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札记

我看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编的语文推荐阅读系列。前半部分是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后半部分附有谈美。看完这个版本,相当于看了朱光潜先生的两本书,有种赚了一个亿的感觉。

《致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在欧洲留学期间,以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用书信的形式写的一篇关于生活的文章。“十二封信”涉及青少年的课外阅读、作文、升学、选课、恋爱、社交,以及国民的不良习惯和教育的弊端。他们讲修养,指点迷津,给年轻人讲解,很友好,很有道理。

?摘录如下:

1.能不能课外学习,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有很多人比你忙得多。很多人的知识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获得的。(ps:因为我经常拿时间不够当不读书的借口。)

2.人类的知识日益进步。不言而喻,如果你不努力跟上,你就会落后。养成读书的习惯,找到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如果你没有一个正常的爱好,你在业余时间也没有什么可以寄托的东西,你将来离开学校去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坏习惯的诱惑。但是如果你找到了一种读书的兴趣,你以后抵抗诱惑的能力就会比别人大。兴趣要在青年时期培养,过了正常季节就淡了。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是如此。

3.书是读不完的,读了也没用。许多书不值得一读。如果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你就会失去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要慎重选择。其他的都可以学时尚,但是读书学习是学不到时尚的。

?——摘自《谈读书》

4.人天生是活跃的,发展的,创造的。活跃、发展、创造,就是顺应自然,享受快乐;不要动,不要发展,不要创造,那是在摧毁活力,你会忍不住感到懊恼。悲伤因抑郁而生,解决的方法是发泄;因为抑郁症是静止的,寻求解脱的方法是运动的。

5.朋友们,休闲最苦!烦恼来了又去,生活还是生活,世界还是世界。你把自己看得很伟大,就要不屑一顾地对待自己的烦恼;把自己看得很伟大,就要把自己的烦恼看得“不值”;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种花草树木,多搬砖瓦。如果不喜欢这些东西,说说笑笑,跑跑跳跳也不错!

——摘自《谈运动》

6.生活中的乐趣一半来自活动,另一半来自感受。你在百忙之中,在尘封城市的喧嚣中,一不小心抛下了一切,悠闲地做着白日梦,突然心中似乎有一道光闪过,无限的开悟就来了。这就是忙里偷闲的静趣。

——摘自《谈沉默》

7.我常常想,学习和做生意只是人生的第二件事。人生第一是生活。我说的“活着”,就是“享受”、“欣赏”、“培养活力”。如果为了学习和事业而忘记了生活,那种学习事业就失去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摘自《谈升学与选课》

8.学文学就像学画画。学画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写生。你不能忽视临时岗位和素描。所谓林铁就是多读书。阅读只是准备的一步。如果真的学构图,要特别注意写生。从生活中写生,就要经常做描写和叙述。

?——摘自《谈作文》

?9.虽然人生的道路有很多不同,但其实只有一条路可走,拿了东西又放弃,是很自然的。世界上有很多人站在错误的道路上,只会犹豫焦虑。如果他们不肯放弃,他们就拿不到东西。世界上也有很多人走上了这条路,执着于那条路。

10.“无法摆脱”是人生悲剧的起源。胆小怕事,徘徊在错误的道路上,心情比较痛苦,但是事业做不成了。很多人的一生就这样模糊的过去了。要避免这种人生悲剧,首先要“摆脱”。消极理论是“摆脱它”,积极理论是“提起它”和“抓住它”。定了目标,就一心一意去了,其他的都不管了。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避免烦恼的秘诀。

——摘自《谈摆脱》

11.人生最有趣的是活动的感觉,也就是成功的快感。这个世界之所以幸福,在于它的缺陷,在于它充满希望的机遇和想象的领域。换句话说,世界是有缺陷的,可能性很大。

?——摘自《谈人生与我》

《谈美》也是朱光潜先生在欧洲留学期间,专门为他在中国的“青年朋友”撰写的美学普及读物。文笔优美,风格清新,通俗易懂。形式看似八卦杂文,实则自成体系。我从什么是美入手,对美、艺术,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深刻感受和思考做了简单的陈述。主旨是讲美学,但是从美学到生活,总结美学的目的。

摘录如下:

1.农民常常羡慕学者,学者也常常羡慕农民。人往往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意,又羡慕别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好。”人们对现在和过去的态度同样不同。都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异。

?——摘自《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2.所谓“批判的态度”去学习,就是不要“相信所有的书”,而要自己去判断书里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当我们遇到一部作品,我们仅仅说“我觉得它好”是不够的,还应该说出我觉得它好的理由。说实话是大多数人所说的批判态度。

——摘自《名著中灵魂的冒险~考证、批评与鉴赏》

3.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的经验大部分必须模仿,新的综合必须别出心裁。

——摘自《不喜则失为诗,然后为我而失》~创作与模仿

4.所谓“灵感”就是杜工部的“神”,“读万卷书”就是功夫,“下笔如神”就是灵感。根据杜工部的经验,灵感来自功夫。但是,灵感的培养不一定要局限于阅读。只要人们注意,到处都有学习。

?——摘自《读书如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每个人的生活史都是他自己的作品。活一辈子就像写一篇文章。生活史是一种作品。从伦理的角度看,它有善恶之分,从艺术的角度看,它有美丑之分。

6.你是否懂得生活,取决于你是否能欣赏很多东西。欣赏也是“无中生有”。

7.很多人活在马如龙这个车如流水的世界里,就像在阿尔卑斯山谷坐车兜风,匆匆而过,无暇回头留恋风景,于是这个富足而华丽的世界变成了一座没有生命的监狱。多可惜啊!

——摘自《慢慢走,慢慢享受!”~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