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温州是什么样的?(浙江温州)
据说永嘉有个青田县,离青田县不远,还有个牧溪野,每年都有一对白鹤在那里产下幼鹤。可惜留不住,长大了就飞走了。在这样一片广袤的溪流荒野中,最后,只有那些白鹤的父母。但是,她们身材修长,白皙可爱。时隔多年,他们的样子还是没变。当地人说,这很可能是神仙养的鹤。还说有个神仙写了《香河经》,专门记载了一只青田白鹤,说是稀有。
上次和朋友聊,他说,青田县?不会是浙江那个青田县吧?温州附近。
我一查资料,真的是在温州西部,永嘉县旁边。才知道原来的永嘉是温州。
青田县之所以叫青田,很有意思。
据永嘉县的故事说,当地生长着一种草,叶子的形状像竹子,上宽下尖。摘一把,浸在水里,加点石灰发酵,就成了蓝色,取名“竹青”,可以用来染衣服。这种染草遍地都是,生长茂盛。人们干脆把这个地方叫做青田。
1300多年后,到了清朝,青田的起源就先进多了。康熙年间的《青田县志》写道,青田之所以叫青田,是因为有一座山,山下有一片田,田里长着灵芝——灵芝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草药,可以明目,养肝气。大概是因为治疗效果太好了,历代很多方子典籍都说青芝如果长期食用,可以使身体变轻,延年益寿,招财进宝,长生不老。掌管东方的神仙清帝君,平时吃青奶酪。
长生真假,还是要看缘分。我不认识路,只能说说,听听。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都信了,特别是永嘉,那里有据说是神仙养的白鹤,所以很多人都来求仙隐居。
比如有一个张庚,他的名字叫文君,是白鹤山脚下的炼丹师,白鹤山就是温州乐清县的丹霞山。现在山上有一座鹤亭。张庚不仅炼丹,还在家里种了几十公顷的竹子。1公顷就是三万多平米,几十公顷,真让人羡慕!
住在大地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想见的人来拜访,随时可以隐居。不管你怎么找,都找不到。张高在永嘉修道成名,王羲之在永嘉做县令的时候想去拜访他。张高是个和尚,不想与世俗为伍,就逃到了竹林里。王羲之走过来,郁郁葱葱,却看不到那个人,只好叹口气回去。
虽然没有见到张高,但王羲之在永嘉玩得很开心。
城里的百里坊,到平阳岛50公里的水路,全是荷花,粉白有质量。蓬蓬浓密的叶子漂浮在清澈的水面上,大大小小,舒适卷曲;小金橙鱼在其中游来游去,有时会撞到船舷,会有轻微的动静。王羲之经常坐船经过,炎炎夏日,身心都很凉爽。
秋天,又是另一番景象。荷叶枯萎,荷叶半枯,细细的枝条长出水面,微微下垂。虽然荷叶上全是莲子,但颜色毕竟有些压抑。但这时变得热闹起来,沉甸甸的红橙排成一排,被消灭了。就问,什么时候可以吃!
和紫云英。魏晋时期,人们想吃乌石散,说它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其中一种配料是紫云英。永嘉正好有个陶艺村。紫色应时产于村里的山上。有棱角,色泽鲜艳纯正,小巧轻薄,是上品。王羲之因近水先得月,采了不少。
王羲之也很喜欢华严山上的砚,在《法贴》里写了一段话,“离华严砚很近,挺好的”。石作砚,墨在池中洗。王羲之在永嘉县东南发现了一个小水池。这里的水非常清澈,非常好,所以他经常在那里洗砚台和钢笔。后人称此池为墨池,说正月初一,水面上有墨点,似蝌蚪;但水舀起来就很清楚了:这是王羲之在这里水墨的气场——但我总觉得那些小墨点真的只是蝌蚪?
这样的想法太让人失望了。好在永嘉风景优美,不是我这种门外汉能做到的。比如谢灵运对永嘉赞不绝口。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以狂放不羁著称。刘三年(公元422年)赴永嘉任太守,北至乐清县雁荡山,南至平阳灵门山,西至青田石门洞...他到处游玩,被永嘉的美景所折服,写了许多诗。
比如“春草长在塘里,园柳化为鸣禽”,乍一看并不奇怪。当然池塘里要有草生长,柳枝上有鸟很正常。但这样的“春草”随着视线发生了变化。在没有颜色的池塘里,渐渐多了一点淡绿色。这种淡绿色逐渐扩大,沿着池塘蔓延开来。哇,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我的耳朵里有鸟儿在叫。鸟儿在哪里?我只看到绒绒的柳絮软软的,然后定睛一看,鸟儿都藏在树的深处!这就是这样的变化。
还有其他诗句,如“云与日相映,空水* * *鲜”。云和太阳挂在天上,光芒四射,让天空和溪流更加清澈清新。也是很常见的场景,但谁能想到云能倒映天空和水呢?谁能想到,天与水可以用“清鲜”二字来形容?
这种笔法真的很好。难怪后来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被谢灵运蛊惑,以为“东晋山川称永嘉”,仰慕永嘉一游。
永嘉不仅风景好,物产也丰富。
有蜂蜜。每年七八月份,很多蜜蜂成群结队飞到永嘉,想养蜂的人把蜂蜜放在大桶里。蜜蜂闻到了,过来盘旋几下,然后飞走去叫其他同伴;三三四四的,再看,是一群蜜蜂过来安家的嗡嗡声,极其谨慎。
甜的东西包括甘蔗和梨。
我不知道为什么甘蔗被称为“河马小厨师”,还是因为丛生的高茎看起来像河马小厨师?但这确实是很好的甘蔗。
梨还行,青田最有名的叫“官梨”,能长到五寸周长。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双手拇指和食指的长度;一种是双臂并拢。不管是哪种,梨都很大!又大又好吃,多汁又甜。最好的官梨是献给皇帝的贡品,名字改成雍儒,永远由官府看守,怕有人偷。所以当地人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只知道它掉到地上,汁液会立刻融化掉。
还有养蚕。永嘉郊区有一大片桑园,蚕一年能结八次茧——先轸蚕(3月)、浙蚕(4月上旬)、糜蚕(4月下旬)、艾真(5月)、艾真(6月下旬)、韩震(7月下旬)、四蚕(7月下旬)。
由于靠近瓯江,永嘉盛产海鲜。有甜螺、蛤蜊、鲶鱼、鲫鱼、牡蛎。鱼吃不完,可以用盐腌一下,做成鱼,吃龟脚和窗壳。
水好,海鲜好。乐城县有个三元亭,亭旁有个水湾叫三元湾。有一天,三元湾死了一条鲶鱼,胡子有五六倍大。大家都冲进去,光是肉就做了300多斤鱼。这说明这条鱼真的很大。三元湾死了这么大的鱼,也是很大的。于是当地人开玩笑说:晒晒太阳很能吃!
-哇,吹牛!它的食用价值如何?
——腹部如三元湾,无所不能!
这是吹牛。
山珍,永嘉有海鲜也有山珍:竹笋、黄精、细辛、恒山、黄柏、黄连、木耳、木耳...还有很多矿物,除了王羲之发掘的紫应时和砚台,还有白石英、赤石脂和钟乳石。...
陶瓷也很有名,叫“瓯瓷”。胎骨细腻,分灰白色和青灰色,绘有黑釉、青釉和海蓝釉。颜色偏青,淡雅素淡,骨相分明,故又称“淡瓷”。也有很多形状。除了常见的容器、器皿、笔筒、砚台、水碗、烛台和灯之外,还有许多陪葬用具,如谷仓、火炉、鸡圈和狗窝...这可以在一些博物馆里看到。
还有浇钢、造船、旅游的新方法...想想就很热闹。现在提到温州,第一印象就是商业发达。其实早在公元300年左右的东晋时期,温州,又名永嘉,就已经发展得不错了。有句话叫“东南沃土,一都大相会”。
但是东晋以前的永嘉没有这么发达。因为地处吴越,算是蛮夷之地,有所发展,但不如中原。此外,西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梁武帝一举灭闽越,永嘉皇室随民两次迁江淮。人少了,经济逐渐衰退。史书上说这里人少,田地污秽,到处都是没人要的荒地。
直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公元311)——也是永嘉!首都洛阳遭到北方胡人的袭击,皇室、贵族家庭和很多人迁徙到了江南。永嘉逐渐发展起来,城里人多了很多。
人多了,以前的城市就没用了,要另建。古代人讲究风水,所以不轻易动手。东晋明帝泰宁元年(公元323年),朝廷让风水大师郭璞先去看看,希望能选个好地方。
郭璞本来想选瓯江北侧,仙仔乡(今永嘉县瓯北镇),但实地考察后发现土质太轻——就是沙子含水量太高,承载力低,不稳固,于是就住在了江来。他看到西北方向有七座山峰,像北斗七星一样矗立着。对于现代人来说,北斗七星是一个可以在郊区引路的向导,但中国的北方在古代是受人崇敬的。《史记》中说“打仗是皇帝的车”。北斗七星是君主坐在天上的车,非常高贵,所以有北斗七星的地形是非常吉祥的。
于是郭璞把松台、郭公、海坛、盖华、吉谷五座山入城,生了五行水,把甲鱼放在东,把川丝放在西,把雁塘放在南,把浪放在北,把釜放在中。据说因为风水好,建城时有一只白鹿,嘴里衔着花慢慢穿过城,所以永嘉又叫“鹿城”,现在有温州鹿城区。
风水这种东西,对很多人来说有点神秘。更实际的说法是,如果一座城市建在山上,城市基础牢固,易守难攻,才能长久维持和平。300多年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永嘉发生叛乱,皇军在盖华山修筑工事,击退叛军。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65438-09-1125),方腊起兵打永嘉,但是攻了一个多月,还是无法破城,只好悻悻的撤退——郭璞是个好地盘!
参考资料:
《晋书》、《子同治简》与《永嘉纪》
元嘉三杰钱永嘉县事迹考
丁俊青永嘉县规划思想及其学术意义
童山《从郡县沿革看东瓯都城》
、郭璞永嘉县卜城史实——与侯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