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运用五项原则和五个步骤
所以我们在做志愿者的时候,要系统的教你这种做志愿者的方法,让你系统的训练。我们现在怎么办?根据我们之前的活动和我们五年的发展,我们总结了志愿服务的五个基本原则。这是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结合佛教的指导思想,结合我们的发展,结合我们现实社会中这些人的基本实践,基本知识,基本社会模式,总结出来的五条基本原则。我想我们一起学习。
首先要明白,我们学佛是为了成佛。现在的社会呢?我们选择净土法,最终会死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必须明白,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是否做作业,我们是否学习,我们是否做好事,做志愿者,工作,住在家里等等。,我们都必须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放。所以这个目标一定要明确,一定要清晰。那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本性就是佛性。我们要向佛学习,慢慢修行那些回归自然的人,回归自然成佛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回归自然就是要有它的真空,有它的根本能力,这才是要走的路。
所以现在通过学习佛法的基础,重视佛法的基础修行,从我们自己最基础的修行开始,用我们的六法,坚持功课,学习,行善,让我们慢慢回归自然的方向。基本流程呢?是修行智慧的过程,也就是“行一切恶,行一切善,净化自己”的过程。只要我们一直这样走下去,在我们死之前,我们就能预知时间,懂得念佛,就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功。这是一个具有充分性质的真空,在这方面起作用。
修行过程中呢?我们不仅要做作业和学习,还要做好事。因为,啊,我们做好事,修行,就像我们现在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但是也要做一些社会实践。所学所修要结合实际,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学的对不对,修的对不对,有没有用,用在什么地方。所以前期我们建议你以功课为主,做好事,量力而行,从每天做好事开始。
因为一开始,我们一方面修行佛法的应用,同时也要积善因缘。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我们不学佛,你也没有好的因缘,我们在世间生活工作都很困难。为了在世界上生存,我们必须做好事,有福气好好生活和工作。所以早期行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然后随着我们修行的不断进步,逐渐达到了很高的修行境界,学了很多佛法,也修行了很多善举。我们也得以了解了很多佛法,积累了很多经验,积累了很多善业。我们啊,会逐渐走得更远。就像佛祖提倡的,我们或许应该出去做事。就像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工作一样,我们要发菩提心,做菩萨,然后进入行善的高级阶段。
然后,要菩提心,走菩萨道,从前期多为自己着想,逐渐转变为多为他人着想。更何况主要是考虑和服务他人。这是完成自我,完成菩提,最终达到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能服务众生。我们自私,我们的成就有限。
《观经》上说,我们五戒十德,只有念佛才能达到“在世间”的目的。如果能发菩提心,进一步服务众生,把我们的学习、研究、修行和佛结合起来,就能达到上品,就能死。
另外,同修们要知道,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做功课和学习的。如果不在社会上实践,我们会很迷茫,可能慢慢就做不到了。因为我们做了很久了,为什么?为什么要修?你一定要在实践中找到答案,才能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实践、学习、做,共同成功提升,才能给自己巨大的信心,巨大的进步,巨大的实现,让我们继续实践,走得更高更远。
然后,行善是属于我们本性中美好的一面,所以我们的心是无所不能的,世间万物都是由我们的本性实现的。但现在我们执着于无知,只能用一点点,通过实践逐渐回归本性,成功地展现和运用我们本性中的功能,达到一个奇妙的阶段。
这个奇妙的事情,就是把佛法运用到我们的世界,运用到我们的道场,运用到我们的家庭,运用到我们的工作,运用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这是必须的。如果我们不真正去修行,利用好自己的自然真空和美这两个方面和两个阶段,就无法完成菩提,也无法让自己的修行均衡地进行下去,很可能会走偏。这是佛陀,他教导我们。
这一条也是我们给我们志愿者定的第一条原则,解放原则,包含了这两个内容。那么这个道理应该教给我们。我们要善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做事,明智地开展志愿实践。同时,如果我们坚持这个原则,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功课,学习和行善的实践。这三个方面要永远持续进行,不能割裂开来。无论是前期的基础,还是后期的基础,都要多做服务工作,学习和实践我们的功课,我们会一直贯穿下去,直到我们死在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第二个原则就是平衡原则。因为在实践中,我们突然发现,经过七天的实践,大家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我们中的一些人只是回去要求我们的家庭成员成为素食者和佛教徒。有时候,我们坚持上课,不照顾家庭,不关心工作,有很多偏见。嗯,在实践中,我们慢慢总结出了这个平衡的原则。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现状是,我们一代一代造了无尽的业。这里面有无数的问题和习惯,很难一下子解决。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慢慢的慢慢的解决。就像一个大粪坑。我们想一下子挖完,但是挖不完,甚至挖错。如果你打开这个粪坑的盖子,恶臭可能会要了你的命。另外,我们必须跳。我担心我们会甲烷中毒。所以,慢慢来,慢慢来。包括我们这些有时候参加* * *强化训练和* * *强化训练的同修,这个毒发展的很厉害,让我们无法很快恢复平衡。我们得休息一下,然后才能达到平衡,就这样。
所以这种平衡,本质上是非常重要的,代表了实践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实践中要稳住,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况,不能偏激,不能执着于一件事。执着于一件事,就是贪婪和无知。要达到一个平衡,我们很容易在每一项中摆好自己的位置,坚持练习,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本身就是以佛教为指引,即摆脱,走向解脱。我们越执着,就越不是佛教,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贪婪和无知的力量在起作用。我们修行的话,往往会有偏差,没有效果,甚至会很烦,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这个平衡有几层内容。一、作业要均衡。我们应该考虑所有层次和所有精神状态的同修。表白崇拜的速度呢?要妥善安排,要考虑慢的同修,要考虑念经的时间,作息等等,尽量多元化经营。就是这样。包括早晨呼叫组。如果我们早上起得早,同修晚上就应该早点睡觉。早睡早起,这一条更符合身体规律。当然,我们平衡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懈怠懒惰,而是让我们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向上,逐步把修行提高到一个提升的层次。就像我们的正一师兄说的,原来在家拜几个人是不行的,到道场拜二十几个人是很容易的。
这个平衡原则的第二个层次是照顾我们的日常功课。学习和实践要有一个合理的平衡,不要偏袒任何一方,那样会出问题。练的少了,不一定能走下去;学习少,实践少,就会力不从心,容易误入歧途,不讲道理;作业少了,练完就没有能力和智慧了,凡事要平衡。
第三个层面,这个平衡原则对我们家也是成立的。我们应该平衡家庭的生活、工作和实践。如果平衡不好,就会出现问题。就算你没处理好家里人,你天天练,那你就出事了,家里人也不太平。那你就练不好,就长不大,心里就不安。
还有一层,这个平衡原理用好了,我们也一直在实践,生活也是实践,工作也是实践。它是,慢慢地,慢慢地,和我们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不是两张皮,每张都不一样。慢慢的就变成一个了,很有用。工作的时候,我们应用佛法,闲暇的时候,我们抓紧时间念佛。一旦我们有了工作,我们就会把它做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样,在你的一生中,你就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你的修行、生活和工作,你就能一辈子踏实地修行。那你最后怎么可能不成功,怎么可能摆脱不掉呢?关键是我们总是吊儿郎当,处理不当。如果我们不能使用这个平衡的原则,那么我们将会,我们将会陷入混乱。所以,我希望你在这几天里理解这个平衡的原理,应用这个平衡的原理,讨论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个原理。平衡的原则无处不在。
第三个原则叫协商原则,要集体平等地商量事情。我们知道,佛说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佛教面前没有高低贵贱,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平衡平等的,人人平等。所以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这种平等协商、集体讨论的原则。
别看这原理简单。是我们现代化的要求,是非常关键的一条,决定了我们的道场能不能稳步发展,能不能蓬勃发展,能不能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种平等的集体协商呢?根据我们道场的情况,我们把事情都摆到桌面上说清楚。然后,一起讨论,分工,分组,制定具体的流程,规定,规范去做事,一起说,一起决定。那么如果他们中间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就要集体讨论,共同决定怎么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就是用这个原理来做的。
那么我们应该知道,社会上的情况很多,也很复杂。对于我们来说,如果采用一种死的模式,我们将无法面对不同的情况和解决新的问题,每个人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也无处下手。有很多情况,就像以前,几个人商量事情,其他人无法介入,最后容易产生矛盾。所以我们所有道场的志愿者,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应该形成一个集体,聚在一起,一起讨论,一起提问,一起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方法。集体讨论,说实话,平等协商其实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心态。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偏见,只有在集体讨论的中间,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偏见,摆脱自己的自大和自以为是。慢慢的让我们学会融入集体,慢慢的学会让我们和大家协商,学会接受别人的不同看法,以他人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因此,集体协商不仅是我们的道场管理模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实践模式。也符合佛教,可以通过协商的原则来表达。
那么第四个原则就是激励原则,这也是我们志愿者实践训练中最核心的原则。这个心是佛教最重要的部分。一开始,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只是学习佛法和方法。我们自学理论,每天坚持上课。但是,唉,如果我们的佛教修行不能触及我们的真实本性,它的作用和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只有触动我们的心,认清我们的心,我们的修行才会有效。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身心、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资料等等,都是由我们的心来体悟的。我们的修行,其实就是一个回归内心,回归根本的过程。如果修行不能触及这个心,那就是外在的,无力的,无用的。
所以,当我们研究《玉公遇灶神》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知道,当灶神出来,向玉指出过去的情况,说他邋遢,敷衍,以为自己在做好事,以为自己在学佛,其实他贪得无厌,愚昧无知,习惯恶劣。当他告诉他这个毫无意义的情况时,余公明白了,他用错了地方,没有练习。从此,他明白了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用心去做的,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不搞欺骗,不做鸡毛蒜皮,不做无意义的事,每一件事都落实到了自己的心里。只要落在我们心里,我们就有能力做这样的事,不一定是多么伟大,多么宏大。就是从我们现在能做的开始,一点一滴的落实,回到我们的内心,让你直接在内心修行,直接做回归自然的工作。这个做法,作用太大,效果太明显,立竿见影,于是于静改变了三年的人生。
我们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可惜我们社会的各种佛学学习都落到了虚处和表面,毫无效果。我们不能这样,不能耽误大家,不能。最后,我们遇到了一个垂死的障碍,我们得了癌症,无数人来到了障碍面前,无法离开。真遗憾。如果我们想解决它,我们就会真正解决它。想修就修,落实就落实,落在心里。这将会起作用,解决问题,改变我们的生活,并成功地这样做,并落在这里。
在这个阶段,我们也比较早的讲过,但是可能不太懂,不太好用。那么这个激励的原则就会在志愿者的实践中表现出来。因为这期间我们生活过,使用过,修行过,修行的道理一定要明白,一定要入心,不能入心。我们很容易又进入状态,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后可能会有烦恼,有痛苦,有是非。这是错误的,错误的。你不能这么做。你不能这么做。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发一颗心,这样作业才会更进一步落在我们的心里,学会进一步和自己联系。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我们都要改变,直接和你的心接触,作业和你的心接触,我们学习,每一个小的学习环节,每一个学习点,每一个理论学习都和你的心接触。我们修行,发心,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服务他人。我们要通过这些具体的东西,把我们从教训中所学到的佛法和境界反馈到我们的内心,与我们的内心保持联系。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任何地方都不是离心的。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永远保持开放,让这颗心永远是新的、透明的、清澈的、明亮的。这样我们就在回归和解脱的道路上直走,这样你就不会误入歧途,不会从中吸取教训,也不会去做。这是我们志愿者工作中最重要的核心。
在印心的这个阶段,我们已经确保了前面的解脱、平衡、协商的原则,并且都执行了,这些原则都在印心过程中得到了执行。你只有在有动力的情况下,才能处理好、学习好、利用好这前三条原则。如果我们不真诚,那么说实话,以上三条原则你是理解不了的,用不好就会有偏差。所以我们在对志愿者进行修行训练的时候,建议大家成立一个“厨神团”,默默关注每一个人,关注我们修行的地方,关注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关注每一个人,就像于静《遇见厨神》里的厨神一样。你总是回到你的内心吗?
比如我们下面有很多这样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不是通过这种模式和小技巧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了内心?或者一方面,我们能让每个人都指出我们真正的内心吗?就是这么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志愿者都像灶神一样,先关注自己,然后,默默关注大家,关注这个环境,看看我们哪些方面还没有回到初心,那就要开动脑筋了。
做厨神,并不是说发现问题就直接批评别人。我们不能这么做。这样做会把人吓跑。默默关注。关心,等等。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想让大家通过这个例子,想办法形成一些模式,凝聚成一个技能,让大家在同一个地方分享,在同一个地方摆脱,然后,最后,指向我们的真实本质。或者,如果你愿意让我们提意见,我们会真诚地建言献策。当然,最好能凝聚成一些模型。通过团队游戏,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或者一些好的模式,并总结出来。这是最好的,最好的。或者说,我们需要的时候,点一点就好了。但我们要明白,我们“灶神团”要向灶神、雷锋、向“范四大纪律”中的云谷禅师学习。我们要满腔热情,毫无保留,真正为大家服务,组成一个小组,一起研究分析,真正让大家受益,而不是最后不满意,很惨,好像对别人不好。
这是第四个原则。
然后第五个原则,到处都叫实践原则。要知道,我们学佛,并不只是把它当做一本书,一门学问。那是错误的。我们学佛,要以佛为鉴,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改了以后,无论在生活、学习、实践、家庭、工作中,应该都能用得上。要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我不能使用它。你学过佛学。作为一个佛教徒,这个人鬼混,逼这个逼那个,搞得鸡飞狗跳,家庭不安定,社会不安定。那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实践佛教。前期建议你做好功课,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改变身心。同时,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去实践,从每天做好事做起。
当初我们允许大家在道场犯错误,各种缺点,这是允许的。就是因为我们不懂,不会做,所以来道场修行学习,允许。然后慢慢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慢慢提升自己。学会做人做事要小心,学会通过这件事传佛法,改变我们原来的看法和观念,变成正确的做法和正确的心意。慢慢从自私转变到为大家考虑,体谅,服务。然后我们在道场,在家里,在工作中,在社会上实践这一点,渐渐地我们会使用它,我们会把佛法用到生活中。我们走到哪里,佛教的核心理论都不变,但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可以灵活多变,非常积极活泼,各方面都充满了佛教的智慧。好了,你努力了,你开心了,事情圆满解决了。慢慢让自己把智慧、决心、纪律发挥到极致,就容易了。等我们再去上班的时候,我们不仅会谈论那件事,还会一直受佛教的指引。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分析、判断,逐渐形成新的修行,改变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好的、有害的部分,把这些五花八门的人生模式,建成一种符合佛法的新的人生状态。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工作,家庭等等一切都会很顺利。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使用佛教的理论指导,用得好就会越来越好。因为什么?因为佛法是佛陀作为觉醒者悟出宇宙真理后,给我们指出的正确道路。只有遵循佛陀的教导,才能不堕入邪道,行善无灾,最终解脱。这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所以第五个原则是到处实践的原则。至于到处修行的道理,我会告诉你,这五条道理我们都学过,都懂,都记在心里。这个呢?如果我们在余生中实践这五个原则,它们将保持不变,无论是在道场还是在家里。下面会给你介绍很多技巧和方法,你可以改变、选择、继承、创新,那就好办了。技能也很重要。没有技巧,我们就不能使用这些原理,发不出来,用不上。有了原则,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指导下创造和设置各种技能,就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个原则,妥善处理事情。
我想大家以后都会学习志愿者实战训练,掌握这五个原则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重点。掌握了这五个原则,学习了下面的技巧,后面的道场就交给我们这些志愿者了。道场* * *训练,学员万物是我们的练习基地。作为主人,要审视这些问题,审视这些方法,处理好。有什么处理不好的?赶紧协商解决吧。最后,经过七天的练习,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我们掌握了义工实践的五大法宝,学会了那些技巧,所以当我们去其他道场、家里、工作单位的时候,也会运用我们义工实践训练预备会学到的这些原理和方法,灵活处理所有的事情和问题。我们掌握了修行的关键,修行的这些核心原则,学会了如何处理,如何分析观察。
如果我们所有的同修都能在未来接受义工实务训练的磨炼与训练,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就很容易和各地的同修待在一起。比如我们现在办同心公社,都是和同修在一起。我们会用到志愿者实践训练中学到的原理和方法,我们会讨论,应用到实践中遇到的事情。那我们就很简单好办了,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做得越多,我们就越繁荣和发达。把我们佛教的这些原则和道理落实到实践、生活和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