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就像一个运动场。中年人如何应对下半场?

教你人到中年如何面对职场“下半场”。

35岁在职场上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你有大把的机会为未来做打算,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到了35岁,你已经快过了“等价出售”的年龄,没有资格异想天开了。你只能从不断的交易中体现你的价值。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你缓解职场危机,不忘主动心态,继续前行。

职场就像一个运动场。上半场体力,下半场耐力。

35岁,是外婆不爱舅舅的年纪。论体力和精力,你比不上年轻人;论资历,论决心,你比不上年纪大的人。

信不信由你,你在任何一家公司走一圈都会感觉到一种“空心现象”:

几个四五十岁的高管,带着一群20多岁的少年,不禁好奇,30多岁的“新中年”们都去哪了?

其实他们从不刻意隐瞒,但相比较而言,有些人得早早“退居二线”。

因为三十多岁的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要买房养孩子。如果他们谈论工作,那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

要知道,30岁之前,你可以一天工作18小时,只拿3000元工资;但是现在,你要按时下班回家,哪怕工作八个小时,也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说到底,30岁之前是为了希望,30岁之后是奢望。

正如我一个年近四十的朋友所说,35岁是职场分水岭,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中年危机”:

你想通过创业碰碰运气,又不愿意让生活滑坡;但是我害怕如果我冲出去,我会被毫不留情地枪杀在沙滩上。

但是,你反过来想想,时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磨平你的韧劲,也可以让你的韧劲更强。

换句话说,30岁以上的人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

职场的本质无非就是利益交换。

年轻的时候,经常听到同龄人抱怨:

“为什么我要做所有的脏活?”“这份工作对我有价值吗?”“为什么不安排我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呢?”...

久而久之,这样的疑虑就越来越少,因为有工作总比没有好,有辛苦总比轻松好。

之所以有人这么想,是因为你明白,职场的一切本质都是交易。

所谓世间满是利益,世间满是利益。无论是老板、同事还是合作伙伴,所有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的。

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职场人,永远不会期待别人的礼物。他们只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可用价值”。

二十多岁的人对未来的机会有着无限的遐想,就像那句老话——“压右手赢一局,和对的人赢一辈子”。

这句话本来没错,但是放到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身上就明显黯然失色了。

比如,在职场上,你还是会发现很多只关注关系和机遇的“大龄炒家”,以为只要遇到一个好老板,一个有钱人,就能立马翻身,成为现代版的“胡雪岩”。

但问题是,你已经不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了。你想不想年轻,别人能为你做什么?

你要清楚的认识到,老板给你发工资,客户给你钱,并不是因为他们太想和你交朋友,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从你身上得到利益。

毕竟35岁已经过了“待价而沽”的年龄,你没有资格异想天开。你只能从不断的交易中体现你的价值。

而你可利用价值的高低,也是后半生最大的筹码。

如果不能控制结果,就不要随意判断对错。

成熟的人从来不会随意评判别人,也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不得不说,有些人更迷茫,更无知。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评判别人,却又忍不住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比如35岁了,上不去了。有句话叫“孰是孰非,孰是孰非”,但问题是这个年纪的人似乎什么都经历过,只是没有那么彻底。

所以很多人会活在那种浅薄的“经验主义”上。

比如职场中有很多合格的“老人”,一个新人刚到公司。不到两天,他们就说人不能这样,不留余地仔细观察;

再比如,经常可以看到几个油腻腻的“职场中年人”,下班后聚在一起喝一杯,聊谁做了新项目,但一上来就被人瞧不起;

再比如,你也会发现办公室里有些人年纪大了。无论谁提出一个新观点,都会按照自己的经验逻辑被打压。......

毫无疑问,人是需要依靠一种自信走下去的,不管是好是坏。

而不成熟的人靠“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来维持生活,成熟的人靠“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来汲取力量。

两者的区别,本质上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黑洞”。

简单地说,那些生活在判断中的人通常习惯于对确定性的迷恋和依赖。

比如35岁以后,很多人害怕改变,不敢面对失败。他们不敢在重大机遇上做出有效的选择,因为他们害怕会遭受超出自己经验的损失。

所以他们期望从别人的评判中获得安全感,从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中寻求优越感。

但真正的强者,在面对职场下半场的时候,能清楚地意识到,接下来的比赛没有别人,他只需要面对自己。

所以越是厉害的人,往往越能保持一种“空杯心态”。无论是遇到新的人,新的事物,还是新的环境,他们都比年轻人更愿意迎接变化。

关注自己,重点部位要强。

职场如战场。最好的战争策略是“占自己便宜,短攻别人。”前面说过,35岁以后,很多人都有一种竞争无力感。因为他们习惯追求确定性,害怕波动。但问题是职场竞争不是你能避免的。所以这个时候,如何找出自己的优劣势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年轻的时候听了很多大道理,比如“长板理论”“木桶效应”,但是很多都是矛盾的。发现优点重要还是弥补缺点重要?

其实,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本质上都是由“势差”决定的。

比如你35岁跳槽,如果你去一家全新的公司面试,你的年龄就会成为你的“逆势”,因为无论你的资历还是逻辑,在新公司眼里都可能不如培养一个年轻人磨合得更快。

但如果你今天所寻求的Offer是一家有口皆碑的企业,那么你的年龄可能会变得“顺势而为”,因为他们要的是行动一致的人,你的经验和逻辑就成了最适合他们的东西。

所以我们常说一个人在35岁之前可以多尝试方向,但是35岁之后就不要随便调整方向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在职场上走得更远,你必须在35岁之后拥有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强化人格”。

举个例子,你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成为你所在领域最专家的人,甚至有一种不合理的自信,认为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你还得在这个关键的地方不断学习。

但是,每当我说起这个,身边总会有人说:“我一点天赋都没有怎么办?”

通常我的回答是:“天赋是种子,优势是结果。”在职场,大家都只看结果。"

就像我们常说的,大人只看利弊,孩子只明辨是非。职场下半场,成熟的人只讲结果,不成熟的人看天赋。因为真正能靠天赋做成事情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靠日积月累的重复和关键部位的不断口吃。

所以,反过来说,35岁是职场的下半场,你也可以把它当成全新的20岁。

正如心理学家梅格·杰伊在另一次演讲中所说:我们知道,人生中80%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35岁。

这意味着,那些能影响你一生的决定、经历和“顿悟”时刻,都出现在30岁中期。所以,如果你正面临或者即将面临35岁的分水岭,你要知道,你最大的优势不是你的经历和资历,而是你独立认知自己和洞察世界的能力。

比起20岁的自己,你应该更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同时,你要以全新的状态迎接下一个10和20年,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单纯的后悔自己25岁到35岁的黄金十年。

毕竟幸运的是,你还有时间去实现你的希望,有足够的能力去平衡你的希望。

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一家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和公司一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你可以见证一个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对公司的运营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倾向于找大公司,这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快速成长,找一家成长性的,规模不大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会更迫切,你的职位提升会更快。

第三,你的忠诚会给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忠诚是企业用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没有一个企业喜欢自己的员工经常改变主意。尤其是在很多企业跳槽率和离职率都很高的时候,忠诚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可贵的职业精神。

无论你现在是“初三”,还是正在走向初三的路上,请你时刻告诉自己:不要虚度大好年华,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为自己的人生积累更多厚度。当你老了,回顾你的生活。你是想做一个欣慰的人生,还是后悔懊恼的人生?

“人这一辈子不能做太多的事,所以每件事都要做得精彩。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想法里。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跟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只有你的心和直觉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当你觉得自己的收入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随便和别人比,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在赚取收入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同样,当我们的生活不如别人时,也没必要羡慕,因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是自己努力创造的。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不够好,你的努力不够。其实只要坚持,坚持三天很容易,但是一直坚持很难!

王琦·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