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花的信息不少于450字。

莲花

(睡莲科)

荷花:属于睡莲科莲属植物,是莲属两种植物的总称。又名荷花、水芙蓉等。它是荷花的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粗,节长,叶圆。花期6-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托孔中嵌有多片花瓣,有红、粉、白、紫等颜色,或有彩色线条和边缘。坚果是椭圆形的,种子是卵形的。

荷花种类繁多,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中国原产于热带和温带亚洲,早在周朝就开始种植。莲全身珍贵,莲藕莲子可食用,莲子、根茎、莲节、荷叶、花、种子的胚芽均可入药。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次日荷叶无限艳,荷花映日异色”是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直透外,不匍匐,不沾泥,清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是历代诗人咏画的主题之一。

1985年5月,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山东济南、山东济宁、江西九江、湖北孝感、湖北洪湖、河南许昌、广东肇庆、澳门等城市。都指定荷花为市花。

此外,荷花还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

荷花、芙蓉花、番陀梨花、水之、云水、水木、泽之、华水、邯郸被古人称为邯郸,即花蕾、绣球、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荷花、六月花神,等等。

一、以貌命名:莲: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莲茎载叶,叶载花,故名。”芙蓉:又名“芙蓉”。汉语词典《尔雅》解释说:“芙蓉含有普普。”另一部《说文解字》说:“不是莲花,是芙蓉。”李时珍也说过,芙蓉花是“打扮得光彩照人的意思”,所以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出水的芙蓉花。

二、以其生长习性命名:水芝、华水、云水、水丹、水木、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古人将其归为水生植物的一种,大多以“水”字命名。三国文学家曹植在《荷花赋》中盛赞“百花齐放,别有花魂”,把荷花比作水中的灵芝。

三、以荷花圣洁典雅的气质命名:君子花、凌波仙、水宫仙、玉环等。据《北梦物语》记载,唐朝元和年间(806-820),苏长垣住在吴中(今苏州),结识了一位素衣粉面少女,送给他一枚玉指环。不久,他发现他家院子的水池里有一朵盛开的莲花,花蕊里也有一枚玉环,但“绝断”了,后人就称之为玉环。

第四,在古代江南习俗中,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莲花的生日,所以莲花被昵称为“六月花神”。

5.为了表达对莲花高贵纯洁形态的欣赏,金芙蓉和草芙蓉被用来比喻莲花的稀有性质。

第六,西科和荆科强调荷花的生长环境和清幽脱俗的境界。崔倩是新莲的别称,红是莲花瓣的别称,宫莲是莲花瓣的别称,佛一定是莲蕊的别称。

荷花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最早出现的植物之一。在人类出现之前,大约10万年前,地球的大部分被海洋、湖泊和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高达数十米的蕨类遍布大地。大多数种子植物无法存活,只有少数生命力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以恐龙和蕨类植物为主的地球上。其中,今天有一种水生植物叫“荷花”,它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顽强地生存在中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和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大约一亿年后,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很快发现这种“莲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和莲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香甜可口。渐渐地,“莲”这种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了人类生存的象征。

直到公元前5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开始进一步了解荷花。当时,为了满足生活对水的需求,人类一般定居在有天然泉水的河岸和湖泊或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区恰恰是野生荷花的主要分布区。从出土文物中发现,在河南郑州市北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室内桌上有炭化的麦粒和两颗莲子,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人类在持续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荷花生长习性和生存环境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代荷花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植物学家任旭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荷叶化石,距今至少6.5438亿年。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县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河南省郑州市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两颗碳化莲子。西周早期(公元前二世纪),古人吃的蔬菜大约有40种,莲藕就是其中之一。《山谷经典》里有一句话“腮里的爱荷华”,意思是中国大地上只要有沼泽的地方,就有莲花生长。中国是世界上种植荷花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中国从漫长的奴隶社会进入封建时代——西周。荷花也是在这一时期从湖泊沼泽的野生状态进入人们的田间池塘。《周树》载“齐泽已尽,莲藕已掘。”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春秋时期,人们给荷花的各个器官起了专有名词。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尔雅》记载:“莲,莲,其茎茄,其叶,其原密,其画汉,实为莲,其根莲,其中易矣。”对荷花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其实用性进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以其绚丽的色彩和优雅的魅力渗透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将荷花描述为“山中伏素、姬、莲”,“反方向蒲、莲”。荷花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被引进并种植在花园池塘里。它最早建于公元前473年,是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苏州灵岩山)为他心爱的妃子赏荷而建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高118 cm,故宫博物院藏)从艺术方面反映了莲花在时代精神中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大自然,莲花图案概括了龙和苍蝇的形象。可见莲花与神化的龙、螳螂、仙鹤一样,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崇高圣洁的象征。

秦汉以前,封建割据,战乱频仍,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在这个大一统的帝国中,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农业、经济、医药、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代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对荷花的栽培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代以前,中国所有的荷花品种都是单瓣红莲。魏晋时期,出现了重瓣莲。

自西汉以来,我国官私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通过这些中心市场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大大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术。北魏贾思勰写的《齐·姚敏书》中有“种藕之法”:“初春挖藕种于鱼塘泥中,然后有莲花。”;还有一种“种莲子”的方法:“八月九日,若莲子又硬又黑,就在瓦上磨莲蓬头,使皮变薄,用熟泥封死,如三指长、二寸长,使莲蓬头被磨尖,泥干后抛在池中重泥下。皮肤自然薄,容易长,很快就出来了。如果不磨,皮会又硬又厚。可见当时中原南北两岸的荷花栽培技术相当高超。

中国的医学从秦汉时期开始了新的发展。汉代的神农在品尝了各种草药后,总结出一套治疗疾病的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述了莲藕的药用和保健功能。东汉乔县人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手术前,他先给病人服麻沸散使其昏迷,切开其腹部背部,缝合伤口。最后他敷了莲藕皮做的膏药,四五天就能痊愈。荷花已成为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逐渐流行,产生了许多优美的采莲歌谣。其中《采莲歌》(又名《采莲人》、《湖边采莲人》)等,舞蹈者身着红衣,身穿昏裙,乘荷花船,手持荷花,载歌载舞,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国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莲瓣数以千计。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诗词、绘画、雕塑、工艺品等荷花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进一步成为人们保健的名贵滋补品。与此同时,荷花以其多姿多彩、雍容华贵的外观走进了私家园林。比如长安城外的东南角,秦汉时有宜春园,隋朝建都长安后,改称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曲园的风与莲。特别是贞观统治以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的灵感来源。比如隋唐时期的瓷器和铜镜都有莲花纹的装饰。金银器皿,尤其是盘边,饰以浓郁的莲花花瓣,整体风格华丽而真实。宋代的染织业比唐代有较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丝绸工作者朱克柔创作的荷花丝绸图案“古雅”,堪称杰作。明清木版年画多采用“莲(莲)贵子”、“莲(莲)多岁(鱼)”等吉祥的荷花图案,表达人们的思念和祝愿。在中国的花文化中,荷花是咏花诗最有趣的对象,也是花鸟画的题材;是最美最丰富多彩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技法、生活用具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和造型。荷花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花卉。

自从周敦颐写出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涟而不妖”后,荷花就成了“君子花”。据史书记载,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离开他在太湖之滨灵岩山(今江苏省吴县)的宫殿,为心爱的妃子欣赏荷花,于是专门修建了“花池”,移植野生红莲。可以说是人工池栽的最早记录。时至今日,南北方的荷塘比比皆是。湖南是中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每到仲夏,采莲的男女划着独木舟在荷花丛中游弋。“徜徉池中不见人,直到听到歌声”是多么美妙的一幕。还有更多地方可以参观和欣赏荷花。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都能看到连片荷花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