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羊的来历是什么?

五羊雕塑。据说这来源于“五羊入谷,采自楚庭”的传说,是古代广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衍生的神话故事。建成40年来,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的象征,为越秀公园增色不少。

众所周知,广州有羊城之称,这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美丽神话,那就是广为流传的“五羊抱谷取楚亭”的传说。

周朝前后,广州连年灾荒,田地贫瘠,农业歉收,百姓吃不上穿不上。一天,南海的天空突然传来悠扬的音乐,五朵五彩祥云出现了。天上有五个神仙,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骑着不同颜色和稻穗的仙羊,他们到达了广州。仙人把上好的稻穗送给了广州人民,并祝愿这个地区永远不会发生饥荒。愿仙人飞走,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的山坡上。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之地,神仙祝愿,稻穗飘香,年年丰收。这也是广州有“五羊城”、“广州城”、“羊城”之称的原因。关于五仙的到达时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发生在周懿王八年(也就是公元前887年),也有人说五仙的到来是南海人高古成为楚威王的时间,是为战国。还有一种说法是,晋代的吴休是广州刺史,五位仙人骑着五只羊,背着粮食来到广州府的大厅,所以吴休在大厅里画了五位仙人,作为吉祥和纪念。据说今天广州惠福西路上的五仙寺就是五仙降临的地方。广州人专门在这里修建了五仙寺,正殿有五仙五羊的塑像。在五仙寺的东侧,还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状凹石,形似脚印,名为“仙人拇指印”(拇指印指脚印)。

广州越秀山木刻岗上有一尊建于1959的五羊石像。这是著名雕塑家尹继昌等人根据舞阳传说所创作的。雕像及其底座高11米,* * *由130多块花岗岩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主羊头上的一块石头就有四千余斤重。五只羊大小不一。主羊的头高高地站着,嘴里叼着一根尖刺,微笑着回视着这个世界。另外四只羊围着它,在玩游戏或者吃草,小羊在吸母羊的奶。五羊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妙趣横生,让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据说,当这座雕像完成时,人们进行了一些讨论。有人提出,既然五仙都是骑羊的,怎么会有乳羊呢?其实神仙五羊都是美好的神话。他们是神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仙骨。雕塑家发挥他们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历史传说打造的五羊石雕历经40余年考验,被誉为广州的市徽,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1999年7月,五羊石雕被广州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仔细考察羊城这个名字,我们发现真的很有意思。源于五羊降临的神话,但为什么传说中的神仙骑的是羊而不是马、鹿等?为什么五彩云、五仙、五色仙羊是“五”而不是“四”或“六”?为什么羊口捧的是“谷”而不是“草”而不是“花”这个美丽的童话记录了关于远古先民的什么信息?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人类告别了野蛮,进入了文明社会。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们原始社会,畜牧业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从渔猎时代以野生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到懂得收养猎物的原始积累,逐渐进入畜牧业时代。“畜”从积食开始,五畜成为保健食品的主食,主要是羊。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养羊历史悠久。据说从伏羲开始,就有人教人养牲畜。当时人们的狩猎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发明了网,可以用来捕捉活的野羊。为了过冬储备,防止自然灾害,圈养活体野羊等野生动物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饲养牲畜也是人类早期生活从游牧生活到定居农耕畜牧业的开始。古代文献学家认为“伏”字的意思是投降。“伏羲”的意思是交出野生动物驯服牲畜以供享受和祭祀,而“伏羲”这个词本身就含有羊的意思,即把野生的羊交给家养的羊。羊性情温顺温顺,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有养羊的记载。“楚辞?据《JIU歌》云,征服胡氏家族后,以“放牛放羊”惩罚俘虏,强迫他们“放牛放羊”,即成为放牛放羊的奴隶。这段史料表明,夏朝就出现了饲养牛羊的奴隶。在商代,中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畜牧业在商代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牛、羊、猪、狗、鸡”的概念已经形成。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祭祀用的羊,数量很大。奴隶主贵族祭祀祖先,非常奢侈浪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代的养羊业达到了相对发达的水平。产生于周代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305篇中有十余处提到羊。“没有羊”反映了周宣王时期羊业相当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更多关注的是羊的繁殖和经济价值。比如《礼记》记载“大夫不无故杀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狗”。郑玄注意到:“在古代,杀动物,吃其肉,坐其皮,不做狗和羊,不是无缘无故地杀。”可见,羊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财富,多用于祭祀和庆典,平时也不随意宰杀,有利于羊的繁殖和生长。

秦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巅峰。人们积极开垦荒地,耕种田地,种植桑树,围栏放牧,农业生产比以前发展了。当时养羊业发展很快,很多养羊、宰羊、卖羊肉的人都成了专业人士。

因此,在中国古代,“羊”是非常重要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食”与“羊”构成“鲜”;“吃”就是嘴里有羊。“月”表示当时以羊肉为主食。“吃”就是用羊肉喂饱肚子。由此可见,“羊”是与古代先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性食物。从吃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物质体现。

同时,羊是游牧文化的象征。在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之后,我们的祖先用谷物奠定了养生的物质基础。中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五谷是农业文化的象征,“五谷”也是“五谷”、“穗”。

炎黄文化是羌族(游牧)文化和农业的融合。五仙带来了“羊”和“谷”,把中原饮食文化的精华和精髓带到了广州。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秦汉时期开始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蓝海无限延伸了广州的发展空间。广州文化是本土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西方(海洋)文化的融合。“五羊”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阴阳五行学说中“五”与“阳”的结合。广州的“鲜”是北方的羊和南方的鱼的结合。

另外,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好运。有人认为羊是广州古越人的图腾崇拜。“羊”字古老而吉祥。在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中,“吉祥”常被用作“吉祥羊”。韩元甲的剑铭上写着“王,大吉杨。”羊是美好的象征和吉祥之物,自古以来就是六库之一。有人认为汉字的“美”拆开就是“羊大”,即羊脂即美;汉字的“鲜”,拆开来就是“鱼和羊”,而美丽的白玉,比喻成洁白润泽的羊脂玉,美其名曰羊脂白玉。羊性情温和,充满博爱。自古以来,羊与人类和谐相处,为人类做出了无私的贡献。它从不向人索取什么,吃草,却给人羊奶、羊毛、羊肉、羊皮。甚至羊粪也是很好的肥料。在羊身上,有一种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因此,羊是广州先民喜爱和熟悉的动物。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汉代广州非常重视畜牧业。在广州的汉墓中,发现了许多猪、羊、牛、鸡、鸭、鹅等陶塑,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广州六畜的繁盛。广州出土的汉代陶房,很多都有羊圈围栏。东汉元年(公元76年)马应岗砖墓中,出土了一座三合一的陶房,后廊房中有羊圈。一个小雕像正沿着房子边上的斜梯把三只羊赶进羊圈。汉墓出土的其他陶屋,一侧也有羊圈,几只陶羊自己爬上楼梯,鱼贯入圈。这说明在汉代的广州,人们喜欢养羊,羊肉是当时最喜欢的肉类。当时,养羊在广州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由于五羊谷的美丽传说,我们的古城被称为“羊城”、“穗城”、“仙城”,后来又被命名为“广州”、“花城”。这五个名字是广州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长河中融合和积淀的产物。广州靠近南海。有人认为阳城的“羊”,加上三分水,就是“洋”,也就是三只羊。所以广州文化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也因此广州是历久弥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州的土著是越人。长期以来,越文化与中华文化、海洋文化相交融,三种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广州古文化的特色,即兼容并包的人文意识、进取的商业意识和讲求实效的务实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