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1,中医发展定位不明。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是片面的,过分强调中医药的保健功能而忽视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重大疾病的治疗康复中的作用。

2.中医服务价格太低。现行的中医药服务价格机制制约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虽然近年来一些中医服务的价格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基数较低,增加的价格仍然与成本不匹配。

3.有些中药饮片质量不高。虽然中药饮片质量是我国系统性、普遍性的问题,但本市中药饮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由于统一招标价格的限制,市里拿不到市场上最好规格的中药。2018年,国家对本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进行专项检查,指出部分饮片合格但质量不高。

4.中药医院制剂的应用受到限制。在流通和使用方面,随着本市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医院原有的中药制剂调剂和使用范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中药医院制剂管理参照中成药管理,取消了药品加成,纳入医院药占比考核,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生产积极性和临床应用。

5.中医缺乏评价标准。中医有自己的特色,但目前还是用西医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医院,比如床位周转率、药占比考核等,可能会导致中医院的西化。

6.基层医疗人才(包括中医人员)短缺。一些远郊地区医疗专业人员短缺,影响了当地的医疗服务,尤其是中医服务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