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以前道士迫于生计,往往与宫外其他道士合作,在信众家中建庙,于是流传着一些固定的、既定的曲目,如:普安咒(四股)、张瑶(二股)、水红花(总)、大马走(三股)、在马亭等。中国的剧目有:一灯十罚十赔款永远皈依各种无名一柱德五音赞等。目的是超度死者,安顿下来,让死者早日走出地狱。这些曲目大多是口口相传,很多曲目已经失传。
唐朝时,道教创始人李咏和皇室都姓李。特别是李世民在绵山附近的麻雀谷击败突厥可汗刘武周部宋金刚后,为李唐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绵山修建了许多宫殿,宣传君权神授。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加持绵山,建庙祀神,使绵山道教发展大放异彩。宫廷式的“法乐”也成为绵山道乐的特色。
1995年,山西省著名企业家、山西三佳煤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学者阎,斥巨资修复绵山,修复寺庙80余座,道教造像2000余尊;介休道教协会在绵山罗达宫挂牌;并成立了绵山宗教乐团,收集整理绵山道教音乐,规范道教道场乐器和深厚的绵山文化。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绵山道教文化得以恢复。5月21,2001,在中国道教协会的指导下,绵山成功成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罗田大燕”法会。绵山道教音乐悠扬、庄重、典雅,赢得了海内外道教同仁和新加坡、韩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地友人的一致好评。闵志亭,中国道教协会,绵山经济联盟的管理模式被称为“绵山模式”,中国道教协会曾号召“向绵山经济联盟学习”。
绵山道教音乐被世人称为“绵山仙乐”。其风格清幽淡雅,强调押韵而非华彩,旋律动感,旋律空洞,歌声叹息,宗教气息浓厚。绵山道乐具有明显的重宫音的调式特征;显示出它庄重、安静、稳重的特点。听绵山道乐,犹如置身仙境,令人心旷神怡。绵山道乐的乐器有:铿锵、钹、鱼、铃、钹、鼓、编钟;演奏的乐器有:笙、箫、管、笛、桃锁、唢呐、云龙、扬琴、古筝、琵琶、中阮、大阮、月琴、三弦、二胡、、中胡、小胡和西洋乐器。绵山道教音乐音色丰富,有庄严、清朗、肃穆的阳韵,有委婉、悲凉、悲凉的阴韵。按其用途可分为“仪式道乐”和“民间道乐”:仪式道乐是指举行道场仪式时使用的道乐,包含前面不可分割的部分;民间道乐称为“牌”或“奏乐”,类似于民乐的“器乐”。融合了当地民间音乐,用于道场开坛前后烧香或道场飞升等场合。这种道教音乐散漫活泼,很受信众欢迎。绵山宗教乐团不断完善、奋进,创作改编了《混元赞》、《花赞》、《罗达仙乐》、《绵山秋月》、《绵山青云》、《龚洁赞》、《飞仙曲》等一大批具有绵山道教音乐特色的曲目,得到了道教界和有关专家的赞赏。他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绵山神是中介。西汉刘向《神仙传》记载:“解的发起人是,也是晋人。隐而无名,曰赵程子,而你。门上有一只黄雀,晋文公和重耳是不同的。他们离家十几年,辛苦了。而回去,界山博子经常早上来说‘我可以走了’,拒绝我妈进山,从博子出行。之后,文公派了几千人给他们送去了玉帛礼物。三十年后,我看到东海为王卖扇子。未来几十年,不知道在哪里。”昭帝施乐建“缪杰庙”后,称其为“威武之神”,专事播撒云雨,视察百姓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绵山的另一个神是尉迟恭。巩于隋末参军,授大夫于朝。后来受突厥人之命晋升可汗,曾在解州(今介休市)驻防。当时是非常时期,留守相当于县令。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杨可汗刘武周部受突厥委派,在绵山麻雀谷、独硕园之战中大败。他为李世民实现“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间绵山一带活动甚多,留下了“指挥戏台”、“听巷”、“上马跑泉”、“上马劈石”等痕迹和传说。晚年信奉道教巫术,被奉为“门神”。
绵山的佛叫昙鸾,北魏高僧,净土宗的开创者。魏主在洛阳收到天竺僧人菩提真传后,“命其住并州寺,后于晚间移至汾州北山石壁寺,后至皆山阴下聚蒸。今栾龚燕也。”(见《唐代高僧传》)大寺院,《汾州州府志》和《山西通志》合称“大雁寺”。据明代武隆绵山隆庆《大雁寺古镜》记载,大雁寺名为富宝寺(今云峰寺)。绵山黄土坡原“昙鸾僧墓”。(见《净土古寺玄中寺》一书)。栾公被梁潇和王尊称为“菩萨”,他在世人眼中已经是佛了。绵山的另一位佛是隋唐僧人智超。和尚和俗姓田然远离家乡,反抗地痞和政府的剥削,为民请命。唐武德五年,入界山,创禅夫妇,名岩捧腹...他还在汾州介休县建立了严光庙,终于有了结果。相传他是往昔诸佛之一,空王古佛的化身。他是一个以恶为仇,见义勇为,乐善好施,所到之处皆行善事的“禅林美德”。他被世人誉为“绵山活佛”。他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封他为“空王古佛”,成为汉族中最早的佛教徒。
以上神佛,皆被颉利宣扬为晋人(一说夏县裴颉,一说介休小宋渠,一说钦州铜钹);尉迟恭是(今回州)人;檀峦是燕门(今县一带)人;智超是榆次的漩涡男。都是曾经生长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的活佛活神。这种“真神真佛”齐聚一山的现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燕文公
文公宴始于春秋时期。在晋文公三年,文公带领大臣到绵山祭祀颉颃,颉颃曾是颉颃的邻居释。看到晋文公连续三年为龚洁献祭,他非常感动。他特地从城里请来一位名叫王春法的名厨,为晋文公准备了一顿盛宴。这个宴会闻起来很香,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文公一看,心中充满了爱。尝过之后,他赞不绝口,说这是他这辈子都没尝过的美味。这时,胡岩、赵帅等人也欢呼起来,大家商量着把宴会定为“文公宴”。从此,此宴一举成名,成为晋代名宴,延续了2600多年。
龚洁宴会
龚洁宴始于西晋末年,当时朝纲腐朽,诸侯割据,石勒苏益格在绵山建起义。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立志救国,广招天下英雄,恰逢名人张斌的到来。他们志同道合,共同仰望上帝,发誓要“同心协力,济贫保危,报效国家,安居乐业。”之后他们去村里喝酒吃饭,酒席丰富,新鲜,营养,颇有特色。饭后张斌十分赏识,便问石勒荷尔斯泰因的名字。石勒苏益格笑着说:“我和哥哥刚刚祈祷完上帝的引入。愿上帝帮助我们拯救人民,早日统一中国,所以姑且称之为入门宴吧。”从那以后,这种宴会成了绵山的一道美食。据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称帝后经常用这种宴席招待大臣们,成为大臣们经常食用的美味佳肴。
彭祖健康草药
彭祖,即彭铿。据考,彭祖年轻时曾在绵山龙脊岭修行多年。这期间常吃黄芪、黄精、党参、柏子仁,所以活了800岁,成为中国最长寿的人。彭祖倡导美食、养生、药膳,是指导气功的第一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彭祖养生宴,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烹饪大师。彭祖养生宴经过4000多年的演变、发展和丰富,最终成为绵山著名风味宴席之一,是中国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的特色养生宴,是琼崖宾馆养元斋名厨打造的品牌宴席。这场盛宴侧重于养生和滋补。在准备菜肴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食疗郑铮》、《调定记》、《中医大辞典》等。以其丰富的选材、多样的烹饪方法、多样的菜肴口味和显著的滋补保健作用,深受游客欢迎。
朱家岩
朱家宴源于朱元璋十七子朱权。朱权的字是不朽的,他的名字叫徐子。朱元璋立他为宁王。洪武年间,朱元璋以为父亲朱世珍在绵山为天下祈福,自己当了皇帝,就派朱权去绵山祭祖。完了就来到绵山的一家小饭馆。据游客说,有一个厨师田非常擅长烹饪,并去品尝了他的烹饪。厨师田用当地的肉菜做了一桌美味佳肴。朱权品尝后,非常赞赏,并命名为“朱家宴”,从此它作为“朱明朝宴”引入皇宫。
金王岩
王进宴席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被封为晋王。当时他目睹了李承干和李泰争夺皇位的激烈竞争,于是去绵山祈求神灵保佑,最后他登上了皇位,继承了皇位。心生感激后,前往绵山修缮洞宫。晚上在绵山一家饭店吃饭,店家为它准备了丰盛的酒席。高宗看着它的颜色,闻着它的味道,拍手称快,尝过一次,味道鲜美可口,称它为“绵山菜”。这件事传到后世,历代达官贵人都去绵山尝晋王宴。
卢公岩
鲁公宴源于北宋著名人物文彦博。颜博,字宽夫,介休温家庄人。我已经出来五十年了。由于他积极平叛,宋神宗封他为鲁国公。元丰年间,提拔结汇侯为结峰结界结界结界结界结界结界结界,文彦博命绵山建亭。完工后,县令设宴,邀文彦博点菜。文彦博无法拒绝,就按照自己的口味点了一打。此后,鲁公宴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一种著名的宴会。
开元玉颜
“开元御宴”是三晋著名的绵山宴,始于唐代。相传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到绵山朝拜,县令命其在绵山一家酒楼接待,要求菜肴可口,风味独特。商店根据当地的口味制作了一个宴会。唐玄宗吃完后称赞“好吃”,张悦和宋静从来没尝过这种山珍海味,称赞“好吃”。看到皇帝和大臣们对他们的食物都很满意,店主才敢向圣者要名字。唐玄宗脱口而出:“姑且称之为开元御宴吧。”之后,凡是到绵山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要吃这种宴席,逐渐出名,流传至今。
青竹岩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医学家傅山,一生热爱名山大川,曾数次赴绵山修行。尤其擅长医德和养生。他主张“学仙先学医,医道成仙。”他发现绵山有1000多种中草药,其中珍贵的有几十种,于是他到处收集,让人做了一顿中草药野菜野果野菜肉的盛宴,清新爽口,别有风味。后来人们称之为“青主宴”。宴席的主要特点是五粮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各味合服,调和阴阳,补益精气。
农家宴
相传此宴出自东汉永兴年间。东汉末年,郭泰与三万泰太学生一起,抨击朝政黑暗腐败,成为当时著名的“清议”。河南殷说,国泰“有仙骨,观壮丽”;汝南太守范滂称赞他“隐而不违亲,忠而不俗。”后来,由于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崇高品德的猛烈冲击,郭泰从洛阳回到介休教书育人。有一天,与郭泰成为密友的李颖和范滂去介休看望他们的老朋友,郭泰去绵山朝圣。为了招待老朋友,国泰特意在绵山一号院准备了一桌农家宴。绵山杂食性食品,优雅的香气,以及山野对农村习俗的兴趣,让这些见多识广的朝廷官员惊叹不已。从此,“农家宴”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三晋名宴。时至今日,农家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1.最早的历史记载在中国第一部史书《左传》中被四次提及,在最早的诗集《诗经》、《楚辞》中也有记载。《诗经》中记载“死则生,生则生。”真实地描写了介休母子的隐居生活。人民的节操已经成为历代人民的佳话。
2.宝腹岩独特的山脉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高60米,宽180米,深50米。它可以容纳200多座寺庙和建筑以及10,000到20,000名游客。岩石下惊险壮观的吊钟更是绝无仅有。
3.大唐汾州富宝寺碑形成于唐开元二十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生动描述了曹魏时期三国高僧狄公筹划建立弓寺的情况,并有多处唐宋名人题字。内容和书法都很有价值。特别是碑与庙的距离有200多米,这是一个永恒的谜。中国没有第二例。
4.“何张之登山步道”是一条从山沟直入岩石的危险小道。据唐代诗人何在汾州弓寺碑左侧的碑文记载,他在爬绵山时,先被一个和尚拖到50多米的“棋盘洞”,再从棋盘洞爬100米的天梯到云峰寺。然后沿120和60级石阶到铁索岭,抓70多米的铁索爬铁索岭,一气呵成爬上莫斯塔尔。500多米的距离,几乎是75度的悬崖。它不仅有奇特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可谓世界奇观。
5.蜂巢泉是一块高100米,宽30米的岩石。在岩石的底部,常年有几十块石乳液在滴水,掉进石池里,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历代学者称之为悬簧。像这样挂在岩壁上的泉水,在中国绝无仅有。
6.罗达宫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可与布达拉宫媲美,是世界第一宫殿。中国数百位著名艺术家题写的300平方米的《道德经》木刻和300平方米的布画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
7.天桥栈道长300多米,全建在山顶,边上有汉白玉栏杆,远看像一只白鹤在空中展翅。人过小桥,脚下春光涌动,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一幕即使你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也很难发现。
8、20公里的水涛沟,苍岩,曲径通幽,奇树怪石,山花烂漫,野草点缀其中。正如北魏李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言,绵山石河千回百转,汹涌澎湃,苍鹰鸣于空谷,形成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卷。其中,乌龙瀑布落差80多米,游客可从瀑布下通过;水帘洞瀑布从洞前直泻而下,可容纳30至40人。这种景色在北方地区很少见。
9.绵山神是中介,距今2600多年,是最早的道教人物之一。绵山的佛是空王佛,俗称田之超。他原本是唐朝的和尚,是第一个成佛的汉人。此外,初唐大将尉迟恭和北魏净土宗先驱乱弹也是绵山独有的神灵。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这是其他名山无法比拟的。绵山的神从无形的神、无名的神、至高的君主到山神、土地,绵山的佛从明亮的光、奇妙的光、燃烧的光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佛。神佛数量全国第一。
10,绵山宗教乐团由150人组成,曾多次为台湾宗教人士演出,特别是北京白云寺方丈升天仪式、河北芦台开光仪式、辽宁普安开光仪式等。管弦乐队的表演很受欢迎。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闵志亭高度评价绵山宗教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