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心血管保健的知识?
28.1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一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都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些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心血管营养的一些基本概况。
28.1.1历史和现状
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关。在古代,人们过着采集狩猎的社会生活。他们摄入的是未经加工的天然食物,营养成分相对均衡。随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划分,环境(包括饮食)的变化,逐渐出现营养不均衡的现象。少数人可能营养过剩,而更多的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这两个极端,加上其他因素,会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据史料记载,古罗马贵族生活奢侈,饮食构成与当今西方国家非常接近。这些人中有心绞痛和猝死的记录。在埃及贵族的木乃伊身上也发现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2000多年前中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皇宫女尸,经现代病理学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病理改变。尽管如此,这种病在古代还是少数。
到了现代,尤其是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根据最近的数据,美国人平均每天摄入的脂肪在65,438+000 g以上,而且主要是动物脂肪。食物胆固醇400 ~ 700毫克,平均560毫克。粗粮的摄入量很少,但是精制糖的消耗量很大(100g以上)。此外,酒精和盐的消耗量也很大。总热量摄入过多,各种营养素之间不平衡,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巴胡斯在指出西方饮食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危害时,引用了一句话“人们在用自己的牙齿自掘坟墓。”这种情况引起了心脏病专家、营养学家、公众和社会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六个“膳食脂肪与冠心病”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膳食改革措施。1977年,美国国会提出“膳食目标”,倡导人们多吃谷物,使复合糖的摄入量从占总热量的28%提高到48%,脂肪的摄入量从占总热量的40%降低到30%,并适当控制动物脂肪与植物色素的比例,增加蔬菜和水果,限制胆固醇、蔗糖和盐。
事实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苏文》就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饮食改革的内容。指出人的合理饮食应该是“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补”这种观点只是正确地阐明了人类饮食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辩证地指出了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即养、益、助、补)。奠定了我们民族优秀的饮食特色,对保障人民健康、预防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这种正确的观点,在历代众多食疗专著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比如明代龚廷贤所著的《寿世保元》一书中,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说得相当精辟:“善于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生者安五脏六腑,通血脉,故一般流行而中和,不生病者放纵食欲,极好吃而饮食不佳。虽体饱满,色悦,芝士劲。”这一论述,对于今天防治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医学对营养、健康、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贡献,来源于人们丰富的实践,也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正因为如此,它有着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各种食物进行保健和防病,许多食物因为代代相传而成为风俗习惯。然而,其他国家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例如,多克在《营养与心血管疾病》一书中写道:“2000多年前,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时代,尽管医生建议人们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防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宁愿吃药或忍受疼痛,也不愿采取饮食措施。”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早就知道吃素可以延年益寿。现代科学证明,素食中的许多成分,如植物油,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而香菇、木耳不仅能降血脂,还能改善凝血功能,有利于预防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纵观历史和现状,不难看出,营养与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8.1.2营养与心血管重量和疾病量的关系
(1)营养对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对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是能量的重要来源:任何机械工作都需要能量,心脏肩负着极其繁重复杂的任务。因此,它必须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游离脂肪酸(FFA)(约67%)、葡萄糖和乳酸(各约65,438±0.7%)、氨基酸、酮体和丙酮酸是正常心肌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的主要营养物质。按体重计算,正常心脏每天大约需要18g脂肪酸、11g葡萄糖、10g乳酸和0.6g丙酮酸。可见它摄入的营养量是相当可观的。
心肌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最重要的是血液中营养物质的绝对浓度。浓度越高,摄入量越大。比如空腹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低,脂肪组织释放大量FFA,导致血液浓度升高。因此,空腹时心肌细胞对FFA的摄取和利用也显著增加。相反,餐后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FFA含量下降,所以心肌主要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另一方面,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明显增加,成为此时主要的供能物质。可见,正常心肌细胞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利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在病理状态下,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适应性明显减弱。此时FFA对其有害,葡萄糖成为其良好底物。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滴注葡萄糖和极化液(葡萄糖加胰岛素和钾)是有益的。
和心肌组织一样,动脉壁也需要从血液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脂肪和胆固醇。其中,胆固醇(包括部分甘油三酯和磷脂)以脂蛋白(主要是LDL)的形式进入动脉壁,然后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途径进入细胞并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这也可能是食物胆固醇被清除的方式之一。
②营养物质参与心血管系统的一些重要生理生化过程:心肌的舒张和收缩除了一定的能量外,还需要某些金属离子的参与,如钾、钠、钙等。此外,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心肌组织和动脉壁代谢中几个重要酶系统的辅助群。
(2)营养缺乏或过剩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营养缺乏和过剩均可损害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
营养不良,比如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脚气病心脏病,早已众所周知。近年来,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饮食中钾、镁、氯的缺乏可增加心肌细胞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从而诱发原发性坏死性心肌病。我国部分地区的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可能与饮食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有关,如硒、镁、钼等。缺镁可引起心电图异常,促进心肌选择性钙化,诱发致命性心肌痉挛和快速心律失常。维生素B6和C缺乏会影响动脉壁的结构完整性。膳食纤维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发病率增加密切相关。
营养过剩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比营养不足更严重、更普遍。总热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精制蔗糖摄入过多,容易诱发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如上所述。钠摄入过多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近年来发现一些特殊的食物成分,如过量的芥酸(22碳烯酸),会引起动物的心肌损伤。个别植物油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可抑制动脉壁胆固醇酯水解酶的活性,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所有这些进展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常识:了解有关疾病的保健和治疗的常识,明确疾病的名称和类型。
、分类、分期等相关信息,掌握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方法和注意事项。
饮食:心血管疾病提倡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人们喜欢吃咸菜、咸海产品等。,含盐量高,应
限制或禁止进食。
工作生活安排:急重症好转出院后,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具体情况,以安全为宜。
杜绝运动和日常生活,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劳逸结合有利于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肥胖者可以减肥。但是心
肠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不受控制的人,应限制其活动。
血压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血压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至少是这样。
每周测量一次。注意血压的昼夜节律和生理变化,尽量定时测量,学会正确。
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判断,并做好血压和相应疾病变化的记录。
戒烟戒酒:吸烟饮酒是常见的不良习惯,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病有关。
疲劳等疾病,尤其是猝死冠心病密切相关,戒酒后发病风险明显降低。
心理保健: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乐观的人生观,避免焦虑、紧张、悲伤。
观,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遵医嘱服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都需要长期巩固。
出院后的服药和治疗是整个疾病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血压、血、尿患者。
压力控制正常后,还是要坚持用药。突然停药会导致戒断综合征,加重病情。
是非常危险的。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服用质量不可靠的药物,尽力而为。
正规药店,正规医院口碑高的医疗机构买药。
定期随访:心血管疾病定期随访很重要,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用药。
药物的剂量和类型应相应调整。因为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使用复杂且专业,
所以建议你去心血管医院,有心血管门诊的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