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发展的评论

2007年4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很多博士面临的发展困境:人近三十,经济难以自立,成长成本高。所谓“三十而立难。”然后,专家分析:造成目前医生困境的原因一是教育环境,二是社会发展机会的减少。应该说专家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并没有抓到痒处。

稳定的职业是经济独立的重要前提,这种困境隐含着医生难找工作的现实。如果说现在的医生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把学术研究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和追求,那么我们赞同社会发展机会太少的观点。但现在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博士并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只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惜从专科升本科,从本科升博士。众所周知,人才市场的变化比你的学历更快。三五年后,博士在人才市场上并不少见。因此,他们的就业目标,就像单身如花,以云为中心,总是落后几步,再也无法达到。

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落后市场需求几步呢?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中很容易解决。现代企业早已进入战略营销时代:要使产品销售顺畅,就要在生产前研究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趋势,简单来说就是“以销定产”。那么作为医生,为什么不能引入战略营销的概念呢?为什么不在读书(人才生产)之前,读博士之前,读硕士之前,读本科之前,读大专之前,初中毕业之前,认真研究未来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上每一点,你都可以认真思考我该学(制作)什么,我能学(制作)好什么,超越别人,从而实现经济独立(成功实现销售)。然后做出选择和决定,但是你没有!就是为了找个稳定的工作,盲目向上学习。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他初中毕业时,老师告诉他,“一个人不一定要拿到完整的学位,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路。”之后,蔡志忠北上台北,开始了他的职业漫画家生涯。十五岁就一举成功,实现了经济独立,为自己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来说,也有一大批年轻人是成功的,比如丁俊晖,韩寒,刘翔,还有一大批成功的年轻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少好高骛远(合适的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而不是追求进入大学,成为医生。相比之下,现在的医生缺乏职业理想和学术规划的意识。而这也是他们目前经济难以自立的根本原因。

此外,文章还以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高成长成本是个人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一种说法叫“回飞棒孩子”,意思是孩子毕业后回到家庭,继续依靠父母的照顾和经济支持;在英国,他们是“口袋孩子”;在德国,他们被称为“赖朝族”;在意大利,他们是“妈妈的孩子”;在日本被称为“飞毛腿”;Mainland China习惯称他们为“啃老族”等等。但这不仅不能减少当前困境中的个人因素,也说明了终身学习时代学业规划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不仅要知道知识会改变命运,还要知道在什么阶段、什么条件下学什么,怎么学,从哪里学等等。,以求个人发展效率最大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而实现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时代提出的全球性话题,现实在呼唤一门新的科学——个人发展。它至少是一门融合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养生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

当然,一味地批评医生缺乏学术和职业规划意识是不公平的。当今社会的主流观念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要么是读书无用论,似乎他们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否定规律。首先要承认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读书无用论否定了对自己发展无用的知识。一个合理的结论是,只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学习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