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上八脉的交点通向奇经上的八脉,奇经是桂苓八法的基点。

十二经脉上具有特殊功能的穴位称为特定穴,特定穴中有一类穴位称为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不仅可以治疗该穴所在经络和通奇经络的疾病和证候,还可以应用于时间医学,即桂苓八法中的取穴,以加强治疗效果。

八脉交会穴,一* * *八穴,即公孙、内关、祖临岐、外关、后溪、神脉、列确、赵海。《医经小学》把这八个穴位编成了一个宋公式:“公孙冲脉、胃、心,内关始终如一;泣胆经与脉相连,阳威之目锐利,近于外;后溪督脉颈在内,参麦阳也通;无任何脉通肺系,阴蹲于膈之喉。”我们来看看这八个穴位。

(1)公孙

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连接足阳明胃经,疏通脉门。它位于脚的内侧边缘,在1跖骨基底的前下部,在红白肉处。具有理气、健脾和胃、降逆理气的作用。

(2)内关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点,连接手少阳三焦经,连接阴、卫脉。位于前臂掌部,曲泽和大龄之间的连线上,手腕宽2英寸,在掌长肌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活血、通经止痛、安神定志的作用。

(3)脚快要哭了

足垂是足少阳胆经失穴,经脉。位于足背外侧,足第四趾关节后,小指伸肌腱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位,足垂点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与小趾跖骨之间。主治与胆经、胆经相关的疾病和证候。

(4)通关

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点,连接手厥阴心包经,联系阳、卫脉。位于前臂背侧,前臂后区,阳池穴与肘尖连线上,腕远端横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具有连接气血、补阳益气的功效。

(5)后溪

后溪是手太阳的小肠经过和经过督脉的穴位。位于微握拳,近掌骨横纹头红白相间,在第五掌骨关节后尺侧。有加强督脉阳气的功效。

(6)沈脉

神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导致升阳。位于外踝正下方凹陷处。具有补阳益气、利水渗湿的功效。

(7)栏目空缺

列确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点,连接手阳明大肠经,又连接任脉。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65438±0.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将左右手的下颌交叉,将一只手的食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桡骨茎突上,指尖到达凹陷处时取穴。具有宣肺气、通经络的作用。

(8)根据海

据海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通向阴桥脉。位于踝部,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缘凹陷处。具有补肾填精、调阴滞的作用。

根据宋公式,将八脉交点上下搭配,分四组,发挥协同作用,使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其组成和适应症如下:

(1)公孙配内关

常用于心脏、胸隔、脾胃、肝脏疾病,如心悸、胸痹、腹胀、呕吐、呃逆、胃脘痛、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

(2)哭泣附近的脚符合习俗。

常用于目外眦部疾病、耳后、面颊、颈肩疾病、外感感冒引起的疾病,如眼肿、眼痛、耳鸣、耳聋、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寒热表证等。

(3)参麦配后溪

常用于眦、颈、颈、耳、肩疾病,太阳经疾病,心、肝、脑病疾病,如中风偏瘫、腰膝酸软、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惊风、头痛、头晕、失眠、癫痫、癔症等。

(4)按海排列空位。

常用于肺系、咽喉、胸膈、肝、心、肾等疾病,如咽喉肿痛、咽喉不利、失音、语言障碍、咳嗽、胸闷、阴虚内热、失眠、癫痫、癔病、排尿困难等。

临床上,对于单纯的脏腑疾病,可选择脏腑辨证,可选择相应脏腑的更多特定穴;对于头面部和四肢的疾病,通常选择十二经脉的穴位;其他疾病比较复杂,虚实夹杂,很难用经络和脏腑来概括病机。可以选择奇经八脉的上位穴位。

《医学概论》中说:“全身365穴,统一于手脚66穴,66穴统一于八穴”,意在说明八脉相交可以治疗全身性疾病,八穴的适应症很广。因此,桂苓的八法可以通过八脉交会点应用于全身疾病。

桂苓八法是将八脉的交点与八卦的方向和数字一一对应,然后根据当时的天干地支推算出相应的数字,从而推算出某一时刻的穴位,进而选定穴位,开出药方。具体推演方法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找到:《桂苓八法》只用了八个经过奇经八脉的穴位,是时间医学最简单的应用。

#针灸# #中医# #穴位#