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

佛教从色(物)、受(心受)、思(心相)来分析人的构成。成功地组织了做(思考)和知道(想开)的五种功能。这五种功能,佛教称为五蕴。

五蕴无“我”,无五蕴无“我”。“我”只是个笔名。就像房子是由砖、木、石几种材料构成的,砖、石本身不是房子,没有砖、木、石就没有房子,房子只是一个假名。

佛说五蕴无我也是如此。但是普通人不相信没有我,偏执的认为五蕴在对我做事情。这种执有我自己的妄想,佛法的名称是五取蕴。五蕴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综合作用。一旦坚持下来,五蕴就成了五蕴,客观机能就成了主观自我。这个五蕴或主观的我,是奴役我们,教唆我们混淆行业的魔鬼。既然迷茫,就叫苦恼,故名“五煞费苦心”。

从一开始普通人就白捧我,没听说过佛教,但就是没有我。根据佛陀的理论和上面的论述,我们确信,有我就有痛苦,无我就没有痛苦,无我就是苦恼的总因。佛教的一切教义,无非是无我的教义;佛法的整个修行,就是要修习修持修持修持的修行,谨防三无明。在身、语、意方面,我总是处处与习气作斗争,循序渐进,区分自性与非我,直到脱离清净与非我,完全显露出来,我成功地达到了解脱苦乐的目的。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有所谓的五取苦,所以颂歌中列举了五种五取苦的形式,以便我们欣赏。痛苦的五种形式是:

第一,引入后有苦器(苦器是痛苦聚集的地方),意思是按照五蕴(我持有)造业,很混乱,会导致以后的苦。

第二,成为苦器,按照现在的身心,就是患了旧疾。

第三,如果你努力,如果你死了,你会很严重,很痛苦。

第四,坏苦器是指虽然暂时处于顺境,但还是免不了时好时坏。

五、苦,即身心迁移,苦随业。

无止境的劫,众生皆受四轮回之苦。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世界的真相,不知道生命的秘密,不知道苦难的五个方面,所以我们不放弃生命,不停止追问迷茫,仍然随风追浪,开始迷茫,制造业障,所以我们尽管渴望离开苦难,却永远不会离开。这就是众生觉得背上有灰尘的可怜情形。

为了使无意识的众生早日觉悟,本文陈述了“五法苦学”是每个人通过修行、实践,认识世界真相,体会佛法价值,最终享受解脱苦的好处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三佛* * *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