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水稻整个生长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来说,幼穗分化的开始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2.1水稻整个生长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来说,幼穗分化的开始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2.1.1营养生长期是水稻营养体的生长,分为苗期和分蘖期。生产上分为苗期和大(原)田期(从移栽到绿化到拔节)。2.1.2生殖生长期是结实器官的生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期,生殖生长期基本在抽穗后。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期,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到开花到籽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 & gt;50天之间。2.1.3水稻生长类型(幼穗分化与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不同,早稻品种称为幼穗分化后重叠生长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为连生型;晚稻品种在拔节期后间隔分化幼穗,称为分离生长型。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控制,受环境条件影响。2.2.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份间生态条件相似,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晚熟品种总是表现晚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素支配。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分为早稻,整个生育期100?/FONT & gt;125天,中稻130?/FONT & gt;150天,连作后期烦恼120?/FONT & g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 & gt;170天,早、中、晚熟水稻生育期的差异也可分为早、中、晚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一定时期农业生产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2.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变异性因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而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生育期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延长,反之,随纬度和海拔的降低而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的栽培表明,生育期随播种期的推迟而缩短,随播种期的提前而延长。早稻品种栽培为连作晚稻,生育期缩短;从南方引种到北方,生长期延长。2.3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光敏性、温敏性和基本营养生长的遗传特性。在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从播种到抽穗)基本上是由品种的“三性”综合作用决定的。因此,水稻品种的三大特性是决定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和变化的本质。水稻的三大特性是在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品种来说,这三个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3.1水稻品种的光敏性表现为在适宜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由于日照时间的长短而引起生育期的变化,称为水稻的光敏性。对于光敏品种,短日照可加速其发育变化并导致早穗分化,即早于某一天抽穗;当长于某一天时,抽穗明显延迟,也称“延迟抽穗的临时日长”,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上限。不同的水稻品种,不同的种植面积,推迟抽穗的临时天数也不同。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水稻的生育期大多在11?/FONT & gt;在65438到06小时之间。2.3.2水稻品种的温度敏感性在适宜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会缩短水稻的生长期,低温会延长生长期。这种生育期因高低温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水稻品种的温度敏感性。高温下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水稻品种特性而异。晚稻品种的温度敏感性强于早稻,但晚稻品种的发育和转化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控制。当日长达不到要求时,高温的作用就无法表现出来。中稻品种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2.3.3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水稻在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高温和短日照的影响下不能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期被短日高温缩短的部分称为可消化营养生长期。水稻的“三性”是在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于任何品种来说,这三个属性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光温敏感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了光温反应的类型。其实就是把不同生态类型水稻种子的三个特性结合起来。大部分早稻品种光敏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对温度的敏感性中等,无强光敏性,基本营养生长期长;大部分中稻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中等强温敏性,弱光敏性;晚稻品种光敏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到中等,对温度的敏感性强到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短,不存在弱或中度感光。晚稻的温度敏感性只有在短日照时才能体现出来。种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的早稻品种,在夏季长日照条件下可以正常抽穗,在低温到来之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FONT & gt;6月份,在长日照条件下,幼穗开始分化,完成发育转化;晚稻型膨大,不适宜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但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种植。中稻品种中,早熟中稻“三性”偏向早稻,晚熟中稻品种“三性”偏向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明显推迟,晚季栽培时,比晚稻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