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大阿弥陀佛寺散文

在巴河附近的白鹿原下,Xi安有一座很大的阿弥陀佛庙。随着陈小说《白鹿原》的问世,人们不仅知道了白鹿原,还知道了白鹿原北麓那座深不可测,大如唐园,美如天宫的“大阿弥陀佛庙”。

她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佛寺高耸,佛塔众多。整个寺庙,可以用“大”、“美”、“富”、“广”四个字来概括。之所以叫“大”,是因为占地300多亩,异常宽阔;说它“美”,是因为它山川秀美,树木花草繁茂,鸟语花香,宁静宜人;陶的“博”是因为她与民俗艺术相伴而生,具有其博大的佛教内涵;说它“广”,是因为她广泛接纳了各界佛教徒,擅长佛学研究,广传佛学理论,像一所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的佛学院。

离她不远,就是中国皇帝陵墓所在地。这里增添了浓郁的佛教气息和无尽的人文内涵。文皇帝慷慨仁慈,以孝为先,关心人民。他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成为杰出的一代君主。佛教中最孝顺的恒,是中国《二十四孝》中“尝汤药”故事的主角。在此建庙,颇有尊佛示孝之意。

我与寺庙有缘,感情深厚。早在2003年8月,他就来到这里观光旅游,见证并参与了规划扩园建寺的工作,见证了他的起步、艰辛、发展和繁荣。

为什么你注定要来这里?是因为我在担任陕西民间作协主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俗人,叫广平,是一个热心的文化人。陕西省民间作家协会会员,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学爱好者,创作出版多部诗歌、歌曲、散文。当时我就知道他是学金刚经的,很有见地。每次聊起佛道,都很佩服其中博大精深的宏观理论,然后友谊加深,成为好朋友。

他就是原涪陵山庄的策划人,Xi安大阿弥陀佛庙遗址,Xi安大阿弥陀佛庙住持石广平!

还认识了一个女居士,擅长诗词歌赋,擅长文字编辑。她寄给我许多她亲手书写和印刷的佛经小册子,这些小册子简明易懂。我记得当时我就被他们感染了,她还把三个皈依者的歌词写到了《Xi安鼓乐》的同名曲子里,供人们演唱欣赏。她就是师光如大师,后来成为寺院众议院监事,大阿弥陀佛报副主编。她也是策划和实施Xi安大阿弥陀佛庙建设的人。

所以,真的是命中注定。它的原因和命运还得从头说起。

当时我刚从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保护民族文化会议上回来,正准备举办“陕西首届大学生艺术节”,在他的大力帮助下,我的工作有了起色。首先,他推荐了一位优秀的作家和音乐家王先生加入我们协会,这对我帮助很大。这位因撰写并发表报告文学《周至楼观台吊桥垮塌致多人死伤》而震惊世界的青年作家,不仅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还慷慨解囊,为解决当时艺术节经费不足的棘手问题做出了贡献,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他们的同情心。40多所高校参与的大学生艺术节11奖项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他们的热心帮助。我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赠诗给当时在别墅里的广平君和王,描写我的心情(见本文“后记”)。

早在2000年,广平君在巴陵山庄任总经理时,就提出了在山庄内建佛园和百米佛的设想。2005年,大阿弥陀佛寺正式创立。2006年,我邀请师范院校在Xi安掌舵,* * *开山建庙。大师慈悲睿智,巧施佛法,领导两组人,贯彻“学佛、笃信宗教、以戒为师、修行为先”的建寺原则。为了建立一个四人十方的丛林,他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立志创新,锐意进取,建立人间佛教的新视野。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我了解到他们投资了数百万元建造了门楼,办公楼,八角楼,餐饮花园,综合娱乐公园,东湖水舞台,阶梯,王源双亭和多面窑洞等主要项目。核桃岭、枣林坡、樱桃坑、杏树沟、八柳坪、葡萄廊等自然保护区。受自然保护,人工种植的,也初具规模。这就是新世纪之交,庙堂之初的“广平成就”。

当时看到柳树,凉风徐徐,耳畔旋律,鸟鸣声,只觉得轻松惬意,于是拟了16个场景如下:

白鹿原头、清风何铭、文帝张祚、东湖舞亭、西湖婴影、寿星醉、吉祥象出山、黄龙摆尾、天梯御路、宅院饭堂、双亭王源、三秦揽胜、回声掌语、柳吹丝、桑葚绿、田家草屋。

上面提到的风景,有的是根据实际场景写的,有的是根据场景想象出来的,有的是想重新加工补充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当时我对这里的自然风光是多么的欣赏、赞叹和痴迷!

我喜欢爬第一关的“天梯御道”。我不顾年老体弱,一步一步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回首第一步,看到的是秦川全景,只觉得多姿多彩,心旷神怡。我不禁为汉唐时期长安繁华的生活和耀思灿烂的佛教文化感到骄傲。直到回到山脚下,我还时不时的看着自己爬的那条险峻迷人的路!

出于善良和职业本能,我向广平吐露了心中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绘制一幅“将最古老的长安佛教文化与Xi安古代民间文学艺术(如民间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剪纸、皮影戏、泥塑、石雕等)的保护、传承、发展和繁荣紧密结合起来”的蓝图)".这是因为,几千年来,大多数民间活动都是在与佛教文化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许多娱乐活动,如讲经、劝善、唱戏、皮影戏、手工艺等等,都在佛教寺庙和佛教仪式期间举行。

我的想法得到了广平居士的大力赞扬,于是我们又设计了十六个场景,这十六个场景是属于人文景观的:珠宝琼楼、屈原书屋、茶馆、布艺挂枝、软皮影戏、书画长廊、剪纸窗口、爬轿子、下乡结婚、高坡野唱、草坪牧马、旷野歌唱。

既然我说了,我就做了。

2003年9月27日,在广平军的支持下,中国曲艺志?陕西卷编纂座谈会在巴陵山庄召开。大家都很满意这个优美优雅的编文艺志的环境。

后来才知道,广平君在2005年出家,认真向老师学习经书,深入研究佛学。

我在2006年3月来到这里。我在安组织了大济场鼓乐社,参加了释方丈发起的盛大法会活动,目睹了大师们执法的全过程,看到了来自甘、豫、沈、商洛、武功、蓝田、临潼、安等地千余信众参加的法会盛况,以及万鸟齐飞的惬意之举,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佛学知识。我太激动了,就紧紧跟在后面录了四集,保存了寺庙的稀有珍贵资料(见/V/B/123111425-1255160850 . html和/V/B/65438)。

后来在2007年,智广平在长老的座下得到一枚足戒,致力于佛学研究,接下如来家族事业。

今年7月28日我再次来到这里时,他已经是这里的“住持”了。一入佛门,环顾四周,焕然一新,美不胜收。除了原有的佛堂、天道、双亭、八角楼、山寨园和一排排窑洞建筑外,许多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佛教诵经堂、地藏殿、地藏阁、弥勒阁、三面观音和大法坊。高耸于蓝天白云之下,呈现出金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大气形象,给人以“佛光璀璨”、“祥云起舞”的感觉。带着对佛祖的赤诚敬意,我们一个一个去拜访,我们很惊讶,也很惊叹。心念,若不是慧远、广平、广如等尊佛大师的慈悲,为何会有如此宏大的济世之举?

最感人、最令人敬佩、最令人敬佩的是在广平、广如等大师的精心安排下,送上“前世”的善举。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对老人的“临终关怀”。

目前已有陕西、浙江、安徽、江苏、广东、广西等20多个省份的人被收留,送去“生命尽头的安慰、关怀和引导”。寺庙所建的涅槃城和老年居士的二期住宅,为老年居士的修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寺成立了七个佛教诵经团,为弥留之际的修行者服务,同时开通了电话,开导“弥留”之人。目前已对张国华等地的美籍华人进行临终关怀和救助,包括僧人、和尚、居士***109。根据佛教的仪式,垂死的人已经安全地离开人世,平安地回到了家。这一举措得到了广泛的赞扬和好评。参观时,我们目睹了令人揪心、感动的一幕,至今难忘。

回想2003年8月,我刚来的时候,整整10年。这真的令人难忘,充满了情感!

在一个出奇小的房间里,我陪着陕西秦羽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艳女士,拜会了阔别多年的广平和尚。他,挺直如树,红扑扑的脸,依旧是那么的朴实,质朴,随和,谦逊,但在佛教文化的研究上,他更睿智,更有思想,更有见识,更有远见。从他颇有见地的佛教箴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就像是一位饱学经纶的佛学大师。和十年前的他相比,他完全不一样了。难怪他去年去澳门讲学推广净土法门,好迷人好受欢迎!

聊天过程中,我静静地听着,受益匪浅。

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聊了很多,说不完的话,感情丰富,味道香甜。聊汉唐的佛教文化,聊长安的民间社火戏,聊安鼓乐中的佛歌内涵,聊长安地区流行的白凡、经韵、劝导、佛歌,我很开心。在师傅的陪同下,我们一起去了食堂,吃着素菜,喝着浓茶,唱着佛歌,清淡可口,悠闲自在。

我不禁感叹:又过了七年,这里的人和斯里兰卡的变化如此之大,真是令人振奋和欣慰。看完这些,我坚信佛教的力量,群体的坚定,善良的美好,佛教的兴盛!

后来经常去那里求教佛门大师,所以对佛寺的全面繁荣,对佛教的传承,对未来佛教的繁荣深信不疑,寄托了我的誓愿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