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瑜伽好?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历史悠久,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和发展。在亚洲、美洲、欧洲、澳洲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追随者,并为此建立了各种瑜伽研究机构。

禅悦瑜伽中国大陆总部由美籍华裔瑜伽爱好者Robert Sun创办,是一家在美国加州大中华区研究和推广瑜伽的专门机构,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亚太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大陆总部扎根齐鲁,以礼仪帮闻名。她吸收古印度瑜伽的真谛,以纯印刷教学为主,采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推广和传播瑜伽,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和练习瑜伽。同时也积极推广中国、太极拳等项目。在大中华区,“禅悦”这个品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在多个省市稳步快速地建立了一批加盟连锁分店,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

& gt& gt细节...

禅瑜伽一直注重对教练的严格要求,所有教练都必须经过瑜伽理论、瑜伽练习、生理学、运动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严格考试。并经常组织国内外瑜伽教练和业内瑜伽爱好者的沟通交流。

伟大的瑜伽士帕坦伽利所写的《瑜伽经》是瑜伽流派的基本经典。经文记录了古印度大师对神圣、人、自性、物质观、身体、精神、梵语发音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深刻论述。《瑜伽经》引导瑜伽修行者完成心灵之旅。书中充满了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告诉人们最根本的道德。书中所有的智慧,后人都无法完全解释。历代大师都在撰写关于《瑜伽经》的书籍。《瑜伽经》的思想在修行者的生活中处处体现。

瑜伽经(帕坦伽利)

出版社:《瑜伽经》成书于公元300年左右,历史文物表明,瑜伽在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就已经开始练习了。帕坦伽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带偏见地系统整理了当时盛行的各种教派,并与经典数论的哲学体系相结合,使瑜伽得到了正派印度哲学的认可,从而影响了印度各种哲学,获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经

作者帕坦伽利

瑜伽是用梵文写的,很难翻译。现有的英文版本有几十种,但翻译方法不同,有时从句也不一样。此译本仅基于手头的四个英文版本,仅适合粗略参考,不能视为定本。

瑜伽经典

第一章是冥想

现在,我们想解释什么是瑜伽。

1.2瑜伽是在学习控制意识的变化。

1.3这样,感知者才能回归本来面目。

1.4否则我们同意那些改动。

1.5有五种变化,痛和不痛:

1.6知识,谬误,幻想,睡眠,记忆。

1.7感知、推断、见证都是知识。

1.8错误的知识是谬误的,不是来自现实的。

字面上的知识但没有对象是幻想。

1.10觉醒的丧失产生睡眠。

那些经历过的事情剩下的就是记忆。

1.12通过锻炼身体,不执着于事物,我们就能控制以上。

1.13坚持就是锻炼。

时间长了,就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1.15不执着意味着对所见所闻没有欲望。

1.16因为你了解真实的自己,所以你对世间的各种事物都没有欲望,这是最高的。

1.17最高的禅定是对真我与宇宙结合所产生的真理、明辨和喜悦的感知。

1.18另一种禅定是通过摒弃世俗的、持久的锻炼来达到的,可以打消那些旧习惯。

1.19那些未分化的众生,没有了他们的身体,完全融进了最高的自然。

1.20其他的都要经历自信、用力、记忆、冥想、智力这些阶段。

1.21有些人意志很强,很快就会进入冥想状态。

1.22从轻度到剧烈的运动效果最好。

1.23这也可以通过顺服神来实现。

1.24神的灵不受任何本性或行为的影响。

1.25他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1.26他是一个古人,所以他是今天的导师。

1.27他的象征是神圣的声音(AUM)。

1.28这个音要经常背才能成功。

1.29从中可以到达宇宙的意识,使万物无障碍。

1.30疾病、懒惰、犹豫、软弱、唯物、谬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都是分散意识的障碍。

1.31此外还有焦虑、紧张、呼吸不均匀。

1.32瑜伽可以克服这一切。

1.33平和的心态来源于友谊、善良、喜悦和平等。如果我们平等地对待快乐和痛苦,值得和不值得,我们就能净化我们的意识。

1.34控制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

1.35细微感知产生意识的最高变化,使心灵平静。

1.36这是由于超然和内在的光。

1.37也是因为意识而控制欲望。

1.38也是因为梦和睡眠的知识。

1.39也是因为冥想的锻炼。

1.40这个组合可以支配从小到原子到无限。

1.41真正的感知是,感知者、感知能力和被感知者是完全透明的。

1.42感知器可以像无瑕的宝石一样视觉化物体。

1.43真知可以将物体可视化。

1.44同时思维转化,净化了记忆,使物体不经思考呈现出来。

1.45细微物体不加区分的呈现。

1.46以上称为带籽冥想。

1.47但是如果你达到了无离的禅定,真我就会出现。

1.48智慧与真理融为一体。

1.49这和文字的推理大相径庭。

1.50这种冥想状态会超越之前的思维习惯。

一旦达到这种控制,就达到了无籽冥想。

第二章实践锻炼

2.1瑜伽是在身体上锻炼自律,学习经典,服从上帝。

2.2目的是促进冥想,消除障碍的根源。

2.3无知、执著、迷恋、拒绝、贪婪是人生的五大障碍。

2.4无知是其余者的温床,无论是沉睡、轻微、阻碍还是激烈。

2.5无明把那些对我来说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真实的东西,认定为对我来说是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真实的。

2.6自我是感知者将自己认同于感知的能力。

2.7迷恋是对欲望的追求。

2.8拒绝是活在痛苦中。

2.9贪婪在有知识的人中间依然存在,它会帮助自己。

2.10当这些障碍还处于潜移默化的阶段时,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来消除它们。

2.11如果形成了,可以通过冥想消除。

2.12那些障碍来自过去的行业,工作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边界。

2.13它一旦生根发芽,就会影响到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各种体验。

2.14由于行善和作恶的区别,分别有喜果和苦果。

2.15对于聪明的人来说,一切都是苦的。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事物变成了它们的对立状态。

2.16未来的痛苦可以避免。

2.17痛苦的原因是感知者认同被感知者。

2.18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感知,是为了让我们从这个宇宙中解脱出来。

2.19自然界具有特异性、非特异性、分化性和未分化性四个特征。

2.20感知者只感知自身。虽然纯粹,但他还是通过思维看事情,小我让他认同这种思维。

2.21这种认识论性质是为了感知者的利益。

2.22虽然这些东西对觉醒的人来说会被毁灭,但对其他人来说却依然存在。

2.23当感知者与被感知者相遇时,世界便产生了。

2.24无知是它的原因。

2.25如果没有无明,感知者遇到被感知者,感知者就自由了。

2.26消除愚昧,靠的是不断的辨别。

2.27智力有七个阶段,随着知识的增长依次展示。

2.28通过瑜伽锻炼,那些杂质会被知识之光去除,生出明辨的智能。

2.29纪律、勤奋、身体调整、调息、专注、冥想、三昧是瑜伽的八大分支。

2.30非暴力,不说谎,不偷盗,不放纵,不贪婪。

2.31这是一个牢不可破的誓言,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属于什么阶层。

2.32内外清洁,满足,控制身体和感官,研究经典,服从上帝,都是勤奋。

2.33如果你有反对瑜伽的想法,就用对立面去对抗。

2.34毁灭的本能是一种有害的思想。不管是自己做,还是带领学生,还是赞同。如果贪婪、愤怒和困惑成为动机,无论是温和的、温和的还是暴力的,都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无知,所以应该开发相反的东西。

2.35只要确立了非暴力,敌意就会消除。

2.36如果你不说谎,你可以享受你工作的回报。

2.37不偷,可以享富贵。

2.38不放纵情欲,就能享受精神力量。

2.39不贪图,就能得到人生的知识。

2.40清洁保护身体免受因与他人接触而导致的感染。

2.41精神清洁产生感官的觉醒和控制。

2.42满足产生最大的幸福。

2.43身体和感官的完美来自持戒和消除那些杂质。

2.44从不断学习到与天合一。

2.45三摩地是由注意力和神的合一产生的。

2.46姿势必须稳定舒适。

2.47控制焦虑,冥想无限,可以做到。

2.48这样,就不会出现双重性骚扰。

2.49掌握姿势后,要控制呼吸。

2.50控制吸气和呼气就是调息。外,内,甚至不动,都要根据时间,地点,次数来调整,呼吸细而长。

2.51第四件事,呼吸既不是外,也不是内。

2.52然后移除光屏蔽。

2.53这使精神适合于冥想。

2.54如果精神脱离了知觉,知觉不与感官混合,注意力就会与自己融为一体。

2.55因此,实现了对感官的最高控制。

第三章冥想的力量

3.1专注就是把意识放在一件事情上。

3.2专注是对周流量的持续感知。

3.3三摩地是只有禅定的对象存在,对自身的感知消失。

3.4这三种形式的冥想。

3.5通过掌握冥想,你可以获得智慧之光。

3.6这种掌握经历不同的阶段。

3.7这三个方面比前面讨论的更具内部性。

3.8但即使是这三种也不在无核的范围之内。

3.9控制状态是由精神接触控制的活动,减少那些习惯。

3.10这种循环是通过不断的练习稳定下来的。

3.11当心思定在一件事情上时,对其他事情的兴趣就会下降,这时就能达到专注。

3.12在这个境界里,过去和未来是一样的。

3.13这种感官变化超越了事物的原理和本质。

3.14事物的本质是三个原则:过去、现在、未来。

3.15进化是由这三个原理不断转化而成的。

3.16默想这三个转变,就可以得到过去和未来的知识。

3.17普通句子和意思的知识比较混乱。通过冥想,你可以学到生物声音的所有知识。

3.18冥想过去的习惯,可以学到前世的知识。

3.19冥想别人的身体,可以知道别人的想法。

3.20不知道一个想法的内容,但知道它的内在状态。

3.21冥想身体的形状,对形状的感知受阻,眼睛的表象分离,看不到修行者的身体。

3.22行为后果有快有慢,死亡时间从内控得知。

3.23对不同力量的冥想,比如大象的力量,产生了大象的力量。

3.24冥想内在之光,你会获得微妙而遥远的知识。

3.25对着太阳冥想,你就会获得世界的知识。

3.26冥想月亮,你将获得行星的知识。

3.27冥想星空,你会得到星空运动的知识。

3.28打坐转脐,你会得到身体运行的知识。

3.29喉咙冥想可以止饥止渴。

3.30冥想胸中的管子可以稳定身体。

3.31冥想你头顶的光,你会有超视力。

3.32由于直觉的力量,一切知识都产生了。

3.33静心,可以获得关于意识的知识。

3.34快乐来源于灵魂和智力的差异。通过对真我的冥想,你会获得真我的知识。

3.35由此,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的超感官知觉得以实现。

3.36这些力量是三昧的障碍。

3.37当我们知道了注意力被束缚的原因,修行者的意识就可以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

3.38通过控制这种精神力量,瑜伽士可以在水上行走而不会被荆棘刺伤。他能战胜死亡。

3.39通过控制生命能量,身体发出光。

3.40冥想以太和听觉,就能听到天籁之音。

3.41冥想以太与身体的关系,修行者的身体会变得很轻,可以在空中飞翔。

3.42如果你对心进行冥想,你就可以离开身体,然后无明就会被去除。

3.43对物质的精微、物理形态、状态、功能的冥想,可以控制物质。

3.44这可以让身体变得极小,极大,坚不可摧。

3.45这个身体变得美丽、有力和强壮。

3.46通过冥想器官的活力及其性质和功能,可以控制这些感官。

3.47这样,身体可以像思想一样快速运动,控制超感感官,控制自然的元素。

3.48通过冥想真我与生命能量的关系,我们可以变得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3.49通过无欲无求摧毁束缚的种子,你就能摆脱一切束缚,获得自由。

3.50一个修行者不应该以这些精神力量为荣,因为这会给他造成阻碍和跌倒。

3.51冥想时间的运动前后,可以获得明辨的知识。

3.52这种冥想可以分辨出两个非常相似的东西,即使它们的特征和地位是一样的。

3.53认为直觉知识可以认识一切事物及其本质。

3.54如果我真的变得像生命能量一样纯粹,我将达到完美和自由。

第四章免费。

4.1超自然力量可以从前世获得,通过药物,通过念咒,通过冥想。

4.2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是由于大自然的创造力。

4.3行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会直接引起转化,而只是消除了自然力的障碍,就像一个农民只需要在田里搬开石头就可以犁地灌溉一样。

4.4意识可以由真我的力量产生。

4.5原始意识仍然控制着那些被创造的意识。

4.6只有达到三摩地的人,才能从欲望中解脱出来,成为最高。

4.7瑜伽士的行为非黑即白。但对其他人来说,是以下三种:黑色、白色以及两者的混合。

4.8从这三个方面,显示了相应的结果。

4.9即使有时间、空间、物种的阻隔,那些结果也能因为记忆和习惯而持久。

4.10对快乐的追求是永恒的,而欲望和习惯是没有开端的。

4.11它是由因、果、支、物引起的,没有它们就不会存在。

4.12过去和未来按照它们的形式和原理存在。

4.13他们或隐或显,根据他们的特点。

4.14万物一体,因为这是整体的进化。

4.15对象是一样的,但意识不一样就不一样。

4.16事物的可知或不可知,取决于能否被心灵所认知。

4.17事物的可知或不可知,取决于心灵调整到的状态。

4.18意识的调整永远为感知者所知,因为永恒的精神是不变的。

4.19那些心灵不能照亮自己,因为它们被认作是物体。

4.20感知者和对象不能同时被感知。

4.21意识被另一个意识认识,导致无限倒退,思想混乱。

4.22当心灵成为更高形式的灵体时,它可以感知更高的意识。

4.23在所有感知中,感知都是被感知者着色的。

4.24头脑受为最高而工作的欲望的调节,因为它的混合性质。

4.25对那些有分辨力的感知者来说,他们的真实自我与他们的思维是分离的。

4.26自由可以通过有区别的意识来实现。

4.27有时候思维来源于过去的习惯。

4.28如上所述,去除这些习惯意味着消除障碍。

4.29那些达到完全分辨,彻底抛弃各种欲望的境界,叫做三昧。

4.30到这个时候,所有的痛苦都可以消除,各种因果障碍都可以消除,自由就可以实现了。

4.31知识脱离了一切遮蔽而变得无限,感官的作用变得很小。

4.32当它们的目标实现时,三个状态的演化停止。

4.33进化到最后,就变成了明显的转化。

4.34当三种状态都完成了目的,就达到了自在的状态,学习到了所有的知识。这是绝对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