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导论

进入主流医学与医疗气功的繁荣

气功是一种通过运用意识来优化身心的自我锻炼方法。气功在20世纪50年代被政府正式命名。古代有很多名字,比如养生、引路、呼吸、观一等等,不下30个。其中“指导”和“养生”最为贴切。导,即“导气使和,诱身使柔”,综合体现了气功锻炼的内容,是关键技术:使气更平和,身更柔。健康,更强调运动的目的,是内涵。自我保健的指导和养生方法已经流行了几千年,但它是在公元610年才由中央政府的权威机构作为医疗手段之一正式颁布的。那一年(隋大业六年),晁(中央医院院长,相当于国家卫生部长)出版了《论疾病的起因》一书。该书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中医病理学专著。全书* * *分五卷,六十七门,二千零三十九。他是张仲景自《伤寒论》、《金匮要略》以来最重要的医学著作。这本书与前人不同的是,基本不涉及方剂,只在每一个理论的末尾写道“其汤、熨、针、石各有不同方,附在后面。”一把刷子。相反,该书* * *包含了289条“养生”或“指导方法”,213条具体方法。可以说,晁是几千年来医疗气功大师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当今“医疗气功”最早的领军人物。《伤寒论》的出版标志着气功在医学上的应用已进入成熟阶段。“论证和用力”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书中介绍的213方法,大部分都是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的。内脏各种疾病有不同的方法。如“肝病”项下的方法为“肝病患者忧而不乐,悲而怒,眩而痛,‘哦’尽而愈;“心脏病”这一项下的指导方法是:“心脏病人有寒热之分,冷则吸气;“如果热气吹出来了”;“脾病”的指导方法是:“脾病患者,有体面的上流风吹,疼痛,身痒,烦闷,疼痛,吐气有‘Xi’。”《肺病综合征》指导方法:“肺病患者,咽喉不通,腹满耳聋,以‘口四’呼气。“哈”、“呼”、“吹”、“Xi”、“嘘”、“口丝”这六个字是用来治疗五脏疾病的,但并非出自晁氏家族。五代陶弘景(公元452-531)已有记载,但作为官方颁布的医学方法,是晁氏家族的贡献。晁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简洁。超石介绍的所有方法都非常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实现。比如“风旋”只有一个动作:“双手托住右膝,托住假动作,去掉风旋。“只有八个字。治“便秘”:“龟行气,掩口、鼻、头、面,直卧,歇九回,以鼻出气。“只有14字,把形体调整和气息调整的要点都讲的很清楚。晁的方法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很容易让有志于传播医疗气功的人效仿和借鉴。如果操作复杂,效果不一定好。反之,操作简洁,却一定会打开方便之门。

晁虽然是医疗气功大师,但不是始作俑者。利用气功来保护人们的健康,自古以来就很流行。马王堆汉墓文物的发掘和张家山汉墓“尹姝”的复出,揭示了它的辉煌历史。不仅可以一窥西汉以前的经济文化成就,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古代医疗气功的伟大成就。马王堆出土的有关经络的医学文献,除了《五十二病方》、《脉法》、《阴阳脉死》之外,还有三种:两种《阴阳十一脉灸经》(A、B),一种《足臂十一脉灸经》,说明经络的研究与医疗气功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关系。李时珍曾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奇经八脉是由训练有素的气功专家发现的。因为“子午隧道,只有归观者才能看管。”马王堆的导游图和竹简《养生方》直接反映了汉初医疗气功的研究成果。“指南图”包含了各种医疗气功的“技术全集”。其中,辩证法的贡献比晁早了七百年。《阙古石齐》是与出土的导游图写在同一张帛书上的另一份医疗气功文献。本文写在导图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第二版)之后,可见三篇文献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阙古石齐”是医疗气功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包括“阙古”和“石齐”两个方面,即通过一段时间不进食来治疗某种疾病。《史记》说:张亮“性疾,即导其不食五谷。”看来“辟谷”的待遇至少在汉初和汉上是有一定影响的。“食气”又叫“摄气”、“摄气”。本文介绍了不同季节吃气的注意事项及其原则。马王堆出土的《养生方子》中有200多张竹简、木简,主要表述(1)养生必须符合自然的客观规律。(2)注意日常饮食卫生。(3)注意健康的性生活方式。“养生方”失传已久,它的重现弥补了我国传统医学性保健的空白。

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274号汉墓出土大量文物。其中竹简1236。记录指导,医学,法律,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引论》是指导科学的专著,有112简牍。埋葬时间应该是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或之后不久。比马王堆汉墓早18年。书名是原题,意思是指导之书。《黄帝内经》注“引指导”,“引”简称“导”。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养生之道,与马王堆汉墓《养生》一书极为相似;第二部分记录指导方法和通过指导治疗疾病的方法。前者与马王堆汉墓帛画《导游图》相得益彰。导游图有图片,没有文字说明。虽然有几个数字标题,但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导游书丰富的文字讲解让人一目了然。后者的文字表述与700年后的晁专著所述几乎一模一样,说明隋代医疗气功的形成应该起源于汉初甚至更早。尹姝的重现让我们更加清楚:首先,作为一门学术和医疗气功,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受道家、佛家、儒家的影响,与武术无关;第二,虽然在张俊芳的宋代《云七签》等后世道教书籍中有引导性记载,但都是“流”而非源;第三,医疗气功作为一种自我康复的手段,在社会上已经相当普及。

即便如此,医疗气功进入主流医学仍应归功于隋朝神医晁方圆。虽然隋朝以前很多名医都兼职气功。其中医圣人张仲景本人就是指导专家;华佗,一代神医,五禽戏知名编选人之一。梁的名医陶弘景写了《养性延寿录》。第一册是教戒、饮食戒、杂戒、祈福,第二册是取气治病、指导按摩、控制女人盈亏。本文总结了延年益寿的方法,并在医疗气功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隋朝以后,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名医,几乎都把医疗气功作为必修,有很多经验,这是晁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