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刘文典周围的人们

胡适是第一个公开把刘文典与蒋介石的矛盾作为论据的人。4月1929,10,胡适在《人权与合同法》中说:“安徽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因与蒋校长言语矛盾,被拘留数日。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四处奔走求情,从来不去任何法院起诉蒋院长。只能求情,不能起诉。这是人治,不是法治。”

两年后,也就是1931 11二月,鲁迅发表《知难而行难》,说是因为不叫蒋“主席”而被“关起来”的。

刘文典的清华同事冯友兰在1963的一封信中提到:“刘先生任安徽大学校长时,蒋介石到安庆与刘先生商量了一件事。江生气地说:“你是不是革命的?”刘先生也生气地说:‘我跟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你还不知道你在哪儿呢!江囚禁了刘先生。.....这位刘先生亲自起诉我。(转引自张《年谱》,安徽大学出版社201版,第423页)。

后来,著名学者金克穆和张中行提到了这件事。金先生在《刘教授文集》中说,拒绝蒋介石在学校“讲学”,拒绝“向学生请安如仪”。当时刘文典的名言是“大学不是衙门”。张先生在《刘舒雅》一文中说,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是新军阀!姜大怒,欲斩之。”

上述先生大多曾在民国时期的大学任教,可见刘文典与蒋介石的矛盾在当时的学术界已广为流传。但这个传说的流传趋势显然是渐进的,从“拘留”、“关禁闭”到“枪毙”,后来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却离历史真相更远了。

最近十年,有人把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推到1931的九一八事变,学生运动是为了抗日。因此,刘不仅是一个有骨气对抗权贵的文人,也是一个维护民族尊严的英雄,而蒋敦则成了一个“民族罪人”。也有人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文学化处理,情节变成了这样的结果:姜不仅扇了刘两个耳光,还踢了刘的屁股。刘烨也不甘示弱,飞起反击,据称是瞄准姜的小腹。

事实上,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刘文典在反驳蒋介石时,并没有亲自动武,也没有把传说戏剧化,其丰富性主要是内在的而非表面的。

1928 165438+10月23日晚,安徽大学学生与隔壁安徽省第一女子中学发生冲突。据说当晚女中举办了校庆晚会,安徽大学的学生得到消息都去观看了。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邀请函,不想被拒绝,所以强行进入会场。女中关掉了开关,结束了聚会。这一举动引起了安徽大学学生的不满,开始砸门窗,并打伤了女子中学的师生。警察赶到后,事件得到了解决。经过几天的交涉,代表安徽大学表示愿意道歉并赔偿损失,但不同意立即开除肇事学生,由此引发了女中学生向安徽省政府(当时在安庆)请愿的事件,正好在江视察安庆的时候。

姜决定召集和女子中学的女校长商量解决此事。下面这个故事和当时报刊杂志报道的故事以及后来回忆的文章略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两个人都没有提到那记耳光。

据第21卷第1期发表的《安徽省学生运动内幕》记载最为详细,会后蒋要求刘处理安徽大学的学生,但刘说事情复杂,可能有“黑幕”在里面,拒绝简单处理。现在看来,刘文典的“黑幕”可能既有政治因素。比如两个学校的学生中,有民族主义者,有* * *成员,他们是幕后煽动者;安徽教育内部也有问题。如时任教育厅长韩安在安徽大学筹建过程中多方阻挠,引起不满。据说蒋介石只打算惩罚几个造成事故的学生,以安徽大学为首,而韩安却开除了安庆各校30多名学生代表,引起公愤。《安徽大学学生护理团成立宣言》还谈到另一个原因:刘文典“学者态度,革命精神,无所不为,认理不认人,故树敌多,受此屈辱”(见蒋薇女士:《安徽大学风潮的由来》,附《民国学报》第23期,卷12)。

程勉表示没有意见后,江又问刘能不能处理好学生,刘还是不肯,而且“出言不逊”。至于自相矛盾的话,《教育学刊》是沉默的,现存的两个记忆有不同的版本。有一篇文章说,江骂刘:“看你这样子,简直就是土豪劣绅!”刘回应道:“你看看你,简直就是新军阀!”(《施惠录:斥责蒋介石》)另一篇文章是这样描述的:蒋说:“教学不严,教师懒惰,学生夜间破坏女校,扰乱北伐秩序。不罢免你,你会对不起丞相在天。刘回答说:“说起丞相,我们在东京造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你的名字。青年学生虽然风华正茂,但并不代表他们理性成熟。30岁的他们受不了。不要小题大做。如果我是秀才,你一定是新军阀!”(见唐明珂:《刘文典与蒋介石在安庆的矛盾》)

他们都提到蒋介石声称要“枪毙”,但说刘“把脚放在地上说:‘你不敢!“你为什么向我开枪,”唐讲述了当时在场的儒生姚永普的回忆:刘“镇定自若”,任由警卫绑架他。

但从蒋介石指示关押刘文典的地点——省城的“后乐宣”,以及刘文典合淝同乡、国民党安徽党部委员张亚伟对它的处理,也可以看出蒋介石也是宽大的。“枪毙”这个词,要么是一时气愤的言论,要么是后人的夸张。但无论如何,刘文典反驳蒋介石是事实。人们的合理联想后来表现出对刘文典“大学不是衙门”这句名言的认同和渴望,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教授的一点精神。

查台省1978出版、秦孝仪主编的《蒋公大事件》初稿,并无1928“皖省学生运动”及传唤刘文典的记载。大概在编辑看来,这件事还不够“大”,没必要记。

刘文典离开ANDA后,于明年初拜访了他的老师章太炎(林兵),讲述了ANDA事件的全部经过。章太炎听后非常欣赏刘文典的正直,于是写了一副对联在他生病的时候送给他:“养生不羡真推你公道。”现在人们喜欢讲“民国典范”,尤其是民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在众多“人物”中,我特别喜欢讲“刘文典和蒋介石互相骂”的典故。总的情况,正如一位学者所写的:

“1927年,刘文典就任安徽大学校长。有一次,蒋介石正好在安庆,就召见刘文典,命令他交出* * *人员名单,严惩肇事者。刘文典当面反驳他,说他不知道* * *是谁。并以情况复杂为由拒绝处罚学生。姜骂是封建老书生,刘烨是粗人。他当面称蒋为新军阀。姜勃然大怒,叫卫兵把抓起来,并威胁要枪毙他。这件事在当时教育界非常震惊。安庆大学和中学生也举行示威游行,蔡元培力劝释放他。”

事实上,今天的人们没有必要回忆缅甸的痛苦。事发当天,刘文典已经因此而闻名。比如鲁迅讽刺当局,以刘文典“拒绝称蒋介石为‘主席’,被拘多日”为例;胡适还撰文说:刘文典被拘留“是因为他的言语矛盾”,他的家人和朋友“只能求情,不能告(蒋介石)”。这是人治,不是法治”;更有章太炎带病写对联,盛赞刘的行为,堪比三国时期宁死不屈于曹操的尤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