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大豆是豆科植物大豆的黄色种子,是“豆中之王”。大豆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它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与动物蛋白相媲美,所以大豆有“蔬菜肉”和“绿色奶牛”的美誉。大豆的蛋白质中含有完整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富含赖氨酸,正好补充了谷类中赖氨酸的不足,而大豆中缺乏的蛋氨酸可以通过谷类来补充。所以我国人民一直把五谷杂粮和豆类混在一起,使蛋白质互补,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大豆的脂肪含量为18-20%。与动物脂肪相比,含胆固醇较少,但富含亚麻油酸和亚麻油稀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使大豆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能。卵磷脂也比较多,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意义。每100克大豆含钙约367毫克,磷571毫克,适用于预防儿童和易发生骨骼脱钙的老年人佝偻病,对神经衰弱和体虚也大有裨益。每100克大豆中含有11毫克的铁,不仅含量丰富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对正在生长的儿童和缺铁性贫血患者极为有益。此外,还有钾、钠等无机盐和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大豆纤维中含有丰富的皂甙,可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介绍,人体为消化脂肪而分泌的胆酸是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的,含有皂甙的膳食纤维可以吸收胆酸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胆酸的消耗必须通过利用体内胆固醇来补偿,从而促进胆固醇代谢,不仅有助于减少胆固醇沉积,还能间接保护心脏健康。大豆在营养上的优势决定了它的药用价值。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比如汉代人假借神农之名所写的《神农本草经》中,已经将大豆列为中国产品,并指出其功能可以治痈止痛。梁朝《名医别录》说,大豆能“利水消肿,除胃热郁,淋伤露,下瘀血,散五脏,积内寒”等等。明代李时珍指出:大豆“治肾病,益水下之气,控风热,活血解毒。”同时,方云在《延年秘录》中“食黄豆”说:黄豆五升,若作酱法,取黄捣成粉,用猪脂炼糊,大如丸子。每次服50 ~ 100粒,温酒送服。能使人“长皮肤、益气色、补骨髓、增力量、补虚损、吃。”黄公绣《本草求真》有非常精确的论述:“黄大豆,据书上说,味甘,必致痰咳;还有说中气解郁,利大肠,利水消肿,这好像是二分法。不知道书慢了慢了,就是煮了不发泄;书上的话是宽以济肠,意思是凉而不熟。万物生而稀,取之多则害。所以豆类一定要生熟,治疗有补泻之别耳。用滋补品的话,一定要造假,要炒。但是,少吃为宜。服多了,便见痰、窒、咳之弊。”药膳处方:1、黄豆皮汤:黄豆皮200克,水煎三次,每日一剂。治疗便秘或习惯性便秘。2、豆皮炭:豆皮炒炭研末,每次3-9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治疗腹泻。附:黄豆芽。鲜黄豆芽味甘性寒,无毒,干黄豆芽味甘性平。归脾、胃、膀胱经。利湿,清暑,通脉。可用于暑湿、湿温、发热、体重、胸闷、湿痹、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