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哪个在世界上更有名?为什么

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得到普及和发展。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日本茶道是一种美的宗教,而中国茶道是一种美的哲学。日本茶道从美的宗教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平安时期,谁介绍了中国唐代的茶文化。这一时期,日本形成了以空海、醉城、永中为主要人物的红人茶风,为日本茶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日本镰仓时代的寺庙茶。和尚荣两次到宋朝取经。回国后,他写了一本日本茶书——吃茶养生。这部茶经为后来日本茶道的普及提供了理论基础。

3.从15世纪开始,森野理雄等禅宗大师在学习中国茶道的基础上,融入禅宗思想和日本的哲学、艺术、礼仪,创立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日本茶道界普遍认为:“仙野理香创造了日本美的完整艺术体系。他的茶道可以称之为一种新的宗教,也有人称之为自然的宗教或美好的宗教。”【13】从日本茶道的发展史来看,日本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了解日本茶道,首先要了解佛教美学。对此,森no Rikyū指出,草安茶第一重要的是修行佛法。

与日本茶道不同,中国茶道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原因:

1.中国茶道美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大师,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的茶道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的茶道美学强调天人合一,从一把小茶壶中探索宇宙奥秘,从一口清淡的茶汤中体味人生的各种滋味。

5.中国的茶道美学从哲学层面,尤其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人格形成等方面,对茶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思想随风潜入夜,默默滋润着中国茶道这朵奇葩。在中国茶道中,既有佛教的空灵之美,又有道教的神秘旷达之美,还有儒家的典雅含蓄之美。

中日茶道美学也有不同的艺术追求。日本茶道的代表作森野理雄大师用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茶道审美意境的追求。

不要等到春风,不要等到春天开花。

雪下有春草。带君山去找。

佛教崇尚非美之后的非美,认为没有什么是无止境隐藏的。现实中的美是一种暂时的、相对的存在之美,仙野里雄的“望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中国茶道对审美意境的独特追求可以用下面这首诗来概括:

圣心常静,玄镜真。

事物对我来说是神秘的,美是免费的。[14]

中国的茶道美学融合了佛教的认知理论、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儒家的美学方法论,要求茶人永远保持一颗空灵空灵的心。中国茶道认为,茶人的审美过程其实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是茶人与自然交流的过程,是回归自然的过程。庄子提出天地精神交流中的独善其身,不以万物为荣的境界,是中国茶道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茶人用艺术诠释道家,通过茶道表达茶道美学。在以艺释道方面,中日两国的茶道也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和不同的形式美学规则。

日本茶道之美有七个特点:

1.不平。也就是说,不可能。日本茶道圈认为正圆、正方形以及一切规则的几何图形都不好看,而不规则的则种类丰富,更有趣味。

2.简·苏。也就是没有杂质。可以理解为简洁优雅。简单来说,日本茶道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丰臣秀吉将军听说森野里雄家的牵牛花非常美丽,于是他要求举行茶会来欣赏它。那天他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牵牛花都被剪掉了,他大怒。但当他走进茶馆时,突然看到昏暗的壁龛上的花瓶里插着一朵白色的牵牛花,花瓣上滴着露珠,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原来一朵花其实可以比满院子的花更好!

3.枯萎的高度。也就是没有立场。可以理解为古老而苍劲。正是这种美,让古松经受了多年的风、雨、霜、雪、闪电的洗礼。

4.大自然。那是无意的。可以理解为不做作,不分心,不勉强,不刻意表现。森野理夫清扫茶园落叶的故事反映了自然之美。

5.神秘。那是无底的。可以理解为含蓄妩媚。日本茶道大师能在日常小事中创造出无尽的神秘之美。

6.提炼。也就是没有障碍。可以理解为自由,不拘小节,不受压制。

7.沉默。也就是没动静。可以理解为安静平和。在上述七大特征的引导和调节下,日本形成了日本茶人在茶事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庄重、不拘小节、宁静的宗教之美。这种美更适合体现在朴实无华的四个半榻榻米茶馆里。

中国的茶道美学有八个特点:平静、对称、小心、重复、节奏、简单、和谐与对比、多样与统一。

比较中日两国的茶道美学思想和规律,可以发现,日本的茶道美学理论适合在狭小简陋的茶室中表现宗教的空灵之美,而中国的茶道美学则可以引导饮茶者去表现自然界中世界的多姿多彩、变化多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