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太极大概一年了。现在想学心理拳。我可以自学吗?听说心理拳很有效。另外,心理拳健康吗?
一个说“心拳是印度和尚达摩创造的”。相传南朝齐梁武帝大同元年(527年),天竺(今印度)香火至法王第三子达摩,去了广州。武帝听了,派使者迎他到建业(今南京)。后来为了恋人的缘故离开梁,渡河到北魏,到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九年后死去。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丁琳寺。达摩死后,有传武之说。后来有一个关于他创造心理拳的传说。民国十七年(1928),凌在《形意拳五行拳源流》一书中说:“六朝时,达摩,一个天竺高僧,开始带着他所谓的西域战士传到中国,于是北方的强者蜂拥而至。时至今日,仍有所谓的达摩拳、达摩剑,形意拳就是其中之一。”又云:“佛法宣扬的是照顾生命,刺是其次。形意拳的名字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目的是滋养气...寺中僧人有其一,复兴中国固有武艺,比滕科更复杂,以此取人。于是所谓的少林义和团名扬天下,去佛法的意义越来越远。北宋有以武当为冠的张三丰,学了几年佛法之术的人,得其玄机,就是弃少林之法,重在练气。听话的会给形意拳作为初步练习。于是学者如雨后春笋,世人称之为‘内家’,少林为‘外家’,一拳在形式和意义上甚至是内家的专属。”
凌此话一出,一度引起武林同仁的非议。民国十九年(1930),许写《国术略》,唐浩写《少林武当考》,都指出达摩与武术无关,达摩创拳是“假”,张三丰传形传意更是虚构。许说:“达摩发起禅宗,其目的是静坐证错而不掉言,其目的是传播智慧,但只有云:冷嘎四卷可作为心之印。若有换筋洗髓,何不与冷嘎谈?”放松肌肉洗髓比冷加雅好吗?这也足以证明伪造。"
《正弘济传奇》、《续僧传》、《景德镇灯传说》等关于达摩生平经历的史料,没有一篇说达摩创造了心和拳。考证古代心学谱系,如纪自述、的《拳论质疑序》、曹的《拳论十法提要》、戴龙邦的《拳六望序》、戴的《祁县拳稿》等,均未提及达摩创心学拳。更重要的是,详考心学和心理拳的内容,博大精深,集历代拳经和拳法于一炉,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原理。比如内力论,起源于殷代的易学。五行拳也是在殷周时期产生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创造的。至于十二拳中的龙、虎、蛇、马、猴、鸡等形象,早在原始社会就是部落所尊崇的图腾。作为一个外国人,既然达摩是“由其所谓的西域战士传到中国的”,为什么其内容没有西域特色,却充分体现了中国风?可见心理拳并非来自印度。况且达摩传入中国才八年,怎么可能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拳法?更有甚者,达摩到了中土之后,“面壁九年”后死在了少林!
不难看出,达摩创心拳论是假的。究其原因,只是为了以上帝的名义表明拳术昂贵,便于传播。还有人尊如来为心拳道始祖,可以作为一个证明。
第二,“心理拳是岳飞创造的”。这一理论最早出现在曹的文本中是的《十法小结》。曹说:“只有这个六合一拳师是宋朝岳武穆的。后来到了金元明时期,技能就很少了。明末清初有蒲东先生,冯季龙冯先生...遍访天下名师,直抵钟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经。”戴龙邦从其老师曹处继承,乾隆十五年(1750)为《六和拳》作序:“岳飞幼时受训练,枪法娴熟。他以枪为拳,立以教辅,故名易拳,奇谲莫测,建一绝技,自古未有。”后来又有“心十二形是岳飞困牛头山时所创”之说。这一理论顺应了人们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因此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广为流传。
民国时期,先后出版了多部武术专著,其中孙福全著有《形意拳》、《拳术真相》、著有《威远》、《江·著有《形意拳》、《形意拳讲义》等。在一些专著中,肯定了岳飞创造心理拳的传说。比如刘电臣在他的《论形意拳》一书中说:“形意拳最适合军事使用,丐帮拳是岳武穆发明的。”然而,大多数作品在谈到岳飞或周东的创作思想时都很谨慎,并以“传奇”为题。如李的《武术史》、的《武术入门》、高剑衡的《形意拳(墨本)基础练习秘法》等,都采用了“代代相传”、“或说”的理论。有作品对岳飞创造心理拳提出了质疑。姜说:“形意拳,相传创立于宋代越国吴穆。史书中的第一考只包含了它的拳术知识,没有具体说明它是如何治理的,被谁接收,在哪里传播的。学者后悔了。”许在其《论国术》中进一步指出:“形意拳是专家说的,形意拳起源于岳飞,最终是以它为基础的。盖星意拳借岳飞增肥。形意拳是不是岳飞传也可疑。”许首先提出岳飞创心拳是“靠”的。我们深信不疑。
首先,在《宋史》卷三六五《岳飞全传》中,字斟句酌,对他的战斗经历和战功记载较多。只是在第一段,他提到了岳飞的文武之学:“节操少,重而无声。家庭贫困力学,特别是左春秋和孙武的孙子兵法。天生神力,未加冕,弓三百斤,弩八石。他在周东学会了射击(编者注:这是周东创造心理拳的起源),他尽最大努力向左右射击。董死时,祭其家人。父义曰:‘若服时,可殉国?’宣和四年,真的决定宣布刘庚征勇,飞身入伍。“岳飞19岁,之前的学业和武功奠定了基础,之后是19的紧张军旅生涯。
约克,岳飞三子林悦之子,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一个官方的户部侍郎,淮东总是掌管历史。他编纂的《鄂王年谱》记载了岳飞的大事,并编纂了58卷的《金拓纳粹编》和《金拓续编》,是一部关于岳飞生平的资料汇编。有诗歌、警句、战报、原始资料,如高宗的诏令、宋朝的命令、杂字、传记、轶事等。,但没有岳飞创造心理拳的记载。考一些私人著述,如许编的《三朝北盟》、的《中兴》、李新川的《建炎年志》等。,甚至引用元代孔的《东窗飞贼》和明代成化间的传奇作品《仲晶纪》等。,只字不提岳飞的创意拳。
其次,考考岳飞的生平。岳飞(1103-1142),河南汤阴人,15岁结婚,16岁育有一子。15到19,我是韩家庄的客人。19岁第一次参军,不久回家料理父亲的后事。靖康元年(1126),枢密院官员刘浩招他入伍,再次参军。当时岳飞23岁。建言二年(1128),岳飞在南浔门大败数万敌军。建言四年(1130),金兵败于靖安,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曹成俊败于越州。绍兴四年(1134),收复郢、襄阳、、随州。绍兴五年(1135),胡义军攻洞庭。绍兴六年(1136),去蔡州,回鄂州。绍兴八年(1138),岳飞主张与金人决战,上书阻止议和。绍兴十年(1140),在靖西、应昌击败金兵,收复河南等地,在盐城击败金武,进军朱仙镇。宋帝听从了秦桧的建议,命令岳飞调兵。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被杀。
从很多历史学家对岳飞生平的简要介绍中可以看出,在23岁之前,岳飞除了四处奔波,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学习文学和武术上。这个时候从其年龄小,经验有限的角度来看,是无法建立一套拳法的。23岁以后,几乎每年都有战争。岳飞第二次参军后过了十几年,当时战斗异常紧张。持刀持枪看紧敌人后方,防止奸诈之徒被陷害。经常是没日没夜的解除武装,几天都没有休息的机会。创拳理论,除了自身条件,还有充足的时间,从创拳原理到拳法套路的和谐统一,从简单到复杂的拳路创编,到每一拳的实用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况且岳飞真的“以枪为拳,立法以教为辅”是事实。所以,一定有成千上万的人练习这种精神拳击,对吗?虽然岳飞被害后,其家族遭受了一次株连,但二十年后,也就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的赵昚已经为岳飞“平反”,并被封为太师、“武穆”,迁葬于杭州栖霞山下。在宋宁宗,他被封为湖北王,已故的岳飞和活着的岳家后代受到了尊敬。武术在宋代盛行,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由于战争频繁,尚武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民间有“冠军俱乐部”“英策俱乐部”等武术组织,武功高的人可以娱乐。拳术套路成为拳手传授武术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了以表演套路为职业的女艺人。诗人欧阳修曾经写过《日本刀之歌》,北宋时写过一本书《吴京总纲》。的拳头,李的枪,的棍,呼延赞的鞭,都有记载并流传下来。在这种浓烈的武风下,岳飞平反后,他的拳法应该和他的名声一样广为流传。但在他平反后直到宋朝灭亡的100多年间,岳飞创造的拳法并没有流传开来。反而是很多远不知道岳飞名气的人的武功流传了下来。是不是很奇怪?
元朝统治者害怕人民造反,所以禁止民间武术。但是,很多武术流传下来了。民间艺人把武侠故事带入国剧,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巧,比如《关大王单刀会》、《追韩信》。此时岳飞仍被戏剧家描述为英雄,他的故事被搬上舞台,但仍没有他拳击创作的故事,更没有民间故事。元朝取代宋朝还不到九十年。元末,随着农民起义的不断发展,许多武术逐渐复兴。
明朝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各种武术兴盛起来,武功和招数蔚然成风。平瓦将军戚继光甚至说:“不学武功,就是不想死的傻子。”到了明末,已经有了“内家”“外家”的说法。明朝成化年间,纪出现褒扬岳飞,但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没有说是他创立了心理拳。戚继光撰写的《姬晓新书》十八卷,是我国古代军事武学书籍中的代表作,但仍未提及岳飞创造心理拳。书中《拳经略》提及拳术的时间云:“古今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有六步拳、猴拳、拳法,各有其名,但大同小异。至今温氏72拳36锁24弃马8闪12短招,也是个好人。虽然的八招只差一击,但山东李的半日腿,鹰爪王的取法,千落而落,张伯京的打,少林寺的棍,青田的棍法,杨的枪法,巴子的拳棍,都是今天有名的。”试想,如果当时岳飞的心理拳真的存在,戚继光不可能不写一笔钱。
此外,王梓丞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所作的《质疑拳序》中并未提及心术是岳飞所创。岳飞创立心法的理论,最早是由曹在《十法序》中提出的。也就是说,他的创拳理论是在岳飞死后近600年才产生的。
从以上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岳飞的创意拳理论是一个神话。原因无非是“靠英名显拳贵”。翻阅史书,几乎随处可见。民间团体、社团、重大事件乃至揭朱,都有赖于某个神或某个圣人。太平天国托付给上帝,梁山好汉托付给群星,二郎拳托付给二郎神,这都不奇怪。不可否认,心理拳是要否定的,心理拳是岳飞创造的,它的广泛流传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日,“心术拳由纪创立”。民国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这一理论逐渐得到了广大形意学界同仁的认可。
纪,字,号。朱祖基是明初洪洞从大典上任命到周浦的。纪是纪勋的次子。他自幼学习文学,13岁开始习武。五年后,父母相继去世。纪20岁左右,离家去少林寺,又去了和解州。不幸的是,在穿越中条山时,他失去了蹄子,掉进了一条很深的小溪里。他抓住树枝,沿着悬崖攀爬,侥幸逃脱,终于到了少林。纪在少林寺学习了十年,对少林秘法了如指掌。他擅长使用大枪,他有飞马没有的绝活。他被称为神枪。后来少林寺的主持请他做师傅,专攻武术。当时清军南下,全国各地反清人士云集少林。纪纪可一直推崇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以反清复明为己任,于是与各路豪杰商议反清事宜。被清廷获得后,派亲信入宫,纪侥幸逃过一劫,于是下山一游。先是去了南方,拜访了著名的武术大师,去了峨眉,然后去了汉中,翻过秦岭,最后去了南方。“当时因为我在江湖上落魄,所以没有什么长进。我不能带着我的野心生活,我也不能回到我的家乡。我没有兴趣,所以我生来就有隐居之心”(《嵇自述》)。可见,当时的纪很难对抗清朝的野心,重见光明,有被清廷逮捕的危险。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创拳立法上,以传播反清复明的思想。可以说,此时的纪已经具备了拳击立法的主客观条件。
首先,嵇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不能直接从事反清斗争,所以创造拳立法传播反清思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岳武穆在钟南山评出的《六希望拳典》应运而生。《嵇自述》云:“老人之苦,无以言表。独住古寺,四壁凛然,东附殿修缮,避风雪,夜难入眠,野兽咆哮。一天晚上,我拔剑去追动物回来。偶尔,西配楼大厅有微弱的灯光。当时月色皎洁,老人疑似透过破窗开枪。仔细辨认更是可疑,感觉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燃料松散,布满灰尘,露出一点微光。一跃,跨过陀,竟见上面承尘一柄孤剑,一只木匣。老人拿着它学习。剑鞘古雅,剑光夺目,锋利无比,上面还嵌有‘唐殷悦氏’二字。没有剑名。一个老人不知道他的剑,但他知道他的人。再打开事务箱,是一本名为《六位一体经典拳法》的手册,其中五行变灾原理、阴阳性的枢机、盛衰进退的奥秘、武术的精髓都集中在这里。我老了,我觉得别扭,我仔细研究它的本质,我容易忽冷忽热。我会在一本书里了解它,我会用各种方式了解它的形状。我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为始,意为拳,谓之心六合一拳。”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嵇的良苦用心:一方面,他以为榜样,鼓励自己实现反清复明的抱负;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拳法托付给《武木拳经》,以示拳法之贵,让后来的文人更加珍惜这一拳法。值得注意的是,嵇根据他的《六合拳经》,“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将此拳命名为“心六合拳”。可见“意念”拳确实是纪创造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其次,嵇有创拳之术。嵇在去少林寺之前是个武学全才。此外,少林寺有丰富的秘籍,武僧可以掌握其中的武功。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为嵇的拳击立法奠定了基础。在少林寺的十年间,纪钻研少林秘笈,踏足名山大川,遍访天下武林高手。从理论到实践,他逐渐成为一名武术大师。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武术的传统和许多拳术经典的精髓,如阴阳原理、五行、六合等。并参考了元代太原人白玉峰在少林寺所创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在仔细观察和种植一些飞禽走兽的技术战术的基础上,创出了五行拳和十拳。
第三,拳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清朝建立前后,嵇经历了留学国内、学习少林、开展反清活动和出国访问几个阶段。在第一、二、三阶段,纪创编拳术的条件尚不成熟。到了清朝康熙初年,也就是第四阶段,他目睹清朝的建立已经稳固,没有复辟国家的希望,于是周游列国,拜访名家。这时,很自然的,纪创立了心理拳。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学者王梓丞为《质疑拳》作序。这是继纪自述后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墨书。《序》中说:“拳法有多种,他也不知道是谁创造的。不过这个六合拳是山西吉隆、吉峰的。二师是明末人,枪法好。大家都觉得是神,但刘老师还是深思熟虑的。我觉得乱世的时候,走了可以打兵,回来可以持枪自卫。剑与兵若平复,若有不测,我如何防御?所以把枪法当成一种拳法,会解读成一本书。基本形不一,拳名六合。”肯定了“六望拳”出自陕西嵇氏,肯定了“以枪法为拳法”的依据,但没有写“心”字。此外,姬龙凤还被误认为是龙记和姬凤。这种抄写上的错误,就像纪的自述,流传到后来,甚至因为字迹潦草而加上现代汉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纪的生平事迹在《纪氏宗谱》中得到了考证,为《纪心拳术》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理拳创立于清初民族反清斗争激烈的时候,是山西永济人纪所创。纪是一位崇尚岳飞精神,文武双全的武术大师。达摩创造心理拳的传说,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心理拳与少林寺的关系。民国十四年(1925)《车俊翟逸碑》碑文开篇就指出:心理拳是“少林之外的一个门派”。可见,嵇心法拳是吸收了中国历代武术大师的拳法理论和拳法(包括少林拳理论和拳法)精华,融为一体的独特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