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中医处于尴尬的境地?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中医不是“中道”惹的祸
不可否认中医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西医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得到了认可,两者都有比较优势。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中西医并重”、“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学”写入宪法。但长期以来,政府的政策和宪法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入、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中,西医普遍被看重超过中医,中医地位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的困境是中医越来越西化,姓氏不再是“钟”。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中医缺乏接班人。据统计,2009年全国有65438+27.6万名中医医生,2002年仍有27万多人,53年无增长。同期西医人数分别为8.7万人和654.38+0.57万人,增长了654.38+0.7倍;我国目前有医务工作者520万人,中医药工作者约50万人,不到1/10。特别可怕的是,很多中医基本不用中医思路看病,只看化验单。中医缺乏接班人。
2.中医教育正在衰落。近年来,中医教育西化严重。语言方面,外语要求不低,汉语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欠缺。很多同学基本不看,也不懂中医古籍。在课程安排上,中西医的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连《黄帝内经》之类的经典都不研究。在技能训练上,西医实验多,中医训练不多。学生毕业后一般不用中医思维看病,大部分转西医,或者说西医是中医的主业。读研的大多不是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而是沿用西医教育的方法,要求硕士达到细胞水平,博士达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很多中医大师、中医博士都不能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去临床看病,所以很难被称为真正的中医。
3.否认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是我国培养中医人才的传统方式,千百年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博士。中医的精髓和技艺往往是“只教于心,不教于言”,所以自古师徒如父子,要一心一意教。而现在的医疗体系基本上否定师徒传承,让师徒无立足之地。纯中医后继乏人,已经成为中医发展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解放前的名老中医所剩无几,都已年过八旬;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几个主要以传统方式培养的知名中医,他们都超过了古代的年龄。此后,主要按照西医教育培养的中医,在真正的中医方面鲜有建树。据统计,目前全国名老中医不到300人。能基本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只有几万人。
我国很多师徒相传的民间中医,由于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但大多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现行的中医执业考试制度需要西医知识的考试,而大部分民间医生因为西医知识的缺乏而无法通过考试。现行的行医执照制度也限制了正常的民间行医,大部分民间医生因为拿不到执照,不能公开行医,所以行医是违法的。现行的医疗执法监管制度阻碍了正常的民间行医,即使民间行医出现了正常的事故,如果没有行医执照被起诉,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医疗体制的这些局限,迫使很多真正的民间医生不得不地下、非法行医。但是,人民群众对民间中医有着巨大的需求,所以民间中医市场非常混乱。
4.中医院变成了二流的西医医院,中医没有真正的临床基础。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中医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疾病,主要是*西医仪器检测和化验;疾病的诊断主要靠化验单的数据来确定;处方,主要是根据西医思维和理论来开出治疗方案;抓医学是中西医结合,中医和西医主要是相互的;疗效,主要是*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据统计,2001,中医只占40%,西医占60%,甚至三七七开。可以说,目前大部分中医医院已经不姓“钟”,没有真正的中医临床基地性质。一方面,从60年代末开始培养的中医,大部分已经不能听、问、辨病,必须像西医一样用仪器来辨病。另一方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和医疗设备。西药进出口差价大,检测化验费用高,医生收入,医院利润,医院评级都要提高。中医虽然简单便宜,但如果收费,医院就很难生存,医生只会穷。
5.用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定中医的成就。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有一套自己的临床方法和评价标准,基本上是不兼容的。但在现行的医学观念和体制下,中医的诊断、治疗和疗效,以及中药新药的开发、评价和推广,基本都是以西医的标准来评判的。贬低甚至否定中医的临床“执业标准”,中医的疗效和科研成果必须得到西医或西医方法的认可,这在医学界早已司空见惯。
石家庄早在1956用中药治疗日本脑炎,疗效极佳,无后遗症,但卫生部不予承认。中医名医蒲福洲成功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67人,但卫生部门用了98组中药方剂,无统计学意义,否定其疗效。最近比如广州去年用中医治疗非典,效果显著,但一开始不被认可。中医认为非典是一种瘟疫,有法可治,但要经过多次呼吁才能干预。西医认为SARS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没有治疗先例,也没有药物,但西医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就进入治疗过程。有些对温病有效的中药方剂,必须通过小白鼠实验证明能“杀死”SARS病毒,才允许进入临床。西医知道抗生素等西药杀不死SARS病毒,副作用大,但可以大剂量试验,没有商量。
6.片面理解中医现代化。从多年的中药现代化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照西医的科研途径,通过动物实验和数据统计,明确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有效物质,做出一种类似西医,专治“某些疾病”的“新中药”。如果用这种方法从中医发展出新的西医,无可非议;但如果把它作为中医现代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结果不是中医现代化,而是中医西化。
比如被称为中药现代化“王牌”的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但提取的青蒿素不再具有中药的药性,不能参与中药方剂的配伍。不再是中医,属于西医范畴。再比如65438到0992,比利时某诊所开“中药”和“减肥药”减肥。服用一年多后,一半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肾脏疾病,经检查发现是由药物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引起的。这被西方舆论大肆宣扬为所谓的中医“马兜铃酸肾病”事件,极大地损害了中医的形象。实际上,这是中药成分和长期将中药作为保健食品食用的结果,恰恰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要求。
按照目前中医现代化的片面做法,是不可能研制出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名方的。六味地黄丸并不是专为治疗某一种疾病而设计的,它可以治疗400多种疾病,但只有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肾阴虚的辨证施治才能有效。中医现代化简单模仿西医发展,导致中医研究脱离自身体系,中医研究异化。导致中医赶不上西医,会重蹈日本“弃医储药”的覆辙。中药在日本已被废除,西医视病情使用,疗效普遍较差。
自我贬低限制了发展
中医陷入困境,既有观念问题,也有体制问题,还有中医自身的问题。根本问题是怀疑中医的科学性。
1.民族虚无主义导致人们普遍鄙视中医。西医带着枪进入中国后,很多中国人以民族虚无主义对待中医文化,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一些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两次消灭中医。解放后,中央卫生部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学,要随着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毛泽东对此提出批评,并解雇了两名副部长,指出“中国医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虽然中国没有人敢公开否定中医,但50多年来,中医一直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革的状态。一些怀疑中医的权威人士,总是打着“中西医结合”、“中医科学现代化”的旗号,试图把中医“提升”到西医的水平。
早在20世纪80年代,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系的波奎特教授就指出:“中医在中国没有受到文化上的崇敬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并进行认识论研究和合理的科学讨论,没有对人类的福祉给予人道主义关注,而是受到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上的破坏。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国内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中国的宝藏,为了追求时尚,用西方的术语来破坏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2.两法一规阻碍中医发展。虽然“发展传统医药”被郑重写入宪法,但在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中,却一直在歧视、歪曲、限制中医药。
《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具备4年以上的医学专科学历才能参加资格考试,考试内容近半是西医知识。这样一来,作为学徒,没有接受过正规西医教育的民间中医就没有行医资格。临床自拟丸、散、膏是中医的一项基本功,民间秘方都是自拟,但《药品管理法》严格限制自拟处方的使用,否则将以非法制造、销售药品的名义进行制裁。正在起草的《医疗机构制剂审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制剂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但“中药制剂一般不允许使用。”《中医药管理条例》也在很多方面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3.中医的问题。突出的是中医领域在很多方面失去了传统,自我贬低,屈从于西医。
一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严重不足。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的发展首先要学习和继承,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但几十年来,不仅外行人鄙视中医文化,中医界本身也不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掌握。除了少数知名中医有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外,大部分中医的中医文化功底严重不足。
第二,中医研究被动模仿西医模式。在中医领域,很多人用西医理论来修正中医理论,认为这就是创新;用植物化学研究中药,意味着是中药的现代化;认为用西医的理化统计指标来衡量中医的临床疗效是标准化的。正因为如此,我国中医重大理论和方剂的研究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第三,中医院西化严重。中国的中医院基本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从诊断、处方、住院到疗效检验,西医是主要方法。
最后,中医的个体化治疗虽然代表了未来的医学方向,但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占领市场份额,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往往重视西医,轻视中医。
尊重国情,谋求振兴
充分保障6543.8+0.3亿人的生命健康,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最基本的目标。然而,中国85%的人口(超过90%的农民,大约50%的城市居民)无法获得国家公共卫生保障。目标和现实的差距非常大。解决办法是向西方学习,继续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医疗卫生体系。然而实践表明,这条路很难走下去。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单、廉价”的比较优势,逐步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医疗保障模式。西医的巨大成就不言而喻,但西医的高昂费用也是有目共睹的。越是现代的西医,投入越大,收费越高,政府和人民越难以承受。10多年来,支付危机普遍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医疗费用逐年大幅增加。2000年,医疗卫生总支出达到1.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的43%。即便如此,美国仍有15%的人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没有政府补贴,美国大部分医疗保险公司无力承担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不得不关门大吉。
不仅如此,美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医学和最健全的医疗体系,却根本解决不了西医的两大局限。一是误诊率高,滥用西药,西药副作用大,耐药性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美国超过50%的抗生素使用不当,正在造成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美国每年有654.38+0万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654.38+0.8万人死亡,是车祸死亡人数的4倍。第二,西医解决不了占人类疾病70%的慢性病、老年病和大量疑难杂症。面对现实,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开始改革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以降低成本,扩大公民受益范围。另一方面,重新审视西医的发展方向,逐步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过去被否定和禁止的针灸、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开始被认可和重视,并逐渐纳入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如果中国继续走西医的道路,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力支付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费用。中国卫生支出既达不到1.3万亿美元的水平(超过2001年中国GDP总量),也达不到13% GDP的水平(这需要1.25万亿人民币,2001年实际达到515亿人民币,占GDP)。更何况,我国政府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不到40%,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发达国家是70%以上,发展中国家是60%。此外,中国的医疗价格上涨惊人,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综合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每年增长20%,住院医疗费用每年增长17%以上,成倍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由国情国力决定,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采用西方的医疗卫生保障模式。
同时,西医的局限性在中国也有同样的表现,在很多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从65438年到0999年,我国西医临床诊断误诊率达27.8%,其中恶性肿瘤误诊率超过40%。我国抗生素占西药总用量的365,438+0%,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世界平均水平为30%。
2.中医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既现实又先进,既概括又深入,以“简而廉”为特征的医疗卫生方法和经验,中医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发展,就能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真正与西医并驾齐驱。
中医药在预防重大疫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始于战国、成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再到明清时期吴有科、叶的《伤寒论》,中医一次次制服瘟疫,拯救无数生命。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一些重大传染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65438-0956年石家庄流行日本脑炎,白虎汤为石仲景所用。疗效超过世界水平。65438-0958年流行流行性乙型脑炎,当年邓铁涛教授参与治疗。据统计,中药疗效达90%,无后遗症。199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海以中医为主治疗乙肝和重叠甲肝的1988和美国西医治疗类似疾病的1983-1988做了一个统计比较。中国与美国的死亡率比为1∶234。中医药在抗击非典中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也开始发挥作用。
正是中医的比较优势,使得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热爱中医。虽然中医的机构和实力远不如西医,但每年中医门诊人数仍占全国医院门诊总人数?私人诊所高达63%。
3.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上世纪70年代,中国以1%的世界卫生支出,使公共卫生体系人口覆盖率达到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世界的高度评价。一个基本原因是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年来,以西医为主的中国医疗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受益者主要是享受免费医疗的2亿多城镇居民。在普遍卫生服务和人均卫生支出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明显扩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评估,中国排名倒数第四,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人均卫生支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属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与个人之比为39.4∶60.6,世界平均水平为61.8∶38.2,最不发达国家为59.3∶40.7。因此,中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医疗事业的发展战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体系。这个制度必须是普遍的,真正为全中国人民服务;必须公平公正,让大多数人真正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必须价格合理,让大多数人真正买得起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方便有效,让大多数人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预防为主,真正把“修身”和“防病”放在首位;必须是可持续的,真正适应经济发展、政府财力和居民收入的未来趋势。
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框架应该是: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优先,中西医并行。即通过国家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使中医药在城市真正与西医并驾齐驱,在农村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的体系框架,才能实现疾病控制“重心下移战略”(面向农村和基层)和“重心前移战略”(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要求,才能全面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实现“到2020年人人健康”的目标。建立这样的新体系,必须全面振兴中医。
4、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振兴中医药。重建中医药的重要战略地位,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先行,中西医并行”为基本框架,是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体系的最佳选择。因此,要全面振兴中医药,应实施六大振兴工程。
中医人才工程:解决中医人才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根据中医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来培养人才。必须办一个真正的中医学院。入学考试要对古代汉语等传统文化知识有严格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理论和经典为主;临床训练,重点掌握听、说、问的技巧;考研要建立在深入学习中医经典,继承和掌握部分中医技能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毕业时才能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
此外,指导继承了培训方法。让有真本事的民间中医公开化、常态化、法制化。同时,要改革中医药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中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大中医药教育财政投入,为培养百万中医药人才创造制度和物质条件。
中医科研项目:中医科研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沿袭西医思路和方法的做法。我们应该重新确立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医是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知识体系,不是一门纯医学。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走西医的科研路线,而应在继承中医基础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此外,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开发新的中药。在总结常用中药配方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的中成药。基于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草药成分的研究属于西医范畴。有必要建立一系列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使其逐步成为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同时,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真正的中医科研和临床基地。
中药产业发展项目:近年来,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中国的中药产业也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一是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二要支持中成药生产。三是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重塑中国中医药大国的威望。
农村中医工程:第一,要像过去培养赤脚医生一样,为农村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中医人才。第二,鼓励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在农村地区建立中医诊所。第三,在政策上支持乡镇卫生院,逐步提高其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第四,要组织一批中医讲师,在农村普及以中医为主的初级医学知识。第五,要建立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工作前必须到农村服务一年的制度。
中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项目:中医在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与西医有很大不同,其行政管理方法也与西医有明显区别。长期以来,中医日益西化,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实行中西医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按照西医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中医。这一制度必须改革。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充分尊重中医药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完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行政管理模式和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将中医药管理分开,建立自上而下自成体系的中医药管理体系和机构。
同时,要加大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要提高国家卫生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医药行政经费在整个卫生行政经费中的比重。否则很难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宪法精神。这才是真正振兴中医的保障。
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行业或学科的生死存亡。日本明治维新后,中医在法律上被否定。今天,日本已经没有中医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虽然我国已将“发展传统医药”列入宪法,但仍需下大力气将宪法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中。
一是组织中医药专家和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专家,对所有涉及中医药的医药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进行重新审查和研究,凡是妨碍中医药正常发展的规定,都要修改或废止。第二,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尽快制定中医药法。第三,要研究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像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一样,保护中医经典、传统方剂、中医秘方和中医药新成果。第四,在制定新的医疗卫生法律政策时,在贯彻中西医地位平等、待遇平等原则的同时,要在某些方面体现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支持。
今年2月,100多名名老中医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将“中医药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科技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呼吁指出,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是解决中国6543.8+0.3亿人口特别是9亿农民医疗问题的关键。只有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保健体系,才能解决中国尤其是农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成为世界医疗保健的典范。如果什么都不做,中医还会这样发展下去。再过不到20年,真正的中医将不复存在。如果中医死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我们就成了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