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疗法不适合哪些疾病?过敏反应是有害的
哪些疾病不适合输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
这类疾病不需要输液的主要原因是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输液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有些人可能会说,病毒感染不能用利巴韦林治疗。事实上,利巴韦林(学名:利巴韦林)早就被证明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疱疹性咽峡炎无效,其全身用药的唯一适应症是丙肝。
体温低于38℃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成人)
急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是咳嗽和咳痰,但通常没有发烧。如果体温超过38℃,首先要排除肺炎的可能。体温正常时,即使咳出脓痰,一般也不需要输液,因为90%的原因是各种病毒感染,不到10%的原因是百日咳、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换句话说,急性支气管炎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适应症是百日咳的临床诊断,如果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可以使用。虽然我们小时候都接种过百白破,但抗体的效力一般不超过12年,所以大部分成年人其实都处于百日咳易感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除其他原因外,咳嗽持续2周以上,并伴有痉挛性咳嗽、咳后呕吐和鸡样咳嗽,即可临床诊断为百日咳。无论是百日咳、支原体、衣原体,选用的药物都是一样的,口服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和缓解期。
这个指征特别科学严谨。哮喘的管理非常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哮喘的治疗主要是吸入疗法和口服药物。即使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吸入β2激动剂也是治疗的首选。只有在效果不好或者病情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加用全身激素治疗。这里的激素可以口服,也可以输液。如果病情严重,大部分医生会选择激素治疗。
高血压亚急症
这个术语略显不严谨,因为高血压有两种危急情况: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尿急。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急剧升高并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如主动脉夹层。这种情况需要紧急降压,口服药物可能起效慢,需要静脉输注降压药。
“不输液单”中提到的高血压亚急症,应该是指高血压危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通过静脉输注降压药来迅速降低血压,而是使用口服降压药在48小时内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既然高血压亚急症不需要输液,那么一般高血压也不需要输液。输液降血压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单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没有溃疡、胃癌家族史、慢性消化不良等与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情况,就要和患者一起决定是否治疗,更不要说输液治疗了。即使需要治疗,也主要是口服药物。口服四联疗法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治疗需要14天。如果是输液,14天很难输吗?
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是一种影响许多女性的疾病。症状多为尿频、尿急、尿痛,部分人可能出现血尿,患者可能会感到非常恐惧。但这种病往往非常好治:一是多喝水,让尿液把细菌冲出来;第二,目前很多抗生素都是从尿中排出,即使是口服抗生素,尿中浓度也很高,疗效往往很好。可以说,尿路感染抗生素的选择不是疗效的高低,而是药物抗菌谱的宽度。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窄谱抗生素对避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输液1,消化功能差的时候,不能口服:如果因为某些肠胃疾病需要禁食,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当你失去知觉,不能口服时。
2.外用无效时:如果皮肤病首选外用,但外用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3.严重急性口服药物不能缓解时:对于急性疾病,如急性肺炎、休克等,服药效果不明显时。
4.当药物可能伤害组织和血管时:一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如果直接服用,会伤害血管,甚至引起组织坏死。
输液疗法不能滥用。想早点好起来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但是“早”不代表好。很多时候,所谓的早好只是一个好的外表。输给身体的一瓶药,可能马上就感觉不发烧了,感觉好点了,但很可能只是掩盖了问题。药过了之后,被掩盖的问题又会重新出现。
在某些情况下,如急救,或药物不能口服和肌肉注射,输液有其优势。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患者主动或被动输液,大部分都是不必要的滥用,患者并没有获得任何额外的利益,只是获得了更大甚至致命的风险。这种滥用在过去的十年里浪费了中国太多的资源和生命。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药品管理局近年来为社会利益所做的努力。然而,政府暂停新批次的静脉注射药物,对现有注射剂进行重新评估,只是结束“输液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要扭转输液滥用对国民健康的巨大负面影响,还需要更深入的工作,比如对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有病不尽早。
国内输液治疗的现状,50%以上的输液都是不必要的,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输液主要适用于地震或突发事故,以及严重脱水、病情危重、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但在临床上,几乎1,000%的住院病人都在输液,这在门诊病人中也很常见。其实50%以上的输液都是不必要的。目前,在感冒等疾病的治疗中,输液药物的滥用尤为突出。感冒过一段时间后会自愈。不是感冒并发很多危重病,完全不需要输液。口服药物也能达到治疗效果。当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时,有害物质可以被过滤掉,并被肝脏代谢掉。儿童因过度输液现象而受害最深,有些儿童因此而死亡。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过敏反应会更强烈。
能口服的就不打针。同济专家参与起草输液规范
患者不理解,医生也不表态,会让过度输液的现象更加严重。此外,肌肉注射的消失和输液的泛滥也是经济利益的驱动。那么,如何用药呢?能口服的药就不用打针,能注射肌肉的就不用输液。这是合理的用药顺序。目前,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起草我国《静脉药物输注规范》,这将有望减少过度输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