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内容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牢固树立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创新驱动力,优化发展环境。 切实提高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2)基本原则。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努力推动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业、农业、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的特点,鼓励先行先试,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市场主导,创新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支持和引导,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文化传承,科技支撑。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方式,结合产业和市场,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3)发展目标。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引领作用得到强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城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显著提高,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增加值显著增加,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重点任务(一)塑造制造业新优势。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要求的设计应用研究,推动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促进工业设计服务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汽车、飞机、船舶、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应当加强产品外观、结构和功能的设计能力建设。以打造品牌、提升品质为重点,推进日用品、礼仪休闲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数码产品、食品、文体用品等消费品行业转型,增加多元化供给,引导消费升级。支持消费品提高新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以创意和设计引领商贸流通业创新,加强广告营销策划,增加消费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完善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自主品牌,提高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2)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强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推动,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支持运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持文化内容、设备、材料、工艺和系统的开发利用,加快文化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单位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先进文化互联网传播吸引力。深挖优秀文化资源,推动动漫、游戏等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民族品牌。推动动漫游戏和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互动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加强通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集成播控、内容服务等单位的互动协作。提高数字版权集约化水平,完善智能终端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品设计制造、内容服务、应用商店模式一体化发展。推动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数字家庭产业和内容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推动数字绿色印刷发展,引导印刷复制加工向综合创意和设计服务转型,推动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3)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集约、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平,完善优化功能,提升文化品位。重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加强城市建设设计和景观规划,突出地域特色,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高园林绿化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质量,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形象鲜明的特色文化城市。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培育乡村建筑设计市场,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幸福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建筑设计理念,推进技术传承和创新,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因地制宜融入文化元素,加快相关建筑标准规范的更新或修订。完善建筑、园林、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方案竞选制度,重视文化内涵审查。鼓励装饰设计创新,引领装饰产品和材料的升级换代。(4)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坚持健康、文明、安全、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和品质,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支持开发休闲、养生、运动、娱乐、体验等多元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和旅游度假村,营造便捷、舒适、健康的休闲空间,提高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旅游需求。加强自然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支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和旅游商品,鼓励发展积极健康的特色旅游餐厅和主题酒店。(五)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业的创意和设计水平,促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和设计,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注重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农产品、农业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的创意和设计,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创意和设计产品产业化。发展楼宇农业和阳台农业,进一步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空间。支持专业农产品市场建设特色农产品展厅(园),推进特色农产品文化宣传交流。建立健全地理标志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测体系,支持地理标志产品,加强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支持农业企业申报和推广绿色产品和原产地标志,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农产品营销模式。(6)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丰富传统节日内容,根据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支持当地开展体育活动,策划和打造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高质量体育赛事,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全面发展。鼓励发展体育服务组织,以赛事组织、场馆运营、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和体育保险为重点,逐步扩大体育服务规模。推动体育赛事相关版权发展和保护,进一步放宽国内赛事转播权市场竞争范围,探索建立体育赛事相关版权交易平台。加强体育产品品牌建设,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体育衍生品的创意和设计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七)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坚持文化产品创意生产的正确方向,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各门类的创意设计水平和文化内涵,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各地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发新的艺术风格,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和规范新兴网络文化业态,创新新兴网络文化服务模式,繁荣文学艺术影视音乐创作传播。加强舞美设计、舞台布景创意、舞台技术设备创新。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推进艺术衍生产品和艺术授权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工艺美术产品和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的融合。完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高展览水平。三、政策措施(一)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加强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完善有利于创意和设计发展的产权制度。完善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强数据保护研究。加强知识产权监管执法,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优化知识产权申请和审查制度,建立健全专利优先审查通道和软件著作权快速注册通道,完善便捷高效的商标注册审查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股份和分红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合理有效流通。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引导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联盟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实施知识产权集群化管理。(2)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支持计划,破除体制障碍,消除身份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点。推进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方式改革,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支持和鼓励相关产业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建立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研究中心,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创意与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核心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支持,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完善政府激励、用人单位激励、社会激励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创意设计人才激励体系,对各类创意设计人才的创意活动、深造和国际交流给予奖励和资助。加强创业孵化,加大对创意和设计人才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规范和鼓励举办国际性、专业性创意和设计竞赛,促进创意和设计人才创新成果的展示和交易。积极利用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完善符合创意设计人才特点的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制度,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转制企业、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股权激励政策,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人才科学管理。(3)扩大市场主体。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专业化创意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中小企业集群。鼓励挖掘、保护和发展中华老字号等具有民间特色的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和设计企业,支持设计、广告、文化软件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具有创意和设计优势的企业按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业务合作,构建跨界一体化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积极推进相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引入战略资本,实施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文化等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外资限制。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建立健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一批相关领域重要国家标准。鼓励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自主标准国际化。(4)培育市场需求。加强国民文化艺术教育,提高人文素质,促进消费观念转变,激发创造力和设计产品及服务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补贴居民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消费规模。鼓励企业应用各种设计技术和设计成果,开展设计服务外包,拓展设计服务市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对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消除部门限制和地区分割,促进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市场。充分利用上海、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市场和文化产业、广告、设计等展会,规范交易秩序,提高交易平台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为创意和设计提供特色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创意和设计创业者拓展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区域性、行业性交易市场。在商业流通业的转型升级中,用创意和设计推动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的发展。鼓励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企业在店面装修、产品展示、商品包装和营销等方面突出创意和设计,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满足消费者需求。(5)引导集约发展。依托现有各类文化创意和设计园区基地,加强规范引导和政策支持,加强公共技术、资源信息、投融资、贸易展示、人才培训、交流合作等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各类园区基地提高效率,发挥产业集聚优势。鼓励各地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明确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建设融合发展集群,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合作平台,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形成合理分工合作,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组织实施基础性、先导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发展后劲。(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体现绿色节能环保导向、增强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点,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纳入文化产业配套技术等领域,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费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创意、设计费,实行税前扣除政策。对国家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免征营业税。落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政策,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对国家鼓励的创意和设计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七)强化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集合信托和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支持金融机构选择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项目贷款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适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融资品种,扩大贷款抵(质)押范围,完善无形资产和收益权抵(质)押登记公示制度,探索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建立社会资本投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创新文化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探索设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组织,促进文化产业保险发展。政府引导和推动设立投资基金,用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8)优化发展环境。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评估清理,确需保留的,要精简审批流程,严格控制审批时限,公开审批标准,提高审批效率。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现有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以暂时不变,可以继续经营一年以上。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可按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广告领域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范围严格限定在广告媒体单位和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费,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实行与行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同价。完善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收费制度,鼓励和实行优质优价。创新政府支持方式,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资助企业孵化,开展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