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涛的中医与哲学的结合。
几十年的医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使李银涛博士在中医和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不仅如此,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客观、理性、辩证的观察和思考,他逐渐挖掘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中医是流传至今的中国哲学思想的最佳范例。以《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为代表的中国医学经典中,保留了大量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宇宙、对人的身心认识的详细观察和见解,以及对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基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中国古代人对自然和世界的观念的最有说服力的活标本。通过它们,体现了对人的身心、自然、宇宙关系的认识。相对于许多文学作品和许多高度抽象、过于工整的哲学体系,中国古代人更忠实地展示了商业丰富的飞行世界,也在不经意间更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心灵所能达到的包罗万象的世界。
中医的医疗实践是中国哲学思想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也是这一哲学传统中“育人传道”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研究中医,将有助于中国哲学(以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出作为纯理论研究和学科的狭隘格局,使中国哲学在当代重新与“本土精神”对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世界的真实面貌。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经过千百年实践验证、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选择,而不是死法、少数文化人的谈资、专业研究者的自白,这是一种启发这一代人去看另一个世界、探索另一种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可能性。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复古,也不意味着抢救性挖掘会导致贫困的国粹,而是意味着不必忽视中医的固有特性作为继西医之后学习中医现代化的必然代价,这种选择应该从中国自己的蒲博元泉开出一条新路。中医提供的是一种可能的中间道路。
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完成《本草纲目》,继承了神农《本草经》以来的本草传统。但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又一高峰,其学术价值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本草学的范畴。
《本草纲目》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提出了一个多么宏大的体系,而在于始终坚持作为医生工作的初衷,以精密、实用为重建本草的宗旨。《本草纲目》建立的新的药物分类体系,使其中包含的许多内容归入一个更为合理、严谨、实用的十五部六十类分类。药品分类不是简单的罗列或排序,它可以确定自然界很多事物的坐标,不仅可以反映人们对自然和宇宙万物的认识,还可以反映编目人员心中的世界观念甚至哲学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草纲目》提出的新分类,是着眼于大局,从平凡出发的不凡之笔。它是一个看似普通,实际上极其重要的创新,无论是在博物学研究领域还是从哲学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显著的成就,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其意义还有待后人进一步探讨。
正如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著作所反映的事实所证明的,只有基于正确立场和庄敬态度的研究,才能取得流传后世的成果;这种学术风格正是包括李时珍学术思想研究在内的中医研究需要培养的,也是更大范围的医学哲学和中国哲学研究需要倡导的风气。这种从中国古代学者那里继承下来的正气、专家的态度、开放的学术视野,尤其是中医研究者、中国哲学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