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高梁河之战(三):决战来了。

叶绿燮尽力给被困在孤岛上的韩德让带来一点惊喜,但这对韩德让的帮助实在有限,只是心理上的。真正帮助韩德让的力量来自辽国的王廷。当辽的耶律贤接到在的带领下数十万大军开始进攻幽州的消息时,他正在打猎,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感到震惊。他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但经过一番口水仗,最终的主流意见竟然是,此时辽应放弃幽州,退守长城,以确保长城以北辽国领土的安全。

人们认为,此时辽国的君主和臣民都笼罩在只在传说中听说过的汉家铁血分裂的阴影之下。分别是汉武帝时期以卫青、霍去病为首横扫匈奴的优势师,以及李唐时期战功鼎盛时期在纵横漠北消灭突厥的无敌铁骑。

辽虽强,但会比当时的匈奴、突厥强吗?辽在中原王朝之上已经几十年了,但是自从和柴荣出生以后,中原汉军的战斗力就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甚至可以说,自柴荣重塑帝国军以来,这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壮大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赵匡胤从柴荣手中接过指挥棒后,这支由军人出身的皇帝亲自训练和培养的军队更是所向披靡。这期间,他们先后灭了荆湖、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他们积累的战场经验和由此产生的超级自信,远不是这些年来一直乐呵呵狂妄自大的辽军所能比拟的。

这些可能都不算什么,因为这些都只是心理作用,但是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被的仇人白马岭打败,辽国姬王于激战中被斩首,辽国北院王西递被的无名偏将打败,让他很沮丧。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摆在辽国的君主和大臣面前时,他们的恐惧变成了现实。如果汉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经过几百年的灭亡,演变成汉武帝、唐太宗时期的无敌雄狮,辽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遭受国破家亡之灾的匈奴或突厥?

了解了辽国君主及其臣民的这些想法,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幽州,退守长城防线了。如果这件事真的成真,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将被改写,赵光义将永垂不朽。但是——这时候,挑起历史风云的人出现了——耶律休哥!

面对这堆在场上吵吵闹闹的悲观主义者,耶律休哥对耶律贤慷慨陈词,竭力抗争。在他看来,与其撤退,不如主动出击。反正是战争,自然是尽量把战争烧了。况且幽州还在辽国手里。考虑到太原能在几十万人的围攻下坚守数月,幽州为什么不能?当他带领援军到达时,辽军可以攻击宋军,他已经是一个疲劳的老师。此外,在幽州城外,还有谢铁、沙、西递的军队。辽军一起进攻,这场战争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既然如此,辽国为何要急于放弃幽州,退守长城?

这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成功打动了耶律休哥,他最终采纳了耶律休哥的建议,任命耶律休哥代替耶律西弟接管前方战争的军务。就这样,耶律休哥率领十万辽兵南奔。

当然,韩德让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只知道成千上万的人声嘶力竭,疯狂地砸他的门。

宋军这次北伐为了追求快速增加士兵数量的效果,没有带任何大型攻城器械。攻城初期,他们只能用一种近乎原始的方式攻城——用梯子爬墙。鉴于史料中关于幽州之围具体过程的记载很少,无法确定宋军是否临时建造了冲车、云梯等攻城武器,但这种高科技小玩意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估计他们暂时没有时间制作。而投石机和窑洞这种相对简单的攻城器械,虽然后来被送上战场,但也是临时赶鸭子上架做出来的。

证据可以在《宋史·赵传》中找到。当时,赵在战时有一个特殊的职位——他作为特使八次围城,他作为官员的职责就是做这项工作。赵光义命令他建造800架投石机,给他的时限是半个月,但赵只用了八天就完成了。从赵光义下令四面围攻幽州到高梁河之战的爆发,中间的时间是十二天,也就是说这批投石机进入战场只用了四天,除非造好一台,否则就立刻投入战场。

以上只是说明一件事。在这场对幽州的攻城战中,宋军将士完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巍峨的幽州城墙,对抗漫天落下的滚石和箭雨。为了攻占幽州,宋军甚至“挖洞而入”,他们试图通过挖地道的方式攻入城内,但这种出于无奈而想出来并实施的愚蠢办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被辽人发现了,结果自然是宋军忙得满头大汗却做了一件无用功。

也许有人会说赵光义是愚蠢的。这种明摆着送人头的围攻行动,其实是没完没了地进行着,难道就不能忍耐一下,对幽州实施围攻吗?难道不能等到所有大型攻城器械都造好了再全力攻城吗?对不起,答案是否定的。

赵光义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他需要尽快占领幽州。毕竟,他是在敌人的领土上作战。每天几十万人的消费很惊人,对物流的需求很大。但他只要拿下幽州,就能瞬间化被动为主动,就能瞬间把这个战场当成自己的家。另外,游弋在幽州城外围的辽人此时就像狡猾凶猛的恶狼,时刻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冲过去狠狠咬他一口。

这些都不算什么。赵光义最担心的是辽国皇帝在得知你被围困后,一定会派兵来救你。如果在辽人援军到达的时候他还没有俘虏你,那么他的失败大概是必然的。虽然他手里有几十万军队,但是这半年来这些人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路上。这已经是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处于亡国之危的辽人必然会在这个时候爆发出不同寻常的战斗力。如果两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决战,他赵光义绝对不敢说自己有把握获胜。

总而言之,赵光义觉得他必须尽快拿下幽州,这样他就可以不择手段了。只要拿下幽州,辽人来了也没用。到时候他可以让幽州成为埋葬辽人的墓地。辽人精于骑射冲锋,但要说爬城墙,那简直是吃力。当辽人的精气神耗尽,宋军的主战军团在城内复兴的时候,就是辽人被彻底消灭的时候。

所以幽州一定要尽快拿下!不惜一切代价!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辽人没有幽州城,会不会重蹈匈奴和突厥的命运?这个问题说不清楚,也是一个会让很多人水花四溅的话题。这个假设其实没有意义。就算没有幽州城,就算历史上没有石敬瑭,耶律宝姬当年掳掠了那么多汉人,再加上汉、韩之谷、康等汉人的协助,辽国就算没有幽州城,也会有其他的城。有了这些城池作为防御堡垒,再加上骁勇善战、有野战必胜能力的草原骑兵,这样的国家就算是卫青和霍去病活着也好,活着也好。这是赵光义的悲哀,也是当时宋朝乃至我们民族的悲哀。遇到廖这样的混血儿,他也是胡,完全继承了双方的优秀基因,宋朝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让我们回到韩德让。

虽然宋军在用最原始的方式攻城,但这并没有让韩德让感到压力突然减轻。仅仅是城外一直响着的万人合唱,就足以让他一直把心提到嗓子眼。再说,虽然城下的宋军很少爬到城顶,他们也没有在城下杀人。毕竟是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哪怕一个人只射一箭,也足以造成极其恐怖的杀伤力,而那些可以进行远程轰炸的投石机更是让他讨厌。然而,除了扛到底,他还能做什么?他勉强能坚持住,别人就说不准了。

自从宋军开始向幽州推进以来,在宋军的巨大声势和威慑下,幽州城内和幽州城外的辽人(无论是汉族官员还是非汉族的辽人将领)纷纷向宋军投降。首先,辽国的野战军中有一个叛徒。辽军中,有一支几十年前被辽国消灭的渤海人组成的军队。他们的首领叫大鸾河,他带领部下集体向宋军投降。

攻城战打响后,宋军攻城掠地,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每天都有一张绑在箭杆上的小纸条宣布投降会有各种好处被射入城内。又拉又打,一些心理脆弱又不是很坚定的辽国同志终于屈服了。辽国在幽州城的铁林,半夜命令李杂路村带着部下向宋军投降。为什么选在半夜?因为这些人不是从城门出来的,而是半夜偷偷顺着绳子下来的。

几天后,幽州城辽国神武厅数百人按照李扎鲁村的姿势完美复制粘贴,也翻墙向宋军投降,这些还是有组织的投降,更不用说还有多少孤家寡人为了投降事业而冒着生命危险了。当时幽州城军民人心惶惶,各有各的小算盘。

七月,随着围城的加强,迟迟不见辽派援军来救,幽州外围的辽人终于在的逼视下屈服了。先是辽国驻的刘率领官员向投降,紧接着辽国冀州知府刘寿恩率众投降,幽州附近辽国多郡县的官员也主动向投降,幽州周边的汉人自发牵牛宰羊,给宋军送酒送肉

在这种形势下,韩德让和他的幽州城似乎成了汪洋中的一座孤岛,随时会被大海吞噬。唯一支撑他坚持守城的,是他认为会发生的奇迹。也就是有一天他站在城楼上抬头望去,会看到辽国的骑兵突然出现在天空中,遮天蔽日,朝他冲来。然而,这种景象只出现在韩德让的幻想中。他现在真正能看到的只有为这座城市而战的宋军,他能听到的只有宋军震耳欲聋的呐喊和咒骂。

这里有赵光义不顾生死疯狂命令宋军尽快攻占幽州,这里有咬紧牙关拼命扛着的韩德让。双方都在绷紧神经和肌肉挤压自己,谁也不敢放过这一口气,否则只能在劫难逃。就是在这样的僵持下,宋辽终于迎来了命运的最终审判日。

979年7月6日,和往常一样,宋军继续一步步攻城,韩德让继续拖着疲惫的双腿绕着城墙转,赵光义继续视察前线。然而这几天,一直看着韩德让被赵光义拳打脚踢的叶绿燮和叶绿沙,却等来了他们与宋军决战的梦想——叶绿秀和他的十万大军已经冲到了幽州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