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什么?

道教是什么?

[解释]:

中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而得名。它是在中国古代道教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神仙炼丹、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有组织的宗教。道教作为一种有组织、制度化的宗教,不仅有其经典的教义、实践和活动,也有其宗教团体、学科体系和宗教活动场所(寺庙)。这种成熟完整的道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历史与教派道教在东汉中期开始形成。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道教正式形成并确立。最早的宗教组织是由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流传于西南巴蜀地区。由巨鹿人张角开创的太平道,遍布中原的清徐、姬友、泾阳、禹岩八州。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以水咒待人,善用道教教化百姓。从其教义和魔法来看,属于民间原始宗教团体。汉末魏晋时期,这两个道教团体经常组织发动下层民众的起义和造反,严重威胁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受到政府的镇压和限制。魏晋以后,道教开始发展成为制度化的官方正统宗教。晋代道教学者葛洪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以来社会上流行的神仙信仰和各种巫术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修仙的可能性,提出了服用仙丹等巫术方法修仙。他还猛烈抨击了早期民间道教的活动,提出了神仙方术与儒家经典教义相结合的学说,为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从东晋后期到南北朝时期,由道士、道士发起的道教改革活动在中国的南北方相继出现,代表人物有寇、陆、陶弘景等。道教的经典、教义、教规、宗派得到了改造和丰富,一些以经典科教和神仙方术为主的道教新流派如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楼观道等纷纷涌现,成为道教的主流。新道家得到官方统治者的认可,为后来的儒释道格局奠定了基础。

《道德经》石刻(赵萌?书)

隋唐北宋时期,官方道教兴盛。唐朝皇室自称太上老君的后裔,建国以来推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唐玄宗特别信道教,封老子为轩辕大帝,大圣,以道德经为科举科目。道教女冠归宗正寺管理,著名道士深受朝廷喜爱。他还下令两国首都和全国各地修建规模宏大的宫庙供奉老先生,并多次召集老先生前来传授吉祥之事。北和将道教神赵尊为皇室祖先,并多次授予玉皇大帝称号,建立宫殿进行崇拜。由于唐宋统治者的尊重和支持,当时道教兴盛。唐、北宋时期,《道藏》多次受到官方编辑,研究道教经典、教义、科学仪器的学者层出不穷,为道教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末北宋以后,道教教义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它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家的结合,以内丹术为主的中金鹿丹派开始在道教中兴起。五代宋初华山道士陈抟、北宋道士张伯端吸收儒家《易经》和佛教禅宗理论,结合道教思想和早期道教炼丹养生方法,探讨内丹理论和方法。到南宋与金元对峙时,道教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道教流派层出不穷。北方有全真道、真道、太乙道,南方有南宗、卫青、沈啸、净明道等新道派。早期的老道教,如石天道教、上清道教、灵宝道教等,在教义和道教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些道家的教义特点是,主张三教合一,儒释道同源。三教讨论的心性问题成为这一时期道家哲学的中心话题。儒家的天道观,佛教的悟道禅法,都被道家吸收融合。全真道和当时的仙丹派南宗都是专门修炼内丹,主张双修生的宗教团体,在修炼顺序上形成了先生后生两派。受内丹学的影响,南方其他福友道学派将内丹学与福友道融合,主张“内丹外用药”和“内道外用药”,把内丹学作为福友咒的基础。道教也更加完备和成熟。元朝统一后,南北道派重新组合,形成以内丹为主的全真道和正一派道教,流传至今。

道教在明清时期趋于衰落,社会地位逐渐下降。总的来说,道教的教义和教理体系虽然没有大的发展,但道教思想在广阔的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传播。由道士通俗解释的内丹术,流传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儒生中。《太上感应》、《殷闻》等一批道教忠言书,作为官僚士大夫宣扬封建礼教的通俗读物,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大小小的各种道观,广为官绅百姓膜拜。社会上流行帮神仙翻身斋戒。道教的神仙信仰和炼丹理论渗透到这个时代的大量文学作品中。这一时期,大量下层社会的秘密宗教团体相继出现,它们也吸收了道家思想。其中一些教派,如罗教、黄天道、弘阳等,在教义、方法、组织制度等方面都深受道教的影响。到清末民国时期,道教作为传统宗教信仰,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仍有一定影响。

北京白云寺道士诵经

信仰与魔法道教因其信仰道教而得名,其教义和神仙方术皆源于此。“道”原本是先秦道家的一个哲学概念。老子和庄子都把道视为世间万物的神秘本源,也是超越现实世界万物的宇宙最高法则。东汉开始形成的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突出了“道”的神秘和超越性,将其神化为具有无限力量的宗教偶像。道教认为“大道”不仅在混沌中诞生时孕育了天地万物,而且在后世改变了形状和名称,来到人间,辅佐皇帝,解救危难?传经传道,教育百姓。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本人)就是道道来传道时的化身。最早的道教团体五斗米道,以大道为最高神,太上老君为始祖。东晋南北朝以后,道教所崇拜的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三清尊神为首的多神崇拜体系。“三清”,即玉清初佛、上清灵宝佛、上清道德生活佛,是化生宇宙、社长世界、传经的最高本尊。有四皇、五帝、三十二帝、日月星辰之神、五岳四海之神、冥界之神等。,这些都是道教所推崇的。这些伟大的神还统治着许多曹天官员、魔法士兵和将军、年幼的孩子和皇家妇女、皇家丈夫和礼仪仪式等等。这种庞大而有序的神灵体系,其实就是封建社会以皇帝为首的官僚等级制度在天庭的投影。

神仙是道教信仰的另一种神。与上述天地自然之神不同,神仙主要是指通过修炼而得道的神和真人。他们住在天宫琼楼、仙山洞府或海岛神州,各种神通广大,能躲能躲,能变造物,来去自如。道教书籍的童话中记载的神仙很多,有传说中的上古神仙,有历代帝王将相,有杰出的文化人物,还有道教历史上的道士术士,如张天师、吕洞宾、张三丰等。道教崇拜民间所崇拜的一些常见的神,如门神、灶神、财神、三官神、地神、城隍神、妈祖、东岳大帝等。对神仙和世俗神灵的崇拜使道教对下层民众更具吸引力,成为他们日常生产娱乐活动和习俗的组成部分。

道教炼丹炉(明代)

道教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修炼养生来战胜疾病和死亡,获得永生。因此创造了一套复杂的宗教实践理论和方法。这些食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起源于古代神仙的吃法,包括服用采集的天然动植物药材和人工炼制的仙丹(外用仙丹)。目的是借助药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祛病,长生不老。第二类是起源于古代养生家的修炼方法,包括各种养生方法,如思养神、胎息吐气、固精于室、引导屈伸、忌食吞咽、叩齿、按摩、美容等。目的是通过自我身心锻炼,强身健体,安定精神,延年益寿。这两种外用药丸,加上塑造精神的内丹术,形成了道教后期的内丹术。第三种魔法起源于古代的巫师和魔术师,比如念咒、斋戒祈祷、第一次跪拜等等。目的是召唤神灵驱鬼、辟邪、消灾。这种偏方有很多迷信的成分,但在古代也被认为有治病卫生的功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道家的杂术,如算命、算命、观星气、观风角、变分形、造雾吐火、求雨、藏、打雷等等。这种魔术表演虽然也是江湖道士常用的,但和长生不老没什么关系。

道教徒修习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南北朝时称为“庐”或“静室”,隋唐后称为“道馆”或“安堂”。历代寺庙的形式和规模不一,但多为宫殿式,包括三清、玉帝、吕祖、灵官等。唐宋以后,道观遍布城乡。道教日常的宗教活动有诵经课、祭祀神灵和节日祈福,以及为道场内的信众祈福消灾、超度亡灵等。道教中有复杂的学科,如拜师学艺、教授经典、传播佛法、日常生活、出国旅游、修习禅定等。

【分类】:综合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