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上热下寒是三焦阻滞的表现。应该如何调整?
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导致瘀滞,多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理:比如不熬夜,减少看手机的时间,按时吃饭,细嚼慢咽,规律休息;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饮食中的权重,同时减少垃圾食品的饮食,特别是减少防腐剂和脂肪的摄入;自我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太极拳、游泳等。,能在某些方面让人心情愉悦,包括下棋,听音乐。通过药物,往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也可以用保健的方法,比如刮痧拔罐,效果也比较理想。
很多人觉得养生调理很容易:弱则白,热则白,解毒则白。但是很多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单纯的虚弱,或者只是体内的热毒,而是虚实夹杂,或者叫做上热下寒。腿脚无力,四肢冰凉,大便看起来不像是脾虚阳虚的问题,而是有咽喉痛,总是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烦躁。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热下寒”,是水和火造成的。
这样的人很难调理。单纯的温补脾阳会导致更严重的火患。单纯的清热解毒会导致腹泻、下肢畏寒等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寒邪在体内强大时,会排斥阳气,导致阳气浮多,主要表现在人的上部,容易出现口腔溃疡、易怒、失眠等看似生气的症状。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阴阳不调和,阴阳之气无法汇聚或融合。清热解毒会加重体内的寒邪;单纯的温阳散寒会导致上火现象更加突出。因此,调整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让阳向下藏,向内藏,与阴融合;同时,过多的寒邪也需要疏导,避免阳气排斥的出现。
本方特点是清热散寒。它可以去除上部焦炭的热量,同时加热下部焦炭。柴胡、黄芩、天花粉有清热的作用。桂枝、干姜温散寒,益气;天花粉解渴;甘草中用桂枝、干姜温杨琪,同时调和清热散寒两组药物,使体内阴与杨琪相交融合。当然,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每种药物的用量以及是否加其他药物都不一样。需要专业的中医在对患者进行访谈后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艾灸既能服中药,又能温补下焦,具有复火、导阳气上下浮动、散寒入里、整合阴阳的作用。主要通过艾灸腿脚穴位,帮助上向下隐藏,从而达到还火归元的目的。腿热了,经络扎了,火也烧下去了。需要注意的是,脚的涌泉穴要放在最后一次艾灸,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彻底完成“点火归元”的过程。另外,艾灸前建议用艾叶煮脚,用手搓背,同时泡脚。效果更好。泡好后在脚底揉涌泉穴,既能补肾补水,又能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