等、万物流动的思想。文学留给我们的东西是超乎想象的。

庄子塑造的形象就是典型。比如“真人”的形象:“爬得高不难,入水不易,入火不热,但就是认识能力之类的。真正的古时候的人,睡觉无梦,感觉无忧无虑,吃的不舍得,吸的深。真正的古时候的人,不知道怎么活,不知道怎么死,不快乐,不到远方,走了,就来了。不忘开始,不求结束;乐之以之而忘之,就是说不以心伤道,以人助天。对,就叫真人。若如此,他的心被遗忘,他的沉默被包容,他的悲伤像秋天,他的温暖像春天,他的情感四小时相连。”(大师)这种真人形象不仅成为后世道家的一种理想人格,也经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还有《庄子》中的庄子这个人物,非常典型,千百年来被很多知识分子所景仰和模仿。再比如,鲲鹏、陈晓、何波、丁毅、江石、比丘、山姆等。都是挂在中国文学史画廊里的永恒的文学形象。

第三,意在取心,善用比喻。

庄子巧用比喻,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用和高超的表现。他的比喻贴切巧妙,生动传神。神秘的哲学,一旦有了隐喻,立刻收到把神秘变成习惯,把枯燥变成机器趣味的效果。比如“春干时,鱼与陆相处,嘘寒问暖,相濡以沫,相濡以沫,若在江湖不相忘。”(《田芸》)“井蛙不能与海中人言,而囿于空;夏虫不能和冰说话,也不能和时间说话;瞿氏不能与道教徒对话,而要与教捆绑。”(《秋水》)“知道了才可以用文字,这是没有用的。天地不宽不大,人可以用之于耳。但是,如果马桶满了,垫死了,还有用吗?”第一个比喻用来说明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给自足,自得其乐,他们之间自然形成的冷漠的人际关系,远胜于在困难环境中互相帮助形成的亲密的人际关系。第二个比喻说明了经验主义者的认知局限。第三个比喻说明了无用。这些比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多一点不多一点,一个比喻的作用几乎等同于一篇论文。

《庄子》中的比喻多种多样,兼收并蓄。有的是一件一件的事情;有些东西是互相比较的,尤其是比喻的重叠更奇妙。比如《快乐旅行》中的一段话“我老公的水特别浓”,本来是用水和船的关系来比喻说明风和大鹏的翅膀的关系,但是为了说明水和船的关系,他用了一杯水和芥菜草这种常见的东西来说明水和船的关系。《庄子》中的比喻很多,不多见。妙用,更是无与伦比,与寓言一起构成了具象表达。

第四,感情强烈,爱恨分明。

庄子一生崇尚真善美,厌恶虚假丑恶,严肃真诚。他在书中猛烈抨击他所厌恶的丑恶现象和卑鄙小人,不遗余力。比如他痛斥那个时代是“乱与乱之间”,(《山木》)指出“盗钩者必诛,窃国者必王侯,王侯之门必仁。”(个个)彻底地揭露和无情地批判了统治者的混乱,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的虚伪,当时社会道德被用作工具的可悲现实,以及坏事做得越多越能得到社会认可的荒谬社会现象。再比如曹尚让秦用破痈舔舐痔疮,治好后多得几辆车(列御口)的故事,对曹尚这种小市侩,以出卖人格求财为荣而不以为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诗中礼葬(外物)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那些一边高调唱着仁义道德,一边做着无耻的盗墓活动的“仁人君子”们虚伪的嘴脸。“偷脚”这个故事揭示了道德和伦理的工具性和局限性。

对于自己喜爱的美好事物,他热情拥抱,赞美。“有住在深山里的人矜持,肤若冰雪,身若处子,婀娜多姿;不是五谷,吸风饮露;乘云,降龙,游四海。它的精神是凝聚的,所以事物是没有瑕疵的,而那些仍在陶铸的人们也愿意把事物当作事物。”(《旅途愉快》)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故国,故国,平稳看。就算满山遍野都是植被,进去的人也就十九个,还顺利!看你所见所闻的,和那些挂在民间有一千座塔的人。”(《庄子。泽洋》)游子对祖国的爱,沛然流淌而出,情不自禁,千年后依然感人。福死后,庄子送葬。在一个老朋友的坟前,他感叹“自从主人去世后,我就没什么好想的了!”!我无话可说!”两句沉重的惊呼,真实地揭示了作者好友永逝、高调寡居、知己难遇的孤独与无奈。

第五,辞藻华丽自然,文笔威武奔放。

庄子是个天才,他师法自然,这使他与众不同。他热爱自由,不受束缚;构图也是汪洋恣意、自适,从而呈现出威武恣意的风格。《庄子》写得像天篇,看似杂乱无章。语言好像流水一样,一波三折,似乎没有确定的质量。它平白无故地升起,突然变化,物象相继出现,场景依旧变换,主题模糊难懂,构图多变,充分显示了其汪洋恣肆的风格。

他掌握语言的能力也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一切都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文笔有灵性,多才多艺,精彩真实。句式组合多变,用词新颖瑰丽,宛如诗词,历来为人称道。比如上面的引文中,对鲲鹏的描述是“吊到天上”“九万”,而对他的描述是“跃起”“数数”。所有写的东西都有它自己的形式,音乐也很美妙。

此外,《庄子》的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文章采用轮辐式结构,即围绕一个中心论点,由看似独立的材料组成。庄子三十三篇的结构基本相同,这三十三篇围绕一个中心相形成一本书。

《庄子》是先秦诸子文学作品的巅峰,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散文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的思想、文学、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李白称赞他:“华南老仙在漆园有大发现,高谈阔论,妙语连珠”(符大鹏)。郭沫若称《庄子》的写作风格“古今绝无仅有”,并说:“不仅是晚周诸子的作品,连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都在他的影响下发展了。”(《庄子与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