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发展
这一成果包括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和中国当代体育史三个部分。
中国古代体育史,从史前到1840,涵盖了中国史前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南朝,隋唐,宋元,明初,是中国古代体育产生、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历史发展表明,我们的祖先大约在300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从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到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体育也随着社会开始出现和发展。随着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王夏超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古代体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发展和丰富,中国古代体育的雏形开始形成。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80年,中国经历了秦、西汉、东汉、三国几个时期,历时500多年。在5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先秦体育、引进外来体育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形成了后世体育发展的基本格局。
经过晋南北朝近400年的长期封建割据战争,历史进入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隋唐五代。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体育事业的空前发展,为中国传统体育的进一步丰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体育发展是多方面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军事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城镇健身娱乐体育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辽、西夏、金元时期,由于是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建立的,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各民族体育活动的发展也各有特色。
从明代到清初,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体育成果,通过民族体育的接触和交流,多种体育活动竞相发展。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体育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军事武器的演变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武术体系。引导健康体育的逐步完善和系统化。传统民间体育活动更受人民欢迎。少数民族开展的体育活动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在中外体育交流中,西方近代体育的萌芽开始引起国人的注意。
从中国古代体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来看,它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循环和融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除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外,还包括在漫长的历史中由许多其他民族传入并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体育活动。其原始、朴素、和谐的理想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和、通融精神,决定了其竞争力呈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对抗性极强的形态,更注重礼仪和实用。同时,体育与娱乐活动的融合,使得中国古代体育的娱乐性、游戏性、趣味性极为明显。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恬静淡泊的天性,天人合一、融会贯通的理想,注重个人修养的务实精神,也导致了养生的出现,使其成为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成为东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国近代体育史,1840-1949,包括清末体育、民国初年和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抗战前后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中国* * *产党领导下的带有新民主主义色彩的革命根据地的体育,是中国体育几千年来发生最大变化的历史阶段。
晚清以后,也是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入和传播时期。由此,中国的现代体育被进一步推向全社会,最终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体育体系。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近代体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体育开始从学校渗透到社会,近代体育文化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无论是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体育竞赛制度还是体育法规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转化和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尝试,比如成立了中央武术博物馆,建立了武术博物馆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体育运动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风貌,即带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要为当时的革命战争服务,为当时党的革命中心任务服务,所以体育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但其制度建设、方针政策、人才培养措施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体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虽然中国整个现代体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这期间社会和人民经历了许多沧桑,但这是中国体育内涵和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这一时期,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普及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体育也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艰难前行。正是在这两种不同的体育体系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吸收中,中国体育完成了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当代体育史》1949至2005年,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4年间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和概况,也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历史。
1949新中国成立后,批判改造旧体育,建立新体育,成为当时体育界的主要任务。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但“文革”的爆发,让体育事业遭受了一场浩劫,整个体育事业滑向了低谷。1976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体育界从思想上解除了精神枷锁,恢复和完善了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恢复了正确的规章制度,提出了攀登体育高峰的目标,为当代中国体育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80年代是一个开拓性的时代,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中国体育也对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1992之后,随着邓小平一系列重要谈话的发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开始形成,这也为中国体育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中国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国际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北京于2001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新时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新世纪伊始,在领导重视和群众支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体育事业按照既定的方针和目标,取得了全面进步和发展。其中,在体育科学研究、体育产业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或突出成绩,为新世纪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一成果在总结几十年来我国乃至世界体育史、历史学、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研究的先进理论,充分体现了当代国际体育研究的最高水平。结果通过对现有文献、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突出了研究的历史性、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作为中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体育发展史的通史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历史上中国灿烂的体育历史文化,有利于批判性地整理和继承源远流长的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动中国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这一成果是建立在为中国体育研究和体育文化实践服务的基础上的。主要内容以史实为主线,完整展现了中国体育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它横向涉及体育赛事、体育人物、体育比赛和体育组织,纵向涵盖体育的起源、发展、演变和传播。它信息丰富,信息量大,使体育研究具有综合性,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鉴于体育本身的表现形式以及与其他领域通史著作相比的不同特点,其成果在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方面独具特色,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