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什么书?
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精深的瑰宝之一。200多年前创作的《四库全书》(1773),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集成。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工程、医学,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营养。从此,它作为国家正统和民族基础的象征,成为中国乃至东方士人梦寐以求的安身立命之标,成为后世王朝维护统治、弘扬大业的“国之瑰宝”。《四库全书》藏书3460余种,79000册,36000册,分为经、史、书、集四大部分。其中《经部》分为“易、术、诗、礼、春秋、孝、五经、四书、音乐、小学”等10大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史、编年史背景、专史、杂史、圣旨奏折、传记、史籍、实录、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细分”分为“儒家、军事家、法家、农民、医师、天文算法、艺术、音乐记录、杂家、书籍、小说家、佛教、道教”等14大类;《季布》分为“楚辞、别集、宗集、诗评、词、曲”等05类。共计***44类。为了保存这批经典文献,皇帝“钦差督办”,从全国各地征集了3800多名学者,集中在京城十年,用工整的正楷抄写了7本,共8册。世人难得一见深藏的亭子。虽经千人临摹,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用笔细致,如一人。因此,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非常难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赏价值。几经战乱,半数以上被毁,使这一世界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世界罕见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