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国的哲学名句
*命运不可寻,不可抢,不可错,不可抗拒。(转型婚姻)
*恋人不一定会把杰克变成狗。(转型婚姻)
*能导致美好婚姻的异性诱导,是无意的,也是自然的。所谓“无意”,即双方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对彼此心灵的自然冲击;所谓“以自然为本”,就是不受邪念和外力支配,不人为,顺其自然。总之,男女之间真正的爱情,是从无意的自然感应开始的。(周易与人生)
*自然地爱一个人是纯洁高尚的;自然得到一个人的爱是幸福的;这种爱情促成的两个姓氏的结合是神圣的。(周易与人生)
*对与错,对与错,得与失,失与失。谁能体会其中的滋味,谁就幸福一辈子。(《吊壶之梦》)
*前人骑马,我们骑驴,后面跟着大车。不要责怪自己不如别人,自卑的人很多!(《吊壶之梦》)
*当你遇到不幸时,你会感到悲伤和愤慨。抱怨上帝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但当你走出自己狭隘的世界,与那些比自己遭遇更多不幸的人相比,你会得到一种莫名的安慰,心中翻腾的波澜很快就会平静许多。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灵自我调节,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自我平衡。这种自我调节或自我平衡,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往往比吹给神仙的灵丹妙药更好。(《吊壶之梦》)
*作为万物之灵,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够进行这种心灵的自我调节。有意识地、及时地、最大程度地自我调整心态,是自我保健的一个秘诀。(《吊壶之梦》)
男人,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学会战胜自己,也就是先学会自救,然后才能谈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吊壶之梦》)
*心态调整的秘诀就是八个字:顺应自然,自得其乐。(《吊壶之梦》)
*顺其自然和逆来顺受有什么区别...如果下雨,那就是大雨滂沱。下雨了,躲起来或者带把伞是很自然的。顺应自然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和逆来顺受不是一回事!(《吊壶之梦》)
*比上一个少,比下一个多。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你会在不幸中找到幸福,乐在其中!(《吊壶之梦》)
*日常生活有规律,饮食适当,适度休息休息,平静生活,顺应自然,摆脱自我,享受自我。灾难和疾病从何而来?!(《周易》与养生)
*“粮仓其实是懂礼仪的,吃饱穿暖就知道荣辱。”这种说法是合理的,但不全面,因为它没有涵盖身体和精神上的缺陷。毕竟人和普通动物不一样,对他来说还有更重要的精神需求!一个不能得到基本身心满足的人,很难遵守礼仪,顾及荣辱!(《周易》与养生)
*“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这句话太笼统了。确切的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回报你从社会得到的,也就是付出就是贡献。“少取多予”是实现和提高自己人生价值的关键。(“生命值=!?!》)
*“秤不叫自己。”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我们总是违背这个常识,“老太太卖瓜自卖自夸”!自己(个人或群体)的功过,还是让别人、世界、后人去权衡吧!(“生命值=!?!》)
*每个人都是凡人,没有人是上帝创造的天才、圣人或伟人。被神化的人和被人化的神一样虚幻荒谬。(《上帝与人的变奏曲》)
*所谓修养高的人,并不是说他达到了再也不萌发邪念的“高深”境界,而是在邪念萌发之初,他就能通过自己的修养努力,有意识地及时克制和驱逐邪念。(《上帝与人的变奏曲》)
*“爱”的本质在于奉献,只有无私、无私、无悔的奉献才是真爱。而母亲对孩子的爱是这样的!(“妈妈,妈妈”)
*假冒伪劣产品背后潜伏着假冒伪劣的人品和官德。如果不从假冒伪劣的人品和官德根源上解决问题,“打假”几乎行不通。(“妈妈,妈妈”)
*完全建立在自我意识和自省的基础上,大自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往往比直接的说教和劝诫更有效。因为它是日常的,无意识的,循序渐进的,符合人的精神成长规律的,开启人的心灵,启迪人的理智,逐渐积累起来,达到一定的境界。
*“神”是不公平的,“神”是未知的。要想登上巅峰,只能登顶!(“妈妈,妈妈”)
*人只要活着,就不可能没有信仰。区别只在于具体的信仰对象、内容和程度。但是,无论信仰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如何,它都是人类的精神支柱。一个人一旦失去信仰,就相当于精神支柱的崩塌,然后疾病和死亡就来了!所以,你可以帮助人们把自己不科学不健康的信仰换成科学健康的信仰,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轻易动摇,尤其不要随便破坏人们的信仰;不然就像把人往墙上推!(“妈妈,妈妈”)
天啊,在普通人眼里你是最公平最聪明的!不然怎么叫“神”或者“神”!当世界上的普通人无处寻求正义,每天陷入不该被关押的窘境时,只能祈求你给他们一线希望!如果没有你,如果连你都不公平不清楚,那老百姓可就真的失去了最后的出路和希望了!上帝啊,你是无助的普通人面对无助的环境和遭遇而无法自拔的法宝。(“妈妈,妈妈”)
*善良的普通人,虽然已经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神灵连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实际困难都解决不了,但还是向神灵祈祷了1001次!残酷的现实往往让人陷入无奈的境地。为了生存,无助的人们只能祈求神灵的保护!(“妈妈,妈妈”)
*哪里有不公正,哪里就有上帝;哪里的香更旺盛,说明冤屈更厉害!世界越不公平,人越应该向神灵祈祷!(“妈妈,妈妈”)
*我们不应该指责和鄙视老百姓对神灵的迷信和无知,而应该洞察和根除社会不公!在社会不公完全被根部雕出的化之前,任何破除迷信的宣传或运动都将无济于事!当世界存在根部雕出的的不公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公平时,谁还会希望上帝的存在,祈求上帝的保佑呢?!(“妈妈,妈妈”)
*竹丝有话遮真相,野新闻不能露真相。知世间是非,必问底层百姓。(《读史》)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听耳,七十而随心。”回顾我大半辈子反对圣人的话,我不禁感到惭愧——
有很多人30岁没有站起来,40岁迷茫。现在50年过去了,他们仍然对“命运号”一无所知!至于“听话”“随心所欲不逾矩”,那就更难奢望了!
喔,喔,喔!我和圣人是如此不同。是因为个人天赋的差异还是后天做出的努力的差异?是个人素质的差距还是社会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我和圣人在天赋上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比起天赋我更看重后天的努力!
我和圣人在个人素质上肯定有很大差异,但我更看重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且人的素质的提高也是受制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心里话》)
每个人都是一本难读的书。人生在世,谁不迷茫困惑?谁没有隐私和吐槽的心?健康科学告诉我们:隐私可以保留,但要吐出来;否则会导致心理障碍和情绪异常,由此引发的疾病一般比通奸引发的疾病要难治疗得多。所以,找一个朋友说心里话,吐槽自己的郁闷和不开心是很有必要的。(《周易》与养生)
*“越是诚实善良的人越容易上当受骗!”但是老实人不能不做老实人!世界上没有诚实的人,世界会乱得一塌糊涂!我们做什么呢老实人动员,互相提醒,报警!(周易与人生)
*“饥不择食”,人在非常饥饿的时候,会不择食地狼吞虎咽。不止如此,人们是如此的饥饿,以至于他们会不顾国王的法律去偷窃,不顾礼貌、正义和羞耻去抢劫!(周易与人生)
*人的卑鄙不是表现在本能上,而是表现在智慧上。人的智慧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拖垮人的高尚,使之变成卑鄙。人的高尚隐藏着卑鄙,人的卑鄙阉割了高尚。那些充斥着假冒伪劣的网络,不都是最终让它们的编织者,一个个从高贵的殿堂上坠落吗!(“很自然,享受吧”)
*奇怪的是,一个人越高贵,就越容易被卑鄙所困扰;一个人越是卑鄙,越是经常梦见高尚。越是执着于卑鄙,越是执着于高尚;一个人越是梦想高尚,就越是证明自己的卑鄙。高尚总爱卑鄙,卑鄙一次又一次藏在高尚里。(“很自然,享受吧”)
*如果人真正表现出自己的高贵,就不应该靠自己高贵,而应该向蜘蛛学习,蜘蛛自然会织网,在网上行走。很自然,很享受。(“很自然,享受吧”)
*有一种偏见,认为法律法规制定得越来越细,社会就会越先进,越来越文明,却不知法律和道德是成反比的:法律法规制定得越来越细,道德的水平和作用就会越来越低,越来越差。当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否则社会肌体无法正常运转,只能说明社会的道德已经极度低下了!(鞭炮和中国新年)
*人们常常感叹“物欲横流”!我说:不止,是“横流”!难道你没看到,我们的“明星名流”、“达官贵人”们在“物欲”领域玩得越来越累,然后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立碑”,祈求“名垂千古”、“永垂不朽”!(《近则易失,远则明》)
*要“扬名立万”是可能的,也很容易,但要“流芳百世”却很难。很大程度上,“成名于世”是可以随意取得的,可以用金钱、权力甚至任何手段,而“成仙”则是完全独立于个人意愿的,不是用金钱、权力就可以买到、换到、抢到的!(《近则易失,远则明》)
*人是一定时代、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一切社会关系交织成的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结”。没有人的“结”,就不会形成社会关系的“网”,而没有社会关系的“网”,人的“结”也就失去了意义。(人性的揭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起点、交叉点、支点和终点。任何社会关系都是人产生的,所以他是社会关系的“起点”;所有的社会关系汇集在一起,所以他是社会关系的“终点”;任何社会关系都依赖于人,所以他是社会关系的“支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在这里交接,所以他是社会关系的“交叉点”。所以,人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在人与人之间;活着的人有助于活跃的社会关系,活跃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活着的人。(人性的揭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
*未来属于青年,青年创造未来。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跃进、跃进的年轻人;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呼唤和推动着一股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新技术革命和社会趋势)
*是什么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靠什么?要靠人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创造性劳动是社会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也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技术革命和社会趋势)
*技术革命虽然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但其成果总是被历史上的先进阶级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用来改变世界。当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先进阶级用来进行社会革命(改造)时,技术革命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更大、更明显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新技术革命和社会趋势)
*把握社会关系的“网”与“网上结”的关系,是解开人生价值之谜的关键。人生价值的真谛在于回报社会给予(贡献)的东西。(“生命值=!?!》)
*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付出和索取的关系。也就是说,看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仅仅看付出是不够的。只有把他对社会的付出(贡献)和他从社会中获得的进行比较,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生命值=!?!》)
*如果我们用代数的“正”和“负”来分析人生,把人生中的收获看做“负”,把付出看做“正”,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讨。
*社会关系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我们每个人不仅是天平的被称物,也是天平的砝码。作为一个“被称量的对象”,我们要虚心接受“天平”的称量;作为一个“砝码”,我们要准确发挥自己的作用。(“生命值=!?!》)
*“秤不叫自己!”这是最简单的常识。人也不可能“自称”即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整个人类发展史反复揭示了一个道理,当代人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当代人和事,包括作品。总的来说,当代所有“轰动”、“显赫”、“红极”的人和事,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暗淡!相反,当代那些不“轰动”、“突出”、“红极”的人和事,包括作品,尤其是一些已经被禁止和埋没的作品,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后人所称道,显现出崇高的价值和耀眼的光芒。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去世后才出版的,一般没有被别人删除、加工、包装过!(《近则易失,远则明》)
*“庐山真面目我不知道,我只在这山里!”这是事实!且不说你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就连和你有过接触的人也无法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价你。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所以立场、观点、方法必然会受到个人感情、情绪,甚至偏见、成见等的影响。,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环境的人,因为交往或者感情上的恩怨,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偏见和成见等等。所以当代人很难客观公正的评价当代人和事!超越“这座山”,或者说以后,人们会少受个人交往和感情恩怨以及由此产生的偏见和成见的影响,所以对人和事的评价会变得更加客观公正!(《近则易失,远则明》)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愚蠢地认为,这个“旁观者”只有和“当局者”没有私人关系和感情恩怨,才能“清楚”。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旁观者”才能摆脱委屈、情绪、偏见、成见对令“权威”着迷的事物的束缚和影响。换句话说,只有那些与“权威”和令其着迷的事物无关,不被恩怨、情绪、偏见、成见所束缚和影响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旁观者”!(《近则易失,远则明》)
*近了容易迷失,远了就清楚了。这是历史的辩证法。可以为自己、亲友、同事等立碑。你甚至可以利用你的特殊地位,把这个纪念碑立得极高,立得很美。这是你的自由,但这个纪念碑和传记是否正直?到底有没有价值?有多值钱?而它是否能站稳脚跟,长久屹立,那就只有留给别人,尤其是人民和后人去评判和处置了!(《近则易失,远则明》)
*说明学习和政治是完全不同的:学习的目标是求真,需要多怀疑、多提问、多思考、一丝不苟、“循序渐进”,而政治不是。真正的学者不会玩政治,会玩政治的也不再是真正的学者;文人一旦屈服于权力,迷恋于“头上戴花羽”,就会被戴上紧箍,任由“佛咒”摆布,充当文仪;政客一旦玩弄学问,就会把学问变成玩弄政治的工具。(《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普通人解决不了政治代数,再聪明的经济学家,如果把他的聪明用在解决政治代数上,只会受到重创!政治代数的“解”一直掌握在高层决策者手中,充满了神秘的变数。(《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万物都是流动的,没有不变的东西(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人的)。将事物绝对化、神圣化,不仅违背客观辩证法,也是政治迷信、权力迷信、个人迷信的重要思想来源。这三种迷信是政治闹剧、政治动乱、社会动荡和悲剧屡屡发生的主要根源。(《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学生批评老师可能有很多理由。比如领导的迷信,让脑子膨胀,连父母都认不出来。老师是什么?但无论如何,它包含了对中国伦理中最基本伦理的抛弃!良心、良心、人品对普通人很重要,但对学者尤其重要:让北大骄傲的马寅初校长难得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从不向权力屈服,始终恪守中国学者的良心、良心、人品!而如果一个经济学家抛弃了自己的良知、良心和品格,那他只能充当文人和妓女。(《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显示了人性的脆弱。迷信可以扭曲它,盲从可以扭曲它,政治强制甚至可以扭曲它!“文化大革命”结合了迷信、盲从和政治强制,使它变得更加扭曲——卑鄙、虚伪、自私、贪婪、猜疑、阴险、狡诈和残忍...全部暴露并达到顶峰,“文化大革命”也因此成为一面镜子。用它来照看自己,发现自己的弱点并改正;如果你照顾别人,你就能发现人性的卑鄙,并戒掉它!(《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上北大的时候,因为太注重考试,知识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正是因为我为当时所学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得以在后来的工作中拓展知识面,重新学习。我在研究生期间探索的“三边”学习法,即“培养(学习)、播种(研究)、收获(结出成果)”,得益于北大对学习方法正反两方面的总结。(《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任何一个学生出身的人都会体会到,有压力的学习和无压力的学习没有区别!学生的动力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一定的压力。适度的压力有益无害。我真的不太赞同有压力的学习被称为“应试教育”并在目前被否定的观点,但是取消考试等无压力的教育才被称为“素质教育”!(《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经过大半辈子的磨练,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哲学给我的教训。因为从小喜欢历史和语文,所以经常说“历史是我的脚,语文是我的手,哲学是我的脑。”。我以“心”的哲学为指导,用“手”和“脚”双管齐下,在学习的海洋中泛舟,在书籍的森林中勤奋狩猎。“哲学不仅让我突破了学科壁垒的分割和束缚,也让我熬过了艰辛和挫折,摆脱了迷信和盲从,过上了更加善解人意和轻松的生活。(《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灾难就是荒废学业!没有人愿意遇到这样的灾难,但是灾难来了,后悔和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不如从它所给予的不幸和痛苦中反思和总结教训!这样反复做了之后,我觉得这是一种意想不到又无可奈何的另类“资源”。(《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四清”尤其是“文革”让我意识到,认识真理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接受的很多所谓“普遍真理”,既不是全真的,也不全是“普遍的”,很多都是诗人的浪漫假设;实践真理更是难上加难:连“实事求是”这样简单的道理,连它的始作俑者都没能一以贯之,甚至反复反其道而行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百感交集回忆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的六年》)
*首先要明确目的。学习是为了寻求真理,是为了回答生活、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不要把学习当成装饰品,或是捞名的工具;其次要讲究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沙里淘金”的技巧;第三是勤奋、努力、坚持,而不是急于求成。“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作自然来”!(《默默告别一位大师》)
*写论文,题目要小而不大,也就是说,与其小题大做,不如小题大做!在写作中,要充分掌握资料,先查查前人等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成果,不要重复劳动!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成就,但绝不抄袭别人的或改变别人的东西。你必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一定要有道理,一定要坚持!张老师特意叮嘱我:“一定要拿出自己的东西。现在有些研究生写论文就知道抄书抄文章,很不好!”(《默默告别一位大师》)
*‘无师自通’!要学习,就要善于向每一个有专长的人学习,向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种包含真知灼见的观点学习!”我反复咀嚼、品味着这些言论的每一个字,恍然大悟:张先生在哲学、哲学史、中国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上,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哲学大师”、“一代宗师”。难道不是他“向一个普通老师学习”的认真表现和虚心好学、乐于学习的结果吗?(《默默告别一位大师》)
*所谓命运,就是事物生存、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结局。对我们来说,命运是指人一生的命运,以及人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结局。总的来说,表现在生死、富贵、盛衰、盛衰、祸福、长寿等方面,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结局。人的命运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后天条件和机遇推动的,是人自身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周范》)
*看一个理论属于科学还是迷信,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看它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否符合科学真理,二是看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科学真理。(《周范》)
*在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社会背景下,八卦符号在“打结记”到“写在一块木头上”的时代应运而生。(《周范》)
*孔子对《易经》及其占卜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岁以前,特别是年轻时,他把《易经》视为占卜之作,但不提倡勤卜,不相信;50岁以后,尤其是在周游世界期间(55-68岁),孔子逐渐喜欢上了《易经》。面对一次次的困难,他一度热衷于占卜。但在实践的锤炼和检验中,他逐渐悟出了《易经》的精髓,到了60岁以后,也不怎么预言了,把《易经》当成了“道义”。孔子的这些话再清楚不过了!虽然孔子和历史奇才都用《易经》,都讲卜筮,但最后都达到了同一个目的:历史奇才想从中得到的是卜筮的吉凶,而孔子讲究的是“道义义”和“仁义”,认为广泛积德的人没有必要通过牺牲来寻求幸福;修行义的人不一定要通过占卜来求福。然而,目前一些热衷于通过《易经》宣扬占卜的人(包括一些“易学名家”),却从帛书《尧》中取“我一百七十”之言,吹嘘孔子热衷于占卜。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违背历史事实。(《周范》)
*为什么占卜有时候「很有效」?一方面,根据概率论,原因很简单:占卜之所以有时会让人觉得“很有效”,是因为任何调查,包括占卜的准确率都不会低于50%。另一方面,占卜有时“非常有效”,这与占卜者的知识、经验和“技巧”有关。有丰富知识、经验和“技巧”的算命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包括医学,尤其是中医,心理暗示等等,以及丰富的个人经验,尤其是概率论中的“技巧”,等等,所以他们的准确率有时候是很高的。(《周范》)
*世界上任何学术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变迁中。在这一演变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代人、每个人能做的,只是一波或一滴。“波”或“滴”永远是有限的,而“流”是无限的。没有波浪或水滴,就没有流动,但有限的波浪或水滴与无限的流动相比,总是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再美的“浪”或“滴”,也不过是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或一滴水。(《道术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