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来临,中医教你“安全度夏”

从芒种到夏季至日,再从夏季至日到微热,这个间隔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

古人认为人因天地阴阳而生,因四时规律而长,所以人的生活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养生要注意顺应自然,顺应四季。《淮南子》中说“四季春夏长,秋收冬储,有节可取,时而开合,不失叙事,刚柔并济,不无道理。”

所以中医养生讲究“春长夏,秋收冬”。当淡夏来临,要想“安全度夏”,就要注意这几点。

夏天最重要的是防高温。中暑会给患者带来头晕、口渴、四肢无力、出汗、轻度体温升高等症状。如果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出汗、口渴、头晕、面色苍白或潮红、血压下降等问题。如果任其发展,持续严重,甚至会出现精神变化、心脏骤停等危害。

所以,安全度夏的第一点就是预防中暑。

夏天,大家要尽量避开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如果要出门,建议带把伞,涂点防晒霜,准备点防暑药品,比如十滴藿香正气水,任丹,风油精,以备不时之需。

平时也要坚持耐热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以适应外面的天气和气温变化。出汗多的人可以服用糖和盐水,多吃水果,勤洗澡或经常用温水洗澡是有益的。

如果突然出现头晕、恶心、胸闷、气短,可能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含盐的清凉饮料降温。

进入三伏天后,“苦夏”就开始了。

中医“苦夏”的“苦”是从胃开始的。在夏季,人体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然后可能出现全身乏力、心悸、失眠等问题。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酷暑肆虐,有时还会下大雨。雨后潮湿的感觉会停留很久,炎热、潮湿、炎热会影响人的食欲。

同时,根据《黄帝内经》记载,自然界的阳气在夏季最盛,人体内的阳气在夏季达到最高值。此时人体阳气充盈,经络气血运行,是温暖体内阳气,驱散寒邪的最佳时机。

所以,夏天要特别注意食疗。

如果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多雨,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药膳如沙参山楂粥;如果是夏季雨季,气候潮湿多雨,可以选择一些芳香祛湿的药膳,如活血祛湿消暑汤、山楂薏米粥等。

而食欲不佳时,可将15g生姜、5g红糖煮成红糖姜茶饮用。腹胀、恶心、便秘时,可用生姜、橘皮各15g煮成生姜、橘皮。可以多吃薏米、冬瓜等有益排泄物。

微微的酷暑过后,天气逐渐转暖,很多人因为受不了高温,开始吃冷饮,吹空调。虽然他们贪吃了一段时间,但这对他们的健康真的很不好。因为大量的冷饮除了给脾胃带来湿气,久而久之会对人体造成负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还会刺激肠胃,减少肠胃蠕动,导致肠胃感冒和突发腹泻。

夏季阳气外露,脾胃消化功能变弱。很多人因为脾胃虚弱,不想吃东西。这个时候如果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从而引发很多疾病。所以,夏季养生的第三步,就是保养脾胃。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夏天容易肝火上炎,心火上炎,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中医讲“五行”。肝火旺的时候,脾就会变得虚弱。比如有的人生气的时候会不想吃饭。所以夏天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对消化道的一种保护。

总之,夏天要生活在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避免贪吃引发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