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长寿村的秘密(二。孝子)

文/张智成?图/彭

写这一段的时候,正好是重阳节。先说我在磨刀村遇到的一个大孝子。

车子越过悬空的南瓜,往前走了一点。右边高坎上有个院子,旁边是砖房,青瓦黄墙白墙,不是苗寨的建筑风格。屋檐墙上挂着两个大喇叭,旁边竖着一根旗杆,飘着一面国旗。我下车仔细看了看。是乡村部门。

柯南给村长打了电话,告诉了我们的位置,然后站在村部的屋檐下。忍不住环顾四周,用平板屏幕拍摄。柯南非常冷静。他来过一次,也是古丈。他经常去苗寨。过了一会儿,远处来了两个中年人,在远处招手。

柯南走下高坎,向他们打招呼。原来是村长刘和村支书傅天俊。柯南不认识他们。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就进了村里的小会议室,聊了起来。

村子的基本情况后面再说。先说有名的孝子。

磨刀村最老的女人是李燕翔,101岁。柯南和我建议我们先去看看那个老寿星。村长说老人在他的组里,磨刀组。乡党委书记和村长带我们去的。

经过无数条不规则的青石路,左转右转,到达老太太家。

是土坯木结构混合的小院,中间有个天井,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只是小一点。尤其是院门,很小,大概是一个城市家庭的单门大小。三四块青石形成一个梯形台阶,盖住了门槛。门框材质很好,很方。门两边的墙上全是枯木树枝,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燃料,也是这里做饭烧水的柴火,估计也是准备冬天取暖用的柴火。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

透过门框望去,一缕阳光照在院子里,非常安静祥和。

柯南,他们先进去了。我的速度慢了很多,一切都那么清新美好,边走边拍。

走进院子,环顾四周,有些凌乱,有些破败,但也很温馨。有几个南瓜堆在一个角落里,老南瓜和绿南瓜。我不确定绿色的是嫩的。一根绳子上覆盖着烟叶。从平板的取景器看,刚好被一根竹竿挡住,以为是晒在竹竿上。

苗寨的男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几乎都爱抽烟,他们甚至想把自己的烟叶切碎,用卷纸喇叭抽,或者用长竹竿做成的汗管抽,一边点着一边抽。这些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烟叶,据说比香烟强多了。不会抽烟的人,吸一口可能会呛到眼泪鼻涕,会醉人。

柯南叫我快点起床。

生日女孩的家在右手边的木制楼梯上。中间看起来像是另一个家庭。大门紧闭,门窗破烂。

登上木梯,顺着柯南的声音,然后登上右边的一个小阁楼。走廊很窄,只有稍微胖一点的人才能通过。一扇小窗贴着厚厚的纸,光线昏暗。

老寿星坐在地上,垫着垫子,盖着被子,很简单。走近了才发现村支书拉开的窗帘不是窗户,是门。它不像门,太小太短,有点像绍兴吴鹏船的船舱。

老寿星俯身探出身子和他们说话。我听不懂老寿星说苗什么。她说没有好烟招待你,不好意思。

老寿星声音安静,说话清晰,表情和蔼。

我简单问了一些问题,老寿星说耳朵不好使。

出了阁楼,我故意看了看老寿星吃的东西。

大厅里有一个火炉,火已经熄灭了。在一些用干木头制成的木炭上,有一个带把手的小烹饪锅,这是一种现代产品。打开盖子一看,一些剩菜,一些咸肉,一些蔬菜。村长说这是给老寿星的。如果她饿了,她会在吃之前来这里自己加热。我有点惊讶。老寿星的儿孙呢?村长说,有儿子在身边,就该出去打工。

我进了另一个侧门,那是厨房,炒菜的铁锅,深色的高压锅。里面没有垫片,也找不到减压阀。一口同样黑色的炒菜锅斜放在高高的灶台上,灶台口上方挂着几块熏肉。炉子周围有一些干柴和木棍。

我转身走了出来。村长打开一个搪瓷杯,从杯底到杯口均匀地染成深棕色,视觉上和用墨水画的一样。那层厚厚的茶垢估计是有些年头积累的。磨刀人喝浓茶,吃重盐。他们喜欢喝大碗自制的米酒,嚼腊肉。

在听到和目睹这些事实后,我感到非常困惑。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磨刀村人的饮食习惯似乎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强身健体的方式,但他们一生都是这样生活的,甚至世世代代都是这样。

老寿星从阁楼出来,柯南正在拍摄,我迅速从合适的角度拍了一些照片。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用平板拍摄,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被摄体眨一下眼睛就会模糊。

阁楼的过道里,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在木墙上慢慢走着,边走边说着客套话。

我担心她会摔倒。村长说不行,她总是这样照顾自己,儿子还要出去办事。柯南又问她,她的儿子在哪里?村支书答非所问,说她儿子是个孝子。每当天冷的时候,他都会和老母亲一起睡,给老母亲暖床盖脚。我以为听错了,问。村长肯定是这么说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老人怕冷,儿子都会陪着母亲睡觉。我的眼睛有点湿润。说到人性,说到对母亲的爱,我们远不如这山里的苗人。

从老寿星出来后,我们又去了村部。我让乡党委书记和村长把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列一个名单,要求写明年龄、性别、居住地等组名。

柯南一直在考虑给老寿星和她的儿子拍一张照片。我们分工,他去老寿星家等儿子,我继续采访磨刀村老人们的生活状况。

乡党委书记和村长挨个打电话核实,我仔细看了墙上的磨刀村简介。

磨刀村位于古丈县东南部,与泸西县和吉首市接壤。全村有磨刀、白杨、天门、慈丘、别州、华岩6个自然村,分为8个村民小组。除了之前的6个自然村,还增加了付嘉组和滨江组。全村265户,1418人。

资料显示,这些数据截止日期为2013,当年人均纯收入为1850元。村里贫困人口多,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支部书记说,数字变化不大。村长说磨刀组很多年没人死过。

记下乡党委书记和村长的名字,有个老头一直打电话来查。他叫王德柏,72岁。我不知道我坐的对不对,因为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叫刘廷贵,一直陪着我们采访。他带柯南去了老寿星的家。

乡党委书记和村长在清点的时候,我一个人去村里散步。回来就说统计完了。全村70岁以上老人127人,其中90岁以上7人,80-90岁35人,其余70-80岁。

我让他们检查平板电脑中拍摄的老人的名字。支书村长惊讶的发现很多都没算进去,马上对图片上的老人进行了核实,最终确定是133。我觉得这肯定还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

柯南回来后非常高兴,说他去的时候拍了老寿星的儿子帮别人修屋顶的照片。

我很惊讶。这个儿子应该挺大了。

我问村长,他真的70岁了,他的名字叫刘。

我迅速看了看柯南拍的照片。画面触目惊心,一个满脸欢笑的骨瘦如柴的老人。让我震惊的是他脚上的那双鞋,那双穿了无数条小绳子都没扣紧的解放鞋,还有那双在长沙垃圾桶里捡的,比这好多了。

让我震惊的不仅仅是这些。我突然想到,老寿星的“船屋”门口有一双鞋子。它们是解放鞋,不是很干净,也很少损坏。这双鞋是70岁的刘百岁老母亲的。为了让妈妈有一双好鞋穿,他宁愿穿着破破烂烂的鞋子去帮别人修房子。

这样孝顺的儿子多吗?

图为老寿星的母子。其他图片与正文相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