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吃得饱就会早死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总的来说,人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活得越来越长。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寿命?通过分析1990到2016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研究人员发现,除了烟草和心血管疾病,饮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少吃”这个概念在科学界几乎是没有争议的,那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开始少吃才是有效的呢?《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给了我们答案。
自然: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要尽早调整饮食。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英国巴布拉汉姆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用老鼠对此进行了研究,800只老鼠被用于后期饮食限制转换。
结果显示,如果成年老鼠的进食量少于随意进食的老鼠的40%,那么食物受限的老鼠在晚年可以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如果限食的老鼠在一段时间后改为随意进食,死亡率会比以前高很多,也就是说需要不断减少食量才能获得长期的收益。
此外,如果老老鼠年轻时随意进食,年老后就会改为限制饮食。即使它们后来体重下降,脂肪组织的基因活性也和随意进食的老鼠相似,因为脂肪组织具有记忆效应。因此,在生命早期建立长期坚持减少食物摄入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延长寿命是有益的。
帕特里奇教授说:“在晚年改变饮食习惯可能对你的生活没有那么好。健康是一辈子的事。”
中国是2019饮食观念错误的“重灾区”。《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时间跨度近30年的全球领域重磅研究,即195个国家和地区的膳食结构导致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原文指出,在2017的统计数据中,中国因膳食结构问题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在全球前20位国家中排名第一,远高于喜欢高糖高油饮食的美国。为什么我国膳食结构问题导致的死亡率这么高?
很多人认为糖和脂肪是影响健康的最大杀手。事实上,在饮食结构导致的死亡名单中,前三位分别是高钠饮食、杂粮摄入不足和水果摄入不足。仅2017一年,高钠饮食导致的死亡人数为300万,因为杂粮摄入不足300万,水果摄入不足200万。
1,钠超标
高钠饮食一直被认为是杀手排行榜的头把交椅,而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的钠摄入量超过了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上钠摄入量超标最严重的国家。长期高钠饮食是导致很多疾病的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钠摄入量世界第一让中国连续出现在死亡名单上。
2.水果摄入不足
水果摄入方面,通过的推荐量为每天100g,最佳推荐量为250g。中国在这方面连及格线都没达到,更别说最佳推荐量了。
3.杂粮摄入
和水果摄入一样,中国的杂粮摄入也没能达到及格线,周边国家日本韩国都过了及格线。
4.omega-3脂肪酸的摄入
日本由饮食引起的全因死亡率是全球最低的,但事实上,日本的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量比中国高。为什么他们的死亡率会因为饮食而降低这么多?
研究认为,关键在于ω-3脂肪酸的摄入。在欧米伽-3脂肪酸摄入量排名中,中国的数据仅为推荐量的一半,而日本则远远超过推荐量,甚至超过了表格限量,轻松超过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更不用说中国了。
Omega-3脂肪酸在深海鱼中很常见,这和日本人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吃呢?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吃才能降低这种风险呢?在这项研究中,柳叶刀给出了各种食物的推荐量。结合中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小九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低钠饮食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的日摄入量是6克以下,而《柳叶刀》中的推荐更为严格,最好的标准是3克左右。
根据《柳叶刀》的统计,中国居民日均食盐摄入量为8克以上,中国居民日均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远远超标。少吃盐,刻意避免高盐食物,烹饪时少放盐,可以减少低钠盐的摄入。
多吃水果。《柳叶刀》给出的每天水果推荐量是250g,也就是半斤,及格线定在100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 ~ 350g,与《柳叶刀》的建议非常接近。
水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多吃水果对你的健康有益。
粗粮代替精米粉1.25g每天的摄入量其实不多,但实际摄入量与之相差甚远。中国人习惯吃精米粉,因为精米粉对饮食健康的评价一直很低。可以多吃杂粮,把平时吃的精米粉换成杂粮。
其他不健康的因素我们也不能放松。虽然红肉、反式脂肪和含糖饮料在这项研究中排名靠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随意吃喝,或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