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规范传统社会政治秩序、维护家庭孝道观念、培养个人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有助于巩固社会稳定。传统文化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农业文明,它构建了以孝道为基础的伦理规范,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区分物我的认知方式。

其次,传统文化有助于形成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观。传统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与公共社会相比,它是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固定血缘和亲属关系的集合,是熟人社会。因此,传统社会注重人际语境和家庭隶属关系,构建了“孝为本”的家庭关系模式。

第三,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以“德”为核心的个人价值取向。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认知中,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美德的形成和培养。《论语》开篇说“学而不时,不悦也”,其中“学”和“学”指的是德性的养成和实践。

整体来看,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巨大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现代化不是西化,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离不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传统文化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国各族人民的价值纽带。包容全面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能够凝聚社会各领域的力量,激发各族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进取心,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最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可以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象征,是中华儿女维系民族认同和精神统一的文化符号。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既要维护民族文化的底色,守住民族精神的阵地,又要参与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扩展数据

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基地发布。

教育部表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活动,是新时期高校不断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和作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引领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是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落实以德育人和文化育人根本任务,探索学科融合协调发展,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高校美育和体育质量的创新之举。

教育部要求各遗产基地扎实推进建设工作,进一步对标基地建设的原则、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课程建设、社区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六大建设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遗产项目为内容的选修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切实实行两学分;

建设2-3个校级传承项目学生社团和1实践工作坊;加强以传承工程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辐射带动当地约3所中小学、1个社区开展以传承项目为依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加强成果交流展示,切实把传承基地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教育部将对遗产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引入退出机制,定期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估建设效果和质量,进一步支持成效明显、具有推广价值的遗产基地建设。根据建设目标,教育部将于2019年启动第二批全国高等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参考资料:

* * *生产者党新闻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

参考资料:

新华网-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基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