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食补”存在三个误区,即营养不均衡和代谢负担增加。
所谓“养生”,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对人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人体衰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饮食、饮水、作息、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等各个方面,其中饮食营养最为讲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补”。
老年人“食补”存在三个误区。
误区1。食补就是多吃高蛋白食物。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对提高人体修复功能有积极作用。所以很多人说“食补”就是吃高蛋白食物,比如肉、奶、豆浆、鸡蛋等食物,包括合成蛋白粉。
其实蛋白质越多对人体并不是越好;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还可能因能量过多而导致肥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蛋白质的比例为人体一天所需总能量的30%。
老人每天喝400毫升牛奶,1-2个鸡蛋,200克左右的瘦弱或豆腐,加上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足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误区二:喝汤比吃肉更补。
说到“食补”,你会想到喝汤。比较常见的有乌鸡汤、骨头汤或者鸽子汤,还加了一些“清热凉”的,如人参、党参、当归、枸杞子、大枣等。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一方面,禽肉的营养价值非常全面,属于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煲汤是一种非常优越的烹饪方法,可以保护食材原有的营养价值。加入其他配料可以使口感更好,弥补肉类配料的营养不足。
在煲汤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营养成分融入到汤中,但更多的营养成分会保留在肉汁中。
汤里有更多的水。如果喝汤太多,即使主食包括肉类太少,也容易导致精力不足,有些浓汤脂肪、胆固醇、嘌呤含量高,不适合多吃。
误区三。食补不如药补。
现在很多老年人痴迷于补药,经常喜欢买一些保健品吃。其实这是不对的。
理论上,如果老年人可以通过正常饮食获取营养,建议合理控制饮食,不要服用保健食品或药物。可以每年定期体检1-2次,以便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健康。
膳食补充剂可以更好地保持营养均衡,不能被人体吸收的部分自然会通过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过于依赖保健品,包括钙片、蛋白粉和一些维生素,就容易导致过量食用,对人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用药是人体出现病变时的无奈之举,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食补的本质是保持营养的平衡;建议老年人每天吃不少于12种食物,每周吃不少于21种食物。包括米饭、面食(面条、馒头、面包)、杂粮粥等各种主食,以及肉、蛋、奶、豆类及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食物。
2.你每天需要吃3-5份主食,2-5份高蛋白食物,400克新鲜蔬菜,300克新鲜水果。
3、注意烹饪方法;尽量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炒等。,尽量避免油炸、烧烤,同时低盐、低底油、低糖。
4.注意饮食规律;建议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一般吃7-8分饱。
5.注意细嚼慢咽。
6、少吃硬的食物,多吃软的食物,可以多喝粥、牛奶、豆浆等食物。
7.尽量不要抽烟、喝酒、吃夜宵、饭后睡觉等不良嗜好。遇到好吃的,不要暴饮暴食。
最后,保持乐观的心态,尤其是吃饭的时候。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胃液的分泌,提高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反而容易消化不良。食物的营养价值再高,也不能被人体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