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江解放前后的教育

通江

县情简介

1.通江县。

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川陕、楚蜀交界处。北邻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东临万源,南接平昌,西接巴中、南江两县。历代旧志都说,“据三八故城,控川左隅”,“延至秦龙后,寻吴之景”,北有“巴凉之奔”,东有“蜀楚之咽喉”。辖49个乡(镇)、524个村、3332个村民小组、31个居委会,总人口73万,其中农村居民63万。全县面积4116.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7.6%。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窑洞之乡)的美誉。

通江历史悠久,县城历史悠久。南雷古寨县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南朝梁四年(505),入北魏,初设阜阳郡。诺水郡位于西魏(535-551)。唐武德八年设壁州。天宝元年(742),更诺水郡为通江郡,至今已延续1200多年。

通江地形是“群山环抱,溯诺当”。无极水,暴跌水,一西一东从北到南纵横交错于县城,将群山切割成东、中、西三列,形成三山两谷之势。县内的降雨、光照、温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所以资源非常丰富。全县农业用地87.56万亩,林业用地336.5438+0.1.000亩,草山草坡309.46万亩,水利工程66.5438+0.69处,水利资源可开采量20.22万千瓦(福建亿利能源投资开发公司与通江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整体开发通江水电资源, 公司计划用6年时间投资11.5亿元,梯级滚动开发通江流域水电资源,* * *计划建设水电站16座,总装机容量1.4万千瓦。 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高坑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虹口电站、广纳电站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农作物品种173种,其中乔灌木308种,植物药材1386种,牧草384种,野生毛皮、有羽动物67种,鱼类47种。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铁矿、石灰石矿、白云石矿、铝土矿、应时矿、钾盐矿、石膏矿、大理石、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商业储量达2400亿立方米。目前,西南石油局正在陈赫乡和沙坪乡开展风险钻探。河坝1井钻探成功,发现大量优质天然气。

同江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该县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其次是林业、副业和渔业。改革开放以来,通江农业在跌宕起伏中分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变,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科学技术为农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历代使用的黑土地,农民固有的旧意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广了“杂交”、“暖苗”、“地膜栽培”、“旱地改造”、“聚土垄作”、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成套农业新技术。特别是巴中区成立以来,县委、政府按照“稳粮增收奔小康”的总要求,制定了“依托山区富民,发展繁荣特色”和“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框架”的农村经济工作思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一个又一个大发展。通江是一个群星荟萃的风景区,风景优美。县城南部的擂鼓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县城东北部的张家赫汉代遗址、县城西郊的千佛崖、广纳白茹溪的唐代摩崖造像、富阳的佛尔崖、佛爷崖、文圣佛爷洞、西坂滩、梓潼佛洞,形态逼真,韵味独特。甘佛崖上的七层浮雕宝塔极为精美,全国独一无二。川陕苏区时期的革命遗址和石头标语遍布城乡,主要革命遗址有50多处。通江关洞穴众多,是重要的屯兵之地。旧时有“九关十八关”,也有“十城百村千洞”之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县内的明清古建筑,县内的文庙、孝祠、金家坝牌坊、文圣白石庙、楼子乡鲁班庙、板子口乡二郎庙、兴隆“通江”故居、李进士等,都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诺水河风景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8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境内有美丽的河流,到处都有奇特的泉水,到处都有险峻挺立的山峰,奇形怪状的岩石、隘口、峡谷、瀑布、地下河。景点分为“诺水洞”、“临江峡”、“空山盆地”、“地下河”。堪称秦巴区第一度假村。

通江文化教育发达,有名人代表。明清时期,县学、义学、私学相互竞争,办学之风甚盛。清道光六年(1826年),该县集资兴办了15所义学和3所私立义学。光绪末年,全县有私塾256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新建学校,建立了濯潭河小学堂和全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民国9年(1920)成立县高级女子学校,16年成立县初级中学。川陕苏维埃政府时期,先后建立了彭阳军校、团校、省苏维埃学校、省护士学校、省女子学校。34年,县城建立简易师范学校。1956通江中学招收高中班。同江师范学校成立于1959。1976试点* * *生产劳动大学,1982更名为县农民技术学校(注:2003年农校并入实验中学校址,成立通江县第三中学)。全县现有小学532所,初中19所,高中5所,其中通江中学是省重点中学,包括职教中心、实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农民工再教育基地等。在校学生总数为103432人。近7年来,仅通江中学就向本科院校输送了3000多名合格新生。

早在唐天宝在位时,城民朱清玉就是秀才,曾任碧州刺史。南宋嘉定七年(1214),何为秀才,作品时有名篇。明清进士10人,招录56人。通江文人在全国都挺有名的。李重娥,进士,在国子监工作22年,先后在福建、广西学习政治。先后主编《三朝实录》、《四方之旅》、《国史》、《乡韵唐诗》、《大一统志》。清末民初,邓天璧留学日本,是同江新派的创始人之一。省参议员周秉文写了500多首题为《醉文人诗人草》的诗;李方普擅长画螃蟹,被誉为“李蟹”,在四川面坛独树一帜;段延平擅长画山水人物,西南美术家协会会员。建国后50年更是“数风流人物”。看看现在”。郭、、李怀贵、向云华的散文、诗歌、小说,王的油画、向四楼的板画、的摄影、韩和王连昆的剪纸等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同江是红军的故乡,红军精神永存。据统计,红军入川后的1932年至1935年,通江县总人口只有30万,而参加红军的却有4.5万多人。在川陕苏区时期参军的何、、、朱、张显扬、陈、、、吴、邓石军、张荣森等,都是身经百战,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的军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建国后的政法战线上,有57人荣立一等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156名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29名全国劳动模范。

通江水陆交通便利,贸易繁荣。唐代的漾濞路(扬州-碧州)和涵碧路(汉中-碧州)是“川陕要隘”,又被称为“鸣笛之路”、“茶叶要道”。大通河、小通江、通江、西沙河、长潭河均可通航,6-15吨的船只也可直飞平昌江口镇。

交通便利,货物流通顺畅。早在明初,该县就设立茶仓,以茶招徕商马。宋代,县城北部的罗村茶是四川八大名茶之一。到了清朝,李重娥家乡的翰林成了进贡皇宫的贡品。清末民初,银耳成为主要商品,远销重庆、上海等地。茶叶、原料、中药材、木耳、灰渣、桐油、棉花、生铁等产品畅销成都、重庆、汉中等周边县市和大中城市。15年,全县有100多家店铺。不仅上海、重庆商人云集通江,英国商人也在县城经营“煤油”。

通江县旅游资源概况

同江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红军文化灿烂。有诺水河、空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诺水河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等国家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是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红军文化:1932 12—1935 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了以通江为首府和核心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李先念、许向倩、陈昌浩、王树声等446位将军在这里浴血奋战三年,建立了完整的政权体系,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艺术、科学遗迹和老(遗)址,全国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大型石刻标语,大量革命文物,更有“智慧勇气坚定,创新攻坚,团结奋斗所向披靡”2004年底,《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川陕苏区”列为12重点红色旅游区。2005年被列为30条精品线路之一。红四方面军原总部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标语被列入全国123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自然风光:同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7.6%,孕育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诺水河风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空山森林公园。诺水洞、临江丽霞、空山天盆和马坝石林形成了一个环绕通江县城的旅游环线。诺水河景区奇形怪状的溶洞、临江上的诺水和丽霞的美景、金童子山和国画屏障的美景、米仓古栈道的险路、水天一色的深水、临江上的深谷、姿态万千的石林、陈赫九湾18包所含的神秘且极具开发价值的温泉等,令游客流连忘返。

三、历史遗迹:通江古属巴基斯坦,西魏属秦里巴郡、西涧郡,唐代属盖比郡。通江得名于天宝初年。它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城乡。境内有地上地下珍稀文物200余处,馆藏文物7000余件。载淳镇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填补了四川龙山文化总体体系和类型的空白。通江莫言造像是“唐代众多精品,堪称艺术瑰宝”。广南百福溪的“七塔”、“净土变”龛龙是精品,还有巴文化遗址、三国文化、佛教文化、蓝皓义军原大本营等。,具有很高的旅游科研价值。

4.川北民居风光:诺水河自北向南贯穿县城北部,山区两侧山峰高耸,沟壑纵横,植被茂盛,梯田静静地卧在山川之间,独特的青瓦白墙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呈现出一派恬静的生态田园风光。通江银耳博物馆、巴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具有川北民居特色,展示丰富的川北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