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读书的读者倪萍:这辈子,奶奶和书给了我智慧(奶奶语录倪萍在线)

写《外婆语录》是倪萍生前和她约定的。

奶奶说:“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就是知道自己有多重。为什么不试试站在没有重量的大秤上?”那个重物不动。"

5月16日,倪萍在Tik Tok的直播镜头前拿起《外婆语录》。几个小时,她一边签名售书,一边与湖北等地的5家书店对接,助力实体书店渡劫,119万网友观看直播。

我做电视直播已经很多年了。倪萍坐在手机摄像头前,惊讶地得知网络直播时可以喝水和上厕所。“这在我们之前的电视直播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当然,这位老太太非常愿意尝试新事物。我想尝试所有的新事物。”

她成为了“过来读”全民阅读计划的带头人,在Tik Tok和今日头条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做直播,发微头条,在年轻人聚集的阵地上和他们认真聊天,这是年过六旬的倪萍从来没有想到的,奶奶也无法预见的。

嘟嘟阅读是由Tik Tok、今日头条、番茄小说、人民日报新媒体、长江新世纪等数十家文化机构发起的全民阅读计划。为了号召更多的人去阅读,去读好书,该计划希望大众能够通过Tik Tok、今日头条等平台,感受到书中的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奶奶“听”书。倪萍的奶奶一天都没去上学。白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受过教育的人不一定没受过教育。”

倪萍第一次跟奶奶说写语录的事时,只剩一颗牙的她笑得泪流满面:“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婆说的一些没用的话,我敢叫语录。那不让人笑吗?”

黑暗中,奶奶无处不在。儿子对她说:“妈妈,这几天你总是说山东话。”倪萍知道不是她,是奶奶。

奶奶的名字叫刘宏清,第二个名字叫能子。奶奶能活一辈子,在老家的水门口小有名气。“农村的一个老奶奶,这辈子没红过脸,也没跟媳妇打过架。找找看,不多!”

她煮的不是一锅饭,而是一家人的脾气。奶奶工作了一辈子,直到去世。不管有多少人吃倪平家包的饺子,饺子皮都是奶奶做的。快一百岁了,还没停下来。

虽然没上过学,但奶奶喜欢“听”书。倪萍给她读了好几遍史铁生的《我和地坛》,奶奶很喜欢。她为那个“等我活到最狂妄的年纪,突然把我的腿打残了”和“我几小时几年都在思考死亡”的孩子感到难过。奶奶舍不得这个摔倒一次就再也站不起来的孩子,更舍不得史铁生“摔倒一辈子”的妈妈。“心一落,就站不起来了,就活不下去了。”

史铁生的母亲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奶奶说:“这个妈妈受不了了,跑了。”“我不应该感到困惑。我不得不这样想:还有人赶不上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妈妈不是都站起来了吗?这就是心不倒,心不倒也能活。这条路上的孩子得有个妈妈。没有母亲,孩子就相当于失去了一条胳膊。”

奶奶预言史铁生可以长寿。“别看这孩子受的苦。如果他一周换三次血,他就不会死。他妈妈用生命给他过了一个新的生日。告诉他这是奶奶最美好的祝愿。”可惜这个愿望无法传达给倪萍。

倪萍经常在家看陈丹青的书,奶奶跟着书里的画。奶奶夸陈丹青的衣服。“你看,人家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看起来一点也不糊涂。我的眼睛睁得很大,一粒沙子都进不去。”

倪萍偶尔会读到陈丹青写给他奶奶的一段话。奶奶的评价是:“他是个数字人。”

孙女告诉奶奶,陈丹青还是老师。奶奶对他的尊敬油然而生:“老师这样教好学生,学生也不怕骂!””奶奶指着陈丹青的照片:“不管学生长什么样,仔细看都好看。你读的书越多,你就越帅。没读过书的人,眼睛很笨。"

奶奶说的“帅”是指气质,奶奶说的“笨”是指没有灵魂的孩子。

读书比无所事事好,也比购物有趣。奶奶对书的喜爱对倪萍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如此了解知识的力量。认识一些字的人学习不好,不应该。

奶奶一生爱花。即使是最穷的日子,奶奶家院子门口也有两堆盛开的玫瑰。那时候倪萍才五六岁,知道冬天人不暖和,但剪下的玫瑰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破布、旧绳子、玉米叶子,远远看去像莫奈的油画。

一辈子没穿过花衣服的奶奶,最好打扮成栀子花开。她把一朵半开的黄白相间的花蕾放在耳朵后面。破碎的花瓣用手绢袋装在儿孙们的口袋里,一个贫穷的家庭过着美味的生活。

奶奶说:“人不怕饿。如果他们没有厚的食物,他们会喝薄的食物。如果他们不喝稀薄的食物,他们不会死。你不可能饿了。眼睛看不到好的东西,地心就渐渐瞎了,心里瞎了就没用了。眼若不饱,人如愚。”

阅读是培养你的眼睛和头脑的另一种方式。倪萍的阅读很杂,会锁定一些作家,比如张杰、迟子建、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只要他们出书,倪萍都会买。有人很久没出书了,她总觉得焦虑。

“爱读书不代表我是个有文化的人。其实预示着我还是没文化。就像人们想吃什么是因为他们身体饿了,我精神饿了。”书中有很多思想和智慧,对倪萍很有用。她从未向这些作家要过书,尽管他们在CPPCC会议上都属于同一个团体。“买书很便宜,相当于花几十块钱带人智慧。”

她有时会读一些学者的作品,“我以前觉得我是一个读了一些书的人。”看了他们的书,才知道自己根本没读过书,尤其是历史。“她说她还在冰上跑步。如果你打破冰,冰下一定是温暖的。有些湍急的河流会袭击你。感觉离学者的知识很远。

一个人的精神贫困在她眼里真的很寒酸。“很多人觉得没有名牌穿,我不提倡这样。我觉得寒酸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比如,我们现在正在享受一场全民医保热。其实还有一种保健,是和身体保健并驾齐驱的,也就是心理保健。我觉得心理保健首先要学习。”

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努力不起来,很多事情做不起来,因为自己文化不够。倪萍告诉家人,当你解决不了很多问题的时候,读书可以帮你自救。

读江洋老师的东西就像听一个百岁老人说话。阅读就是倾听。这种听力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随时可以放下。不像见朋友,你要坐在这里听。“我平时闲着没事干。我也看一些烂杂志,总比坐以待毙好,也比整天逛街有趣。”

到最后会清楚,倪萍不喜欢一本书——告诉你如何挣钱创业,如何面对生活。“即使它告诉你如何从银行取钱,你也不一定能做到。一个人,一种生活方式。怎么能说怎么对待同事,怎么谈恋爱呢?”

她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过去,她年轻虚荣,她为自己从未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而感到羞愧。长大后觉得那些生活离我特别遥远。她的朋友推荐了一些美国的纪录片作品,她一点也不感兴趣。“我还是喜欢中国的语言和文字风格。比如东北的萧红,我觉得那个时代的这个女人就是这样说话的,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女人。还有丁玲,可惜这辈子没机会和他们说话了,不过我可以看看他们的书。”

住的房间,她以前的同事白和敬一丹都来过这里。倪萍看了之后,觉得这种新形式很好。“你无法想象一个城市,实体书店消失了。这太可怕了。”

面对网友,她说起了在山东剧院时,院长对青年演员说的一句话。“他说,‘别指望整天画画,谁不漂亮,谁读书多就是漂亮’。二十一、二十二岁的女生,当然要漂亮,所以真的相信院长说的。”我不仅相信了,而且一辈子都记得。

为了直播效果,她带了一些自己做的画送给网友。倪萍52岁自学画画,至今已有9年。中国画家范曾评价倪萍说:“她的画是活的”。

这次带到工作室的作品都是* *在家期间创作的。她说她和其他人一样感到痛苦和无助。“我每天早上6点以后一定要起床,和儿子通电话,然后就不放心了。毕竟他才21岁。八点准时吃饭,半个小时到院子走四五千步,然后回家画画看书。”在外人看来很单调,她却自觉充实。“现在别人让我出去玩,说我奋斗了一辈子,放松了旅行。后来想想,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有修养,放不下。好像什么都不做很可惜,这个方法也不一定对。”

带到Tik Tok现场工作室的画作色彩明亮美丽。平静的湖面上有两只白天鹅,阳光下有大面积的薰衣草。“这实际上是我心中希望的一幅画。如果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幅画,真的不行。但是这里有我的心情,你也看得出来,就是那种希望和向往,甚至是心里的温暖。我很感谢自己没有沉浸在* *的痛苦中,我的画可以缓解这些情绪。”她在家呆了70天,每天早上画三个小时,下午画三个小时。

说起画画的原因,还是因为奶奶。写《外婆语录》的时候,出版社要加一些插图。倪萍不知道去哪里找,干脆自己画了。奶奶过去常常养几盆月季。她走后,月季还在开,倪萍就先画了,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奶奶的花是现在很多人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比如蚂蚱花菜、鸡冠花、碗花、夹竹桃。从春天到夏天,奶奶的院子总是被鲜花包围着。

奶奶最开心的一天就是那两棵大苹果树开花的时候。树上长满了绿叶和小白花。奶奶经常一个人坐在石台上喂眼睛。

奶奶心里有杆秤。她到处关灯,节约用电。剪了倪萍儿子的裤子,秋天穿。第二年夏天不需要买,但是可以穿在上面。孙女说:“奶奶,我们有的是钱,可以吃。”带她去贵宾楼吃饭,怕她活不长。但是奶奶活到99,修行很好。

现在倪萍总听说一家人为了房子打官司,兄弟姐妹和父母也反目成仇。“因为他们的视野太狭窄了,心里没有秤。多读书,你就知道房子不是房子。住一个房间和住两个房间是一样的。人们仍然不理解许多事情。”

这辈子,奶奶和书给了她智慧。奶奶的话往往有一种哲学思想:“有一碗饭给别人吃,你饿了。这叫助人为乐;你不能吃一锅饭。给别人一个碗,让他们帮你。”“爱越分越爱。爱情是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聪明的婆婆对儿媳妇比对儿子好。”

奶奶这辈子都没机会读书,一直很后悔。她喜欢听倪萍的书,希望孩子受到教育,她如愿以偿。有人说《祖母语录》是当代版的《论语》,很多人看了泪流满面。

在倪萍的直播间里,我们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大家都在走出泥淖。人们可以免费阅读《Tik Tok》和《今日头条》来治愈他们的情绪。湖北的实体书店也将进入一个繁华的夏天,就像奶奶说的“天快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必须躺下。孩子,不要怕,天黑了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