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由来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400余年的大规模修建,南北长1公里。今天,有2345个石窟,超过65438+万个雕像和2800多个碑文。
其中《龙门二十》是渭北书法的精华,褚遂良《一阙佛龛碑》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历时长久,跨越多个朝代。它们以大量的实物图像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石窟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扩展数据:
保护和修复
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龙门景区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6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龙门石窟作为中国现存石窟数量最多的石窟被列入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创造了中国现存石窟数量之最。
2007年3月28日,龙门石窟鲁舍那大佛完成了面部修复工程。保护者没有对大佛进行任何大的修缮,只是对大佛表面进行了除尘和去污,并堵住了大佛本身及其周围的细微裂缝。
百度百科-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