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被世人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说:“我自卑,我不和,我累。”跟我在一起的,我不跟他们在一起,对我不好的也是。只有有智慧的人才会受到对自己有智慧的人的对待,有智慧的人才会受到礼遇。由圣人统治,则圣人在上。如果主腐败混乱,那么圣人就是下一个。"

他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大官,我不想做大官。希望做一个读书懂事的君子。”

他说:“保持健康的方法大概有五种:第一,规律的睡眠和饮食;第二,惩罚穷人;第三,禁欲;第四,每晚睡前洗脚;第五,每天两餐后走三千步。”

他就是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显赫而又最具争议的人物。

做官要谨慎。

曾国藩害怕每一次升迁。他总是自谦自己知识浅薄,知识贫乏。是皇帝的恩宠和祖上的阴影让他得到重用。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害怕曾祖上积累的美德被自己占去。

曾国藩为官之大,来源于他个人的高品质和清廉,来源于他的勤奋。

(图片)曾国藩(1811年165438+10月26日-1872年3月12),汉族,原名子承,字伯翰,盛迪人,七十圣曾子之孙。

曾国藩进士后做了七年京官,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在他的家书中,他描述了自己每天为钱发愁的心情:“从去年开始,我每天都想回到家乡。”所以,不行的话,一个北京户口将近1000,回家的费用也就几百。做这件事很难。“当时曾国藩已经是国子监的学士讲师,四个月后升任礼部侍郎,在北京也算是高官了。但他回家探亲却很难筹到路费,干净程度可见一斑。

30岁时,他发誓终身不沾毒品。他信誓旦旦地说:“做官发财可耻,做官的儿女可耻可恨。所以,我发誓一定要自私,绝不靠当官发财。上帝知道得很清楚,不会食言的。”曾国藩临死前不忘这一誓言,留下遗嘱:“我若死,将运回江南,经运河送回湖南。”一路上拒绝一切,不收任何礼物。"

曾国藩兢兢业业,深思熟虑。纵观曾的一生,“手眼相触,疲惫不堪,日夜挣扎”是最好的评价。

兄弟邻里和睦相处,恪守孝道,勤俭节约。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萍对家庭管理非常严格。曾国藩把祖父邢刚公的教诲编成家规,即“八字家法”:晨练、扫描、应试、珍宝、书籍、蔬菜、鱼、猪。书指读书;蔬菜指的是种菜;鱼,就是养鱼;猪指的是养猪;“早”就是早起;“扫”是“扫房子”的意思;“考”是指祭祀祖先;“珍惜”,最重要的是指正确处理各种人事关系。

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曾说:“李申府的母亲有一句话:‘钱酒是远亲,火打劫唤出邻居。’警惕有钱人家,不要敬远亲慢邻。我家初迁富贵,不可对邻居掉以轻心,要彬彬有礼。除了管好自己的事,不帮打官司,还有可行方便的地方,没有吝惜。"

(图)曾国藩的手迹

“你要让我看到我想要的,在你的叔叔和父母面前做一些爱和尊重,永远有团结的想法。不歧视对方,老一辈会内外兼爱,弟弟妹妹们也会以你为榜样。”

“嫂子,别谈铺张浪费了。年轻一代的孩子必须走路,而不是坐轿子。女人也不是太懒,要学会烧茶做饭。书、菜、鱼、猪是一个家庭的愤怒;少睡多做,一个人生气。勤俭生动,节俭收敛。有了这个字,家庭就没有破裂的理由了。”

曾纪泽娶媳妇时,曾国藩亲自写信给他的兄弟们和曾纪泽,教导新娘:“新娘从我家开始,教导勤俭。纺织缝纫,烹饪讨论酒和食物,这两个都是最重要的女性工作。女德以孝为重,温柔以同龄人也。”“新娘子来了,要教她做厨房里的汤,勤于纺织。因为她是富家子弟,所以不宜手术。大二三姑娘能做大鞋吗?三姨一嫂每年做一双鞋,表示感谢,争抢工作。织好的布当现成的袜子送,我还要检查闺房里面的懒。”

曾国藩管理家庭的“八字公式”,不仅为一个家庭的日常行为设定了规范,也是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贯彻和发展,确实意义重大。

教导你的儿子和侄子。

曾国藩教导子女“用功读书永远是第一位的”。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多次提到:“我的子侄们总是谦虚勤奋。戒骄戒懒,护家之道也。”“虽然我家正处于全盛时期,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穷苦人家的风味。我忘不了江市街卖菜篮子的场景,我哥忘不了竹山坳的碑车风光。以前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尝了,我知道我谨慎。”“孩子克制傲慢和懒惰。谨防以不大声责骂仆人为首的傲慢态度;不要偷懒,把它作为第一步。”“贵族子弟最容易说出骄傲的话。不一定非要吃得奢侈然后称之为奢侈,但是毛皮长袍长袍到处都是,你也习以为常了。这一天趋于奢侈。”

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孙回忆说:“我小的时候,我们曾家还保持着祖训的遗风。其他大部分富家都信和尚,供奉香花香烛,斋戒献果,四点参拜,相当昂贵,而我家一年只吃素四天(观音斋戒)。唱戏是当时大家庭的一大爱好。他们大多建了花厅和舞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请人喝酒唱戏,而我家只在奶奶和爸爸过生日的时候唱两天。赌博,一个坏习惯,在我家是激发不起来的。那时候有些富家子弟在赌场混了四季,我家孩子都不赌。只在腊月二十四至次年正月十五期间,他们家闭门下棋打牌,其他时间不准出格。”

曾国藩在信中反复恳切地陈述了自己勤政的理由:“天下官宦之家,享之不止一代,必有竭泽而渔之时,其子孙起初骄横,后漂泊,最后沟壑,能庆一两代者,凤毛麟角。”

曾国藩曾说:“不求万世富贵,但求万世有士。”他所追求的“士”不是传统的读书做官的官,而是能明白事理,德才兼备的君子。正是在这种家教的潜移默化下,曾家每一代都能涌现出一大批人才。

读书贵,恒。

曾国藩认为:“读书人读书,必先有志,其次博学,第三执着。”。如果你有野心,你绝不会甘于肮脏;有知识就知道知识是无穷的,不敢自足,如隔河观海,如牛蛙窥天,自己无知;如果有恒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三者缺一不可。"

他认为学习知识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一定要专精。他同意他的好朋友伍子胥的说法,艰苦的工作就像挖一口井。与其多挖没水,不如抱一口井,想办法把水挖出来。他在给兄弟们的信中写道:“如果你以经典为目标,你只需要专攻一种经典;如果对科举文体感兴趣,一定要看一篇稿子;如果你对古代汉语感兴趣,你一定要读一本散文集。你一定不能兼营,势必无能。”

他还对兄弟们说:“百家争鸣,汗牛充栋,或者他想读,但读一个人的画册,不要从东到西读。他若读《昌黎集》,所见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之间除了昌黎集没有别的书。这一集还没看完,不想换其他集,也是专门说词的。”

曾国藩被世人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他在为官、处世、治家、教子、识人、交友、养生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阅读他的家书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