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食色,性也”?
熟悉中西饮食文化的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对中国饮食的评价是:中国饮食文化是一朵奇葩,集色、香、味、形、味(食物的质地、口感)和营养(食物的健康、养生)于一体,使人在视觉、触觉、味觉上得到全面的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生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它用料考究,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组合巧妙,与食物营养、食物滋补、食物调节同源,具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孙先生也认为:“烹饪艺术是文明的产物。不深怀文明种族,就分不清口味。”口味不精,厨艺不行。中国烹饪之美也显示了文明进化的深度。“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吸引人们和世界的目光,是中国的烹饪文化和饮食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神奇的烹饪魅力、美妙的风味特色以及吃喝中蕴含的文化哲学价值,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的关注。
川菜大师评判宴会质量
食物,也就是人的食欲,是为了生命的生存和成长;色,即男女性欲,是为了生命的繁衍和延续;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从人类进化开始,中国人的食物,从几万年前,北京人吃植物,花,水果充饥,捕捉野生动物,活吃。从“火上烧肉”到“石上烧肉”,从明火烤到煮、炖、炸;经历了石烹、陶烹、铜烹、铁烹,到现在的无明火电烹时代;从天然的咸、甜、酸、辣、苦五味,到一菜一格,各种菜都好吃。中国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也与时俱进,不断进化、拓展和丰富。早在两三千年前,中国人的饮食就从原始单调的物理烹饪,发展到了追求风味口感的化学烹饪的变革时代。
另一方面,虽然西方烹饪和西方饮食在社会上是现代的,在经济上是发达的,在人性上是文明的,但大多数西方饮食仍然停留在原始认知和物理烹饪的阶段。另一方面,西方烹饪和西方饮食主要以古代烧烤、油炸、烘焙和生食为主。常用的调料只是盐、糖醋加胡椒粉、酸辣酱、番茄酱、红酒、奶酪。我对动植物成分的了解就更浅了。鸡肉、鱼肉、牛肉唱主角,面包、土豆掌管我的生活,让我惊叹于五颜六色的中国美食。他们不知道,几千年前,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国人就对地球上的动植物有了丰富的认识。两千多年前,食材中就提出了山八宝、水八宝、海八宝、禽八宝、草八宝的概念。烹饪技艺从单一种类发展到今天的几十种,调味也从“咸、甜、酸”发展到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