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是语文教师版的历史大纲
第一课祖国的古代居民
1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填写表格
古代居民的主要寿命
身体特征、生活方式、主要生产工具或技能对火的使用
元谋-。
北京本地人
史前穴居野人
备注:1。你能从上表对比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进步吗?
2.这个时候原始人类都住在洞穴里。
3.“古时候人少兽多,人民无敌。”这说明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这是最需要的。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被称为关系。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和半坡的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房屋风格和种植的物种)。
房子的样式主要是农作物种植的地方,居住的时间叫做居住的流域。
河姆渡的原始居民
半坡原住民
2.原始居民陶器上的一些描绘符号被认为是早期汉字的雏形。
3.“神农氏,因天时,分土地,造庄稼,教百姓种地。”-白虎关的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原始生活?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古人有哪些代表?
4.明白这个教训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5或8页的地图。找出古代人类居住的地方,指出他们在哪个流域。
6.导致流动生活向定居生活过渡的关键因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
第三课中国的祖先
1,区分传说和历史:
(1)黄帝教人挖井,发明了船和汽车。(2)黄帝之妻雷祖,发明养蚕缫丝;(3)黄帝的部下仓颉发明了文字;(4)神农教人种田。(5)黄帝被后人尊为“人类始祖”。(6)经过长期发展,黄帝和颜地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民族。华夏民族是氏族的前身。
2、的建立,标志着社会的结束,社会的开始。
3.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极低。
6.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列下列历史人物。
尧、黄帝、禹、舜、齐。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千年,中国的轩辕自古流传”中,轩辕指的是。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由和什么时候建立的。它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结束和开始。
第4课夏商周的灭亡
王朝名字的建立者建立了时间,都城,暴君灭亡了,时间英雄或者圣人。
夏天-
商业
周
1,继承了父亲于的位置,征制取代制,成为。
由于商朝多次迁都,直到迁都殷才稳定下来。
2.大战中,商军临战前叛变,周王灭商,建立西周。这场战争的性质是新的战争,西周通过制度产生了很多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3.“今大道隐,天下为家,各家亲,各子为子,货为己,大人以为是礼。”——《李云》。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什么时候、谁开始的?
(2)禅让制度被破坏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制度?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哪个朝代?建国的意义是什么?
4.(商周)“厚税以鹿台之钱,而巨桥之粟”是哪个朝代的材料?你对材料中反映的人物有什么印象?
5.从夏商朝的灭亡中得出统治者应该勤政爱民,实行仁政的历史经验。(夏杰和商周的残酷是夏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民心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
6.本课成语:打败仗前(牧野之战)守民口不如守川(周厉王)
第五课辉煌的青铜文化
1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著名的青铜器体积庞大,形状奇特。还有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盛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在那里出土的
、和吸引了中外的关注。
2.中国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国家,在商朝就很原始。出现了被后人称为“五谷”的作物;今天,家禽和牲畜的主要品种已经存在。
3、、、、* *共同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4.按照西周的青铜器来说,一匹马和一束丝绸相当于五个奴隶的价值。这说明奴隶可以随意买卖,价格很低,反映了奴隶的悲惨命运。
5.P28页出土的“商代戴枷俑”表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命运悲惨。
6.奴隶社会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模式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
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1,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200年开始到公元前200年结束。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200年开始到公元前200年结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在汉武帝的协助下,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战后,他成了中原的霸主。后来打败了金军,成了霸主。
3.春秋时期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争霸中出现了一些大的诸侯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战国七雄——名字,地理位置,马岭、桂岭、长平战役地理位置。熟悉P31页的地图。
5.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
6.理解成语:女儿笑(周幽王),远离三宅(城濮之战),问鼎中原(楚庄王),低声下气(越王勾践),围魏救赵(孙膑),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7.思考:(1)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强大,是因为* * *同样的原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春秋战争与战国战争的区别:春秋时代的特点是大国争霸,所以春秋战争是一场霸权战争。战国时代的特点是兼并,所以战国的战争是兼并战。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时期出现铁农具,时期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出现在最近几年,
时期进一步提升。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因为:牛耕节省了人力。
2.都江堰是秦时期在中游修建的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平原“水旱随人,不知饥”,所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新”的使用。牛耕的晋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4.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一部分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建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一场变法运动,其中商鞅变法最为著名。
(2)内容:
功能:
(3)讨论:
A.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反对?
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奖励农耕战争废除了没有军事成就的旧贵族的特权。
B.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
成功了-成功了。失败——说出你的理由。
C.“天下不共治,则国家不合法。”谁说的?那是什么意思?他的主要历史故事是什么?
d、君主为什么要支持变法?——发展生产,在兼并战中取得优势。
E.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改革代表了当时作为社会进步力量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改革的内容有利于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商鞅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最高统治者和人民的支持。
(4)思维:A、各国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b,各国政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在兼并战中取胜。
c、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d、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郡县制的建立。
e、商鞅变法中,对奴隶主贵族打击最大的就是奖励军功。
f、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形成的方式就是维新运动。
第八课中华文明的崛起(1)
1,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朝鲜。原始居民陶器上的符号被认为是早期文字的雏形;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西周时,有人把文字统一成一种风格,叫做;期间,人们开始用毛笔在竹简或丝绸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自。我们的日历中有闰月、大月份和小月份。在此期间,人们一年测量24个节气。
3.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的“四诊”的方法,中医一直沿用。
4.“呼吸太多藏不住泪,悲悼人民生活的艰辛”出自战国时期一位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代表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5.相传黄帝的部下写乐谱,春秋战国时期的盛行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度。在湖北随州出土的乐器中,最珍贵的一件。
第九课中华文明的崛起(2)
1,填表
姓氏创办学校的作者应该思考一下。
孔紫
老子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该学派的代表应该思考该时期的作家。
墨家学派-
儒家思想-
道教-
法家学派-
军事战略家
3.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的理论深受秦国君主的赞赏;《美术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美术书。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这叫君子。”这是谁的名言?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大纲(2)
秦王横扫六合
1,改革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繁荣的国家。公元前战争的胜利使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公元年,秦王灭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定都于年。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第一,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主要内容有:
(1)规定。
(2)在中心。
(3)在地方一级。
第二,经济上:全国统一,统一使用货币。
第三,文化上是统一的,视为国标文字,后来笔画更简单。(秦朝公文的字体是)
第四,思想上,对于,。(注意哪些禁书属于秦朝的:
,,)以外的书籍。
第五,军事上,出兵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联系秦汉时期进攻匈奴的名将)
3.秦长城由西向东。秦始皇还派人修建、沟通和两大水系。
4.秦的疆域:东、西、北、南。
5.阅读60页地图,填写秦朝的四个边界。秦长城的起点和终点。秦朝的首都。
6.评价“焚书坑儒”: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控制,巩固民族团结。另一方面,它扼杀了思想,摧毁了文化。(注意课本第58页郭沫若的评价)
7.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秦始皇。(郑——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反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秦的暴政)
11教训:惩罚秦无德。
1.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源有:(1),(2),(3)。
。直接原因:光武、陈胜去渔阳戍边,耽搁了。
2.公元前200年,农民领袖发动了一次起义.而在政权的建立上,陈胜自立为王。陈胜光武起义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其精神激励着后人反抗残酷的统治。
3.公元2005年,我们以较少的胜利打败了秦军的主力部队。公元200年,咸阳被侵,秦朝灭亡。
4.楚汉之争——时间:公元前206-202年;自然:刘邦与项羽争夺皇位的结果:刘盛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史称西汉,都城长安。
5.关于成语“约法三章”。是关于谁的?。主要内容:
(1),凶手死亡。(2)伤害罪和盗窃罪的赔偿(3)废除秦律。为什么要这么做?试图收买人心
4.其他成语或典故,请在括号内填入与成语相关的数字:砍柴为兵()和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鸿门宴()约法三章(),四面楚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江汉界()
5.思考:(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民心——秦暴政失民心,激起百姓造反,推翻秦;刘邦约法三章,收买人心,最终得天下。
(2)刘邦和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以秦亡为分界线,秦亡前是农民战争,秦亡前后楚汉之战是皇位之战。
(3)乌江阁主任劝项羽渡河时说:“天亡我能怎么办?”请问,真的是“天道之死”吗?对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原因的思考。
统一的汉朝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吸取秦之死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时期强调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史称“文景”,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功绩)
(1)政治上:接受建议,削弱权力,加强集权。2)思想上:接受建议,“,”以理论为封建正统。(3)文化:推广教育,设置在长安,以此为主要教材;4)军事上:派出将领,取得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5)民族关系:两次派往西域,与西域交流;(6)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它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统一。
3.西汉在汉武帝时期能够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1)“文化风光之治”为汉武帝奠定了基础;(2)汉武帝才华横溢。
4.对比汉文帝和秦始皇的作为: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农民负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秦始皇徭役、兵役负担沉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始皇实行暴政和残酷的刑罚,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汉文帝实行仁政,减轻刑罚,以德改造百姓,反而促进了社会稳定。
5.思考:(1)公认秦代采用法家思想,西汉初年采用道家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用儒家思想,这与当时的发展形势有关。
(2)典型习题,通过它可以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者,孔子,别无他途,故不上进——董仲舒
材料二:汉代讲义
问题:A:材料1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命题?
b:为什么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想法?
c:汉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证这个政策的实施?
汉代的经济
1.汉武帝时,水利专家负责治理黄河。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水力吹制工具,比西方早了一千年。嘎吱嘎吱是一种工具。
汉与匈奴之间的和平与战争
1,秦汉时期可汗第一次统一,进入鼎盛时期。(注: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和数字)。当时匈奴的工业发达了,一些匈奴人也学会了。
2.公元200年,汉武帝出兵攻打匈奴。此战之后,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
3.公元中期,匈奴首领单于向汉朝投降。在西汉,皇帝把宫女嫁给
可汗。他们为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做出了贡献。
4.西汉初年为什么不能反匈奴?
汉武帝为什么要反击匈奴?
考虑到教材中80页的材料,如何评价王昭君?
5.西汉初期的和声和王昭君时期的和声有什么区别?
(1)不同背景。汉初,和亲是汉朝战败时,统治者进贡求和而采取的屈辱策略。昭君去山寨,向汉投降,求亲,昭君也自愿去,是平等互利的结合。
(2)结果不同。汉初的亲秦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匈奴对边境的侵扰问题;但昭君离开要塞带来的是友好交流、融合和长治久安。
事实也是如此:都是为了边境和平,为了双方的友好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