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中药补药有哪些禁忌?
1,冬季进补的六大禁忌
(1)萝卜
专家提醒,无论服用中药还是西药,服药期间都应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药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人之所以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也和饮食不当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吃中药的时候,不能吃萝卜,除了一些理气化痰的药物。这期间不能吃萝卜的原因是萝卜有消食破气的作用,尤其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中药时。研究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滋补作用,所以达不到食疗滋补的效果。
(2)辛辣
各种辛辣食物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来说也是禁忌,否则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会与中药发生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温,耗气火,所以在服用清热解毒、滋阴生津、凉血养阴等中药时应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在治疗痈、溃疡期间应尽量避免吃辛辣食物。
比如洋葱、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这些食物如果在服用中药期间食用,会抵消中药的作用,有的还会促进炎症,引起出血症状。
(3)寒冷
吃中药期间尽量避免各种生冷食物。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寒,吃后非常难消化。而且生冷食物吃后也会刺激胃肠道。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服用中药,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因此,在服用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等治疗“寒证”的中药时,要特别注意忌食生冷食物。
此外,还有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即使不吃健脾暖胃的中药,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食物,否则病情会更严重。
(4)油腻
吃中药期间也要避免各种油腻的食物。中医指出油腻食物黏腻,也有助于生津化痰和润肠理气。食用后会混入药物,阻碍胃肠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这类食物。
(5)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浓茶含有较多的鞣酸,与中药一起服用会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疗效。尤其是服用“阿胶”和“银耳”时,避免与茶叶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和生物碱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果有喝茶的习惯,可以少喝绿茶,最好在服药2 ~ 3小时后再喝。
(6)鱼腥味
中药一般都有芳香气味,尤其是芳香的祛湿理气类药物,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起到治疗作用。这种芳香物质与鱼腥味最不相容。吃中药时如果不避开腥味,往往会影响疗效。比如鱼虾海鲜有腥味,牛羊有臭味。对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疖子、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一定要避免吃有腥味的东西,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蟹、鹅等有腥味、刺激性的毛发。由于这类食物含有外源蛋白,有些患者特别敏感,容易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2.冬天吃什么补品?
(1)人参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其《本草纲目》中说:“人参首益气,三七首补血,味同,功相当”,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相似。其总人参皂苷含量超过人参。三七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比人参有明显优势。
(2)白术
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纳差便溏,精神萎靡,气虚自汗,脾气虚弱;水湿壅滞所致的痰浊水肿;妊娠,脾虚,气虚,胎气不安,脚肿等。
(3)太子参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小儿厌食、神疲乏力、消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亏口渴,病后气阴两虚。
(4)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学派代表人物高力认为黄芪“益气补三焦”。清代黄公绣称黄芪为“补气之良药”。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还能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5)党参
本品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便溏、气虚、津液不足引起的乏力、气短、心悸、纳差、口渴;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症状,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等。
(6)何首乌
宋代的《开宝本草》说何首乌。“长期服会强筋骨,益精气,延年益寿。”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还能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也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7)西洋参
益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咳嗽、久咳、咳喘、咯血、失音。对剧烈活动后疲劳、虚弱、多汗的人有好处。
3.冬季注意保健
1,滋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 ml以上,补水至关重要。一个成年人每天最少要喝1500ml的水,秋季喝2000ml可以保证肺部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建议每天多喝水。,一次喝很多水不渴会适得其反。水分超过了身体必需的量,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就会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造成“水中毒”,危及生命。正确的饮水量应该根据个人的日常活动来调整。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要喝1.5~2L的水。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保暖。
有的人粗心大意,天冷了没及时添衣;有的人穿的少,为了美观不扣外套的扣子。一大早和一晚上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容易着凉。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天冷了,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自然反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多穿点衣服,尤其是把腰腹部裹紧。
选择冬装的第一标准是保暖。在众多种类的服装材料中,羊毛、氯纤、腈纶、蚕丝、醋纤粘胶棉的保暖性最高,而尼龙、丙纶、涤纶由于导热系数高,不适合御寒。织物中含有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丝绸含有大量的空气,因此保暖性很好。特别是毛织物的毛孔不是直通的,保暖性更好。
3.晚上喝完盐水再喝蜂蜜
秋天过后,我经常感到口渴。光喝白开水抗不住秋燥。人体水分会很快被蒸发或排出体外,所以应该是“早上盐水,晚上蜂蜜汤”。白天喝盐水,晚上喝蜂蜜水,不仅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好食疗。同时可以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一举两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提高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前服用10 ~ 20毫升蜂蜜,用温开水冲服,既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又能镇静安神,解除烦闷。此外,盐水和蜂蜜水也有防止血压升高的作用。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的含量很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多睡一个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收冬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同乐,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太阳,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养生,注意收阴,提高睡眠质量,会事半功倍。“秋早卧冬早起”是这个时候的主要健身方式。至于具体的睡眠时间,建议每晚在午夜(即9: 00 -11: 00)休息,尽量在午夜(11: 00 -1: 00)入睡。因为儿童期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睡觉最能滋阴,睡眠质量也最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常人每天睡眠时间一般在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头北脚南定位准确。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大脑在睡眠时也会受到磁场的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顺利通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让睡眠更加香甜。睡姿放松,像弓一样睡觉效果好,右侧卧负担轻。
5、饮食注意防止秋燥
多吃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以多吃辛辣、酸味、润燥或降肺的蔬果,尤其是白萝卜、胡萝卜。虽然多吃“苦”的蔬果是秋分养生的主要方式,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撑得太多,以免造成胃肠停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过后,寒冷的气息越来越浓。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如果吃水果过多,很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对于运动员来说,每次运动后应多吃滋阴润肺、补充津液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能有效预防秋燥。如果出汗多,也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盐水。秋分的药膳可以善用百合,如百合莲子汤、百合莲子瘦肉汤、银耳百合汤等。
6.不要洗澡太久
秋冬季不要洗澡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失去保护,使皮肤更加干燥发痒,甚至引起皱纹和脱水。建议洗澡时间20分钟,淋浴时间3到5分钟。很多人都很喜欢洗热水澡,尤其是一些鸡皮的女生,有“热水能洗去鸡皮”的心理。但实际上,过高的水温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到29℃之间。
秋冬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觉得洗多了身体会越来越干净。其实这样做只会让皮肤越来越干,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的问题。导致表皮变弱,被细菌和真菌侵入,导致其他皮肤感染。
7.多运动预防秋乏
为了避免中午感到疲劳,并保持一整天精力充沛,大多数健身教练建议多做中等强度的运动,即使心脏跳动达到目标心率的70%至80%的运动。专家说:“倾听你身体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处在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中,剧烈运动可能不会让你感觉更舒服。可能做修复瑜伽更好,让大脑放松。”
根据健身专家的说法,理想的安排是每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的运动,并加入较低强度的项目,如瑜伽、散步或负重训练。即使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拉伸几下也会觉得舒服。拉伸可以使人体的胸部器官挤压心肺,有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8.注意心理调节
秋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秋季日照不足,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和内分泌紊乱,从而造成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紊乱。他们活着的时候经常会有罪恶感,表现出自卑和自闭。临床表现为易怒、抑郁、乏力、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自残自杀。
日光浴是比较适合季节性抑郁的方法。一般症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展,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等。,但这些不好的表现在阳光下会逐渐消失,要适当补充营养。食物中含有氨基酸和维生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对于偏执的人来说,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素,也可能会导致抑郁。所以大家要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比如鱼,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