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立民为什么不生气?
在接受采访时,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医界人士谈到了曲立民书籍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说这本书不值得一读。一些谨慎的中医人士指出,屈的讲座受到了很多严重的伤害,她从中医的观点来涵盖西医的疾病是不恰当的。例如,脸红的人可能没有肝脏问题,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吃大豆大米治愈疾病...
但即使是曲立民的批评者也认为,曲立民成功地将中国人引入了中医文化的大门。接下来,更多的中医专家有责任带领大众一步步走进中医的殿堂。
当我们在为中医的未来担忧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取消中医的想法愤愤不平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感谢曲立民,是他让中国更多的人喜欢上了中医。
火是方的——她的课堂就像新鲜空气。
1.她让中医火了。
“很多中医圈外的朋友总喜欢问我关于曲立民的事情。好像只要是搞中医的,就一定会认识她。”北京某中医学院的王浩老师(化名)笑着说,从去年开始,被高校、科研机构甚至很多企业邀请去讲中医的机会明显增多。这一次,正好有了曲立民的中医养生之吻。
“中医真的越来越火了。”《拯救中医》作者、著名中医前辈卢炳奎之子吕家格感叹,“中医界的朋友们经常说起曲立民。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医药文化。”
著名中医养生专家范经常活跃在电视台、平面媒体和许多公益讲座上。有着40多年中医临床和研究经验的他,觉得曲立民火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东西,养生也是如此。中医应该比西医更有亲和力。老百姓感觉西医有距离感,而中医更容易掌握和实践。”
她说的很实际。
“为什么中医养生这么火?我认为原因之一是对于中国的人民来说,治疗疾病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既然治不起病,那就趁早预防吧,而中医特别注重预防疾病,中医的保健方法又实用又便宜。”卢佳戈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副主任彭玉清也认为,曲立民提到的养生方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比如孕妇感冒了怎么办?曲立民给了一招,他们前期可以用葱白煮汤。家家都有葱白,煲汤很方便。你不用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感冒不敢吃药的孕妇能不喜欢吗?”
王浩认为,曲立民所说的用手掌揉脚可以使心肾相交,有助于肾脏发挥收藏功能。通过心脏病的发作时间,可以大致猜测是哪个经络出了毛病等等。一切都是正确的,实用的。
3.她说话简单不容易。
“曲立民把肾比作煤气罐和存钱罐,一下子就把中医肾复杂的医学理论解释清楚了。”在彭玉卿看来,除了提供实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善于比较中医也是曲立民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老百姓对中医文化的看法一直是:神秘、深奥、难以理解。曲丽敏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传播中医,不仅让不懂中医的人懂了,连我也开始用她的比喻给患者讲解各种病理。”彭宇卿感叹。
"曲立民的课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现在是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医生的林正(化名)回忆说,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时曾听曲立民讲过中医养生。“她用一种不被中医这个职业束缚的方式来讲述中医的道理。虽然通俗,但都是老百姓爱听,能听得懂的。”
让中医的道理通俗易懂有多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sambora教授深有感触:“对于中医专业从业者来说,写学术论文比写科普文章要容易得多。前者只需要‘深入’,后者需要‘深入’再‘浅薄’,这需要相当大的努力。”
张国玺坦言,直到被授予教授职称,他才放下中医科学。“很多中医专家之所以没能加入中医科普的行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评职称必须要发表学术论文,做中医科普在这方面没有作用。”
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中医。
“一个病人耳朵上有一个疖子。她来看我的时候问她疖子和内脏疾病有关系吗?后来才知道他看了曲立民的书,得知中医讲究整体问题,于是怀疑是不是脏腑有问题。”彭宇卿至今还记得这件事。
在彭玉卿看来,曲立民不仅渗透到了她的病人身上,也渗透到了家人的心里。彭玉卿坦言:虽然是中医临床医生,但家里人还是买曲立民的书看,因为她能做的只是帮助别人治病,而曲立民做的是让更多的人保持健康。
“我们医院有些退休职工也准备买曲立民的光盘回家看。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不懂就带着问题再来问我。”彭玉卿觉得,通过中医的普及,引导了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中医,这是曲立民的功劳。
■编辑后
曲立民是个重锤。
尽管对曲立民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议,但每一位中医专家都很欣赏曲立民对推广中医的巨大贡献:她把中医热推向了高潮,她让国人知道了我们的老祖先留下了一本伟大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她让很多对中医一无所知的人看到了中医辉煌的一角。
2006年,一场万人“取消中医”的闹剧,让人记忆犹新。“曲立民现象”让我们认识到中医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中医藏在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的思想里,浸淫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而曲立民用一把重锤,唤醒我们沉睡的大脑,唤起我们对中医的认知。
我们要感谢这些愿意站出来批评曲立民的中医专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批判,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曲立民,正确认识中医养生知识。我们希望这些专家能受到曲立民的“启发”,带领大众更正确、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普及中医。
美国医学界有一种说法,不做科普教育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套用这句话,我们认为不做科普教育的中医也不是好中医。中医的生命力不在顶端,而在底层,在普通人的心里。要让中医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永远枝繁叶茂,就要把它的根深深扎进老百姓的脑子里。这靠什么?要看中医的科普教育。
如果广大中医乃至全社会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中医普及的篝火就会越烧越旺,中医的热度就会温暖更多的人。
冰反侧——人气不能俗。
1.她的基础不够深
有一次,病人因痤疮去看病,林医生的解释是肺热、脾湿热所致。没想到,病人问:“为什么你和曲立民说的不一样?她说痘痘是胃火引起的。”一席话,让林正无言以对。“如果脸上长了几个小疖子,可能是胃火引起的,但长痘的原因不会是胃火。”
病因病理解释不当,是中医界对曲立民争议最大的事情。
“曲立民说慢性咳嗽虚症,你应该让他咳嗽,这样让肺法宣,咳嗽就会好了。但问题是,如果有虚,慢性咳嗽虚的治疗需要衔接,而不是宣言;还有,曲立民说,嘴里有甜味,是脾的会聚有问题。这个我不同意。应该说是脾热,脾气叛逆所致。”王浩读曲立民的《从头到脚谈健康》时,常常眉头紧皱。
“虽然曲立民的一些养生方法不错,但还是没有拿出真正的中医绝活。”王浩说,比如“十指叩”防止手脚冰凉,这种方法远不如手上的井穴(指尖)来得快。
2.不能拿中医的观点去盖西医的病。
“曲立民说喝酒脸红的人,肝脏有问题。这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有读者因为这句话去检查,诊断结果没问题,他会不会不再相信中医?”
《中国中医杂志》高级记者赵文觉得,曲立民说的一些话违背了中医的核心观点,即“辨证论治”,即“因人而异”。中医最注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屈把西医的指标诊断法简单地嫁接到中医身上,是不妥当的。
范也认同这一观点:现代社会的很多疾病,中医本身并不存在,不能误导读者。“比如糖尿病,中医里没有,有的和它差不多。”
曲立民在书中也谈到了糖尿病。她说:“有一个治疗中期糖尿病的药方。每餐以大豆为主,多吃大豆米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能恢复,连药都不吃了。”
“显然,这种观点有点太绝对了。毕竟中医上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吃出来的,淤出来的。”范进一步解释:我们吃的东西,意味着我们的祖先给了我们一个消化纤维食物的胃,但我们开始吃越来越多的西式牛排,久而久之就埋下了糖尿病的隐患;还有淤塞。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世俗的欲望能融火。如果内热多了,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然后就是老年人脏腑气血虚弱。“所有这些,仅仅是吃黄豆饭治疗,显然太片面了。”
“我坚信中医的普及是必要的,但普及不等于庸俗化。中医不是吃萝卜生姜那么简单。中医应该能够对大众的健康给予更全面、正确、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赵文这样说道。
3.不要在中医普及中误入歧途
吕家哥遇到一件很可笑的事:“我认识的一个人,去参加了一个收费的短期中医学习班,结果演讲者把卫中穴的位置描述为肘这里(正确的位置是在腿上),连穴位的位置等基本问题都说错了。很难相信他能说出什么正宗的中医。我还在一本中医养生书上看到,癌症患者要喝鸡汤。其实这也是不对的。癌症患者不能吃发物,鸡肉、牛羊肉也不适合吃,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会害人。”
“中医科普也要有整体观,不要孤立,不要走旁门左道。包括现在社会上非常热的掌纹保健,通过掌纹了解疾病,这在中医学术界是有争议的。”范坦言,中医养生的普及要多讲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基本的东西。
赵文的观点与范的相似。她认为:“现在中医的科普内容大多是传播中医的技术,也就是具体的保健方法。这个很重要,但是在介绍方法的同时,也要传达中医的健康理念,对大众更有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大众不仅掌握了使用中医保健方法的指南。比如不是每个人吃萝卜都能有顺气的效果,所以如果你有胀气,吃萝卜也不管用,你可以考虑一下你胀气的原因,换个其他的招数。所以我觉得从理念上引导,比单纯说一招一式更有意义。”
吕嘉格还谈到了媒体的作用。他说报纸更新比书快多了。针对书籍和讲座中的错误表述,报纸应及时纠正,并告知公众正确的方法和观点。人们在选择中医讲座和书籍时,不能盲目跟风。
对此,范建议:“如果没有辨别能力的人想学习中医养生,最好选择有专业背景的学者的书籍或讲座。有辨别能力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听保健讲座,看保健书籍,但一定要找到科学正确的内容,才能练习。最重要的是,普及中医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少生病、不生病,有病一定要看医生。”
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专家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