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记住“三分半钟,三个半小时”,赶走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卫生发展统计公报》,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
但人到了50岁,身体的机能会逐渐衰退,老年人会逐渐出现健忘、腰酸腿痛等症状,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骨质疏松、痛风等,给人体带来极大的危害。
50后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脑。
对于50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最致命的疾病无疑是心脑血管疾病。
每年全球约有17万人死于心脏病;在中国,每2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到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上升到2300万,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等。,其中有些对人体有生命危险,甚至导致猝死。但近60%的人发病前毫无征兆,且发病速度极快,9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院外。
医学资料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且多在50 -65岁,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所以一定要重视,及时改掉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降低患病风险,发病后积极稳妥治疗。
记住:三分半钟,三个半小时。
医疗保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要注意生活规律,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定期检查,科学用药,还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做到“三分半钟,三个半小时”。
晚上起床要注意的三个“半分钟”:
1.醒来不要马上起床,躺在床上半分钟;
2.起床后坐半分钟;
3.把腿挂在床沿上再等半分钟,然后绕着地走。
医学上把凌晨4点到10点称为“魔鬼时间”,意思是这个时候会发生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因为人睡觉时迷走神经兴奋,身体处于安静状态,血流缓慢,血压低,隔夜蒸发增加了血液的粘度。所以血块最容易在早上出现。这时候如果起床太用力,相当于把身体一下子调动到兴奋状态。
很多人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死了。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一起床,血压突然下降,脑缺血后心脏停止跳动。
注意起床的这三分半钟,不花一分钱,脑缺血没了,心脏也安全了,可以降低一半以上中风和猝死的风险。
白天要注意的三个“半小时”:
1.早餐后半小时运动:打太极拳、跑步(约2-3公里)或做其他运动,视个人情况而定,注意适量。
2.午睡半小时:我午睡,下午去上班。我特别有活力。老年人需要补充睡眠。老人早睡早起,中午非常需要休息。午睡可使血压曲线形成低谷,保护心脏,降低30%的冠心病发病率。
3.晚上6-7点慢走半小时:晚上睡得香,可以减少心梗和高血压的发生。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时,除了大脑休息,心血管、消化、免疫等身体系统都得到休息和修复。
一旦睡眠不足,免疫细胞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迟钝,从而减缓免疫反应。
同时,熬夜、失眠等睡眠问题会打乱生物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炎症反应,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睡眠问题会使疾病复发和加重,增加心脏负担,甚至表现为心脏增大、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
因此,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多了解睡眠知识,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注意这三个“半小时”可以使心脏和大脑更加健康,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每年冬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都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冬季气温变化快,温差和气压波动大。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四肢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加,耗氧量增加,使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冬季寒冷的天气使人们户外活动减少,人体血脂的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此外,冬季人们喝水少,血液粘度增加,血管内血液凝固的倾向增强,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死。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应多注意“三分半钟,三个半小时”,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不要以为这种方法简单,对预防疾病无效。只要每天坚持这种保健方法,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即使你已经有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这种保健方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临床上已经证明,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早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可以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从有到无,从重到轻。如果能坚持饭后规律散步一年,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10%以上。
如果能坚持做到“三个半小时”和“三分半钟”,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健康长寿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